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1 / 2)

🎁美女直播

第127章

辛弃疾

【在这段时常调动的时间里,辛弃疾走的地方多,经历了许多事情,也写了许多的作品,将自己的苦闷全部诉诸笔端,有时候在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辛弃疾虽然在政绩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是肯定也是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的。】

这是一定的。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范成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辛弃疾相识的。

虽然两人关系并没有特别好,但是还曾一同出游。

辛弃疾此人就是行事过于刚直了。

【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辛弃疾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他当时下了一个命令,“得贼辄杀,不复穷究。”

就因为这事情,许多人就说辛弃疾嗜杀。】

嗜杀。

辛弃疾冷笑,他就是嗜杀。

他想杀光所有的金贼,可谁给他这个机会了?

为官这么多年,他可曾害过忠臣、杀过百姓?

这些人睁眼说瞎话的本事不小。

【第二年,辛弃疾又调任江西安抚使、大理寺卿、湖北转运副使,辛弃疾就像是个皮球被踢来踢去,到了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三月,辛弃疾就又从湖北转运副使被改为湖南转运副使,辛弃疾气急,在同僚为他送行时,他感慨万千,写下了《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表达自己的苦闷。】

【这首词咱们早在解说屈原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说的是它其中的香草美人意象,过了这么久了,看看大家忘了没有。】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大部分的人都没忘,刘彻自然更不可能忘,幕中女子所说的话基本被他们记录了下来。

那首词中有些他和阿娇的事情。

而且还提到了一本叫《汉武故事》的书,其中的说法委实有些荒谬。

他和阿娇……他不可能把她从冷宫放出来。

【乍一看这词就是一首伤春之词,“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春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经得起几次风雨?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春天一到,几次风雨后夏天就来了,然而此时的辛弃疾可不仅仅是在感叹春光易逝,如今的南宋可不就如同那易逝的春光一般吗?】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已经没那么慌张了。

他突然意识到,虽然最后自己是让位了,但幕中女子完全没提南宋灭亡之事,那说明时间还早。

那他只要做得比幕中女子所说的好上一些自然骂他的人就少了。

若是能力挽狂澜那自然更好了。

希望岳飞几人不要让人失望。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我”爱惜春日,常常害怕花儿开得太早,更何况如今已经落红无数了。“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春天啊,你快停住吧,听说那开至天涯的芳草已经阻挡了你的归路,走了就回不来了。】

【“怨春不语。”

想留却留不住,只恨春日无言,这样或许也并不奇怪,因为“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殷勤的只有那雕花檐下的蜘蛛,它们整日织网,为了留住春日惹了不少飞絮。】

唐,元和年间。

蜘蛛意象,李贺觉得颇为新奇。

古往今来不是没有写蜘蛛的,但是像辛弃疾这般写得与主题如此贴切的却是少有。

他想他的诗句应当也可这么做。

【前面花开落红虽也有些感伤,但是接下来的春不语之后却更显萧索,这不是他个人的哀怨表达,他只是把家国情怀寄托在了个人感伤之中,然而,这样的感伤才只是刚刚开始,其下阙才是真正的使人动容。】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这里讲的是汉武帝和陈皇后的典故,这儿我们之前说过了,什么“金屋藏娇”都是野史中的故事,但是我们看古人的诗文不能完全按照正史上的故事来分析,古代人也是要听传说看野史的,但是这里的依据应该是正史,虽然提到了司马相如《长门赋》,可那篇文章的序中写到得了《长门赋》陈皇后复宠,但历史上这事情是没有的。】

【除了依据,还有结论之类的也是不能太过于考究的,或者说是不能表面地去解释,比如这里的“准拟佳期”,如果我们直译的话那就是说汉武帝曾和陈皇后约定好了复宠的日子,但显然不是真的,这里只是将陈皇后难以复宠的感伤又加深了一层,有时候得不到可能并不会让人太过伤心,但是给了希望之后又失去希望才真正让人绝望。】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陈阿娇心中微微刺了一下,她的心许久未有如此波动。

可不是让人绝望吗?

原以为巨幕的出现能让事情有所转机呢。

不过,她就算出去也没什么意思,那人与她,早已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