第104章(1 / 2)

🎁美女直播

第104章

李清照

“她……她真会如此说啊?”

时常把爱不爱的挂在嘴上,这时竟还让人抛弃自己的丈夫换一个!

哪有这样的道理?

“当真是不知廉耻啊!”

有人发现即便是痛骂幕中女子,幕中女子也没有任何的反应,便开始大着胆子骂了两句。

谁知巨幕确实没有反应,可他却被一旁的读书人用恶狠狠地目光盯得一句话也不敢再说。

因为没有人知道巨幕从何而来,不知道幕中女子有何神技,万一能够提到他们,就算不能飞黄腾达,也能避灾减祸。

所以是绝不能得罪这幕中女子的。

哪怕许多人也对她维护女人的言论不满。

【除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还有一首特别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这时期的作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大家想象一下,大概就是图中这个样子,雾蒙蒙的。】

图里浓云密布,薄雾不薄,天地间仿佛都被笼罩起来了。

不消片刻,许多人的内心仿佛都开始被阴云笼罩,没有人说得清是因为那词还是图。

然而,很快,女子重新出现,笑意盈盈,像是专门来消解这阴霾的似的。

【我个人其实蛮喜欢这种天气的,多适合睡觉啊,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所以在当时的李清照看来,这样乌云笼罩的白日就太长了,实在是令人度日如年。】

【瑞脑是一种熏香,可以治愈头痛,由此我们可以猜测这时候的李清照可能身子不大好,这种应该可以称之为忧思过度。】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明诚有点吃惊,他每次见到李清照的时候,李清照看起来身子都没什么问题。

而且她也从未在信中提及过,她为何不说呢?

【金兽,不是真的金兽,就是金色香炉,其上有兽形。龙脑香就在这香炉中慢慢燃尽,飘出袅袅香烟。】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前面忽视的问题,很多时候因为古代传抄的缘故,诗词会有不同的版本,像这首词就有另一个版本中是“瑞脑销金兽”,按理来说我们平日里写哪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考试的特殊性,学生朋友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写教科书上的版本,避免在考试时碰到脑子比较轴的批改老师丢分哦。】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话让曹植眼中一亮。

虽然他得了父亲的命令,现在是在管理科举考试一试。

可是越是想到的细节越多,他就越是觉得有许多未尽之处,尤其是在女子所说的最重要的教育一事上。

他想起许多学子因考官之故而失去自己实现抱负的机会。

由此可见,除了师者重要,这考核者依旧重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转眼又到了重阳佳节了,原本应该和丈夫一起登高赏秋,而如今呢,却只能是她一人躺在玉枕纱幔中,半夜的凉气能将整个人都浸透。】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听到这话,杜甫突然想起了经幕中女子讲解后他看了许多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那时的他是身体冷心也冷,而这李清照只是心冷,但一个“透”字就显得更冷了。

杜甫自己作诗也很在意遣词造句,所以看到了李清照词中的一些优秀词句也忍不住多看看。

其实以往他写诗也以为那些简简单单地闺怨之诗算不得好诗,可经女子讲解后,他再去看李白的诗、李清照的词,就又有不同的感受。

这世上不是只有要为官入仕的人,不是只有追求仕途的人才能写诗作词。

而写诗作词也不是专门为了谁而作,写诗作词也不该只有确定的主题。

写得好那就是好诗好词,而怎么才算写得好,那便看个人的理解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东篱旁边喝酒喝到了黄昏之后,袖子上似乎也沾染上了菊花的淡香味道。看到这句话我们能想起一个人,陶渊明。】

【陶渊明在古代就是那么受欢迎,文人们在忧愁的时候,就总是借他来纾解自己的愁绪,即便他们所愁根本不同。】

东晋。

陶渊明也发现了,这些后世的文人似乎有些神化自己的诗作了。

虽然这让他有些许的自豪,却又觉得不大合适。

不过自己的诗能排解他们的忧愁,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突然,陶渊明表情一滞,“有暗香盈袖”这句他大概知道出自何处了。

【按理说李清照写出这样的句子,至少此时应该是放松的,然而这里并不这么简单,“暗香盈袖”一句出自《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讲的是庭中一棵树长得极好,于是女子从树上折下花枝想送给远方的亲人,结果因为太远,没人能帮忙将花送到,反而留了满袖花香。珍贵的不是这花,其实是思念之情。】

不识字的人听这些诗词都是云里雾里。

但是这种愁绪这种情他们却是听得懂的。

许多女子开始钦佩李清照,许多男子也开始羡慕拥有李清照的赵明诚。

她们确实能一心挂念着自己的丈夫,可能写出这般句子的却少之又少。

很多男子开始陷入纠结,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妻贤惠持家,对家中一心一意地付出,不要有其他的想法,可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在他们的要求下做得很好的妻子,却不如花楼中的姑娘有趣,更别说与李清照这种只能远观不能亵玩的才女相比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江南玉真观。

李冶越看李清照的词心中越是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