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美女直播

第132章

辛弃疾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没曾想这其中还有自己的事情。

他笑了笑,似是不在意,眼神却没从巨幕之上离开。

【他说他写这首词是因为自己的好朋友赵昌父在七月十五的时候给自己写了一首词,用苏东坡词的韵写李白、东坡事,但是其内容却是夸他的,然后两人还约了八月十五一起泛舟,但是不巧,辛弃疾在这个时候病了,八月十四的时候知道自己可能要当鸽子了,所以写了这首词表达感谢,然后还给了吴绍古一份。有点意思啊,还带抄送的。】

当鸽子?

抄送?何意?

女子说得有些快,连李白也被绕晕了。

他与苏轼之间有何关联?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也没想到自己能和李白被同写。

不会是要将他二人的作品做比较吧?

他脑子里自然而然地浮现了李白写过的那些有关中秋节的诗作。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我”的志向在那辽阔的茫茫宇宙,前些日子就梦到自己上了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我”抚摸圆月,眨眼便过了千年。这辛弃疾的意境表达是真的很好,仿佛每个字都能牵动人的心。】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人世俯仰已千年……”李白喃喃念道。

杜甫笑说:“此句确实不错。”

两人的创作已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虽觉此句意境不错,倒也没有十分惊艳之感,只又等着幕中女子继续讲解。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然后“我”梦到你乘着凤凰鸾鸟遇到了李白和苏轼,这里的青山和赤壁指的就是李白和苏轼,因为李白死后葬于青山,苏轼被贬游于赤壁。大家一起相约登上了广寒宫。”

李白和苏轼是唐宋时期顶级的文人,辛弃疾在这里写他们应该主要是为了夸赞赵昌父,你想,如果把你和李白、苏轼并列,哇哦~】

敢情是如此与他相关的。

李白没忍住笑了笑,不过他也并不是很在意。

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认可,从古至今,这样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许多文人也开始想象,若是有人把自己与李白、苏轼并列……

当然了,他们想的可不是如此并列,而是真正的如同李白、苏轼那般的并列。

那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情啊。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然后我们一起用北斗七星作为勺子饮酒。感觉做文人就是要敢想,一般人没有这想象力。】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我”轻声歌唱,“我”仿佛睡着了,但精神却还醒着,“我”如鸿鹄高飞,要探一探这天地方圆。】

以北斗酌酒,这样的写法倒也不算稀奇。

庄周梦蝶这样的想象那才会叫人惊艳呢,下面的句子才更让人感兴趣。

他们想知道辛弃疾想象中的天地是何种样子的。

然而他们并没能如愿得知。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还想再唱,梦却醒了,将枕头拿开,心中怅然,人生就不能有圆满的吗?这句和苏轼此中的“此事古难全”就对上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是理解辛弃疾的,他明白对方的惘然在何处,他相信所有真正了解了辛弃疾的人都明白。

他们都巴不得与辛弃疾生在同一个年代,能帮着他一起实现他这唯一的愿望。

然而这样热血的念头只能放在脑子里。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等到真正处于那个年代,才会知道想要实现有多难。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表达。

幕中女子谈了辛弃疾多少作品,范成大就几次了解到辛弃疾想要北伐的心。

他也越发想做点什么帮助辛弃疾。

可是他势单力薄,北伐也非一日之功,若那么简单就能成功也不会成为辛弃疾的遗憾了。

但北伐之事还是得做的,他觉得官家怕也该着急了。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已经慌过那股子劲儿了。

他想了许多的办法让自己不至于成为千古罪人,甚至想过要不要早点让位。

但是那么做实在太没脸,而且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万一呢,万一他就成了呢?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这些话,“我”不是没人可说,可以跟你诉说“我”的那些苦闷,但是一泓秋水却将我们隔开了。这两句所表达的应该不仅仅是没法和友人诉苦,因为他如今写诗不就是在与之交流吗?但是他却说“秋水隔婵娟”,或许他只是不知从何说起,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说再多也无法解决如今困境。】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如此这般已经很久了,他心中憋着太多的苦闷。

每每想说却不知同何人说。

只能借着诗词将之表达出来。

原以为没人能懂自己,没想到后世之人看得如此清楚。

看着看着他不由得心中发酸。

这幕中女子能否告诉他,他应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