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美女直播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曾评价花间词贵重不适用,宋词适用但质量却不行,而李煜“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主角李煜。】

此话让许许多多地宋朝文人不服。

这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哪个不行?

质量不行也是能随意评判的?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此话有失偏颇吧?”

李清照说道。

她倒也不是说自己的就最好,听了幕中女子的讲解,她也承认了苏轼词的价值。

李清照当然清楚苏轼的文采,只是那与她所坚持的东西相悖罢了。

但现在她清楚了,相悖又如何,他写得好,所表达的思想深刻,即便是自己不喜的,他也能是好词。

自己不是最权威的词论评作者,但李清照还是坚持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他人也别想影响她的评价。

对于这什么纳兰性德的评价她不能茍同。

或许李煜的词在表情达意上字字使人泣血,可若要说就能越过所有宋词,她不能认同。

即便是比上她先时不认同的苏东坡词,这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说李煜的话,我们还得稍稍了解一下南唐,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当时许多势力都自立为王,杨吴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一个叫徐温的大臣把持着,后来徐温的养子徐知诰继承了他的位置,后接受杨吴君主的禅让,国号为“齐”,史称“徐齐”。】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的表情很难看。

但并非因为唐朝末年的说法,因为这事情实在算得上是老生常谈了。

他如今静下心来考虑的是导致这个局面发生的原因,不是简单地由李隆基时安史之乱造成的原因,而是事件发生的源头。

李世民当然不觉得自己就可以轻易地改变,但事在人为,总得试试。

【这个徐知诰原本并不姓徐而是姓李,徐知诰是他认徐温做养父后改的名字,所以在称帝后的第二年,他改回自己的姓,名李昪,对外宣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具体是不是我们也不清楚。】

唐,元和年间。

众人无言,建王的世孙?

定是胡言吧,这后世之人还真是……

然而思及此,众人才猛地反应过来。

这李昪是不是建王的世孙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提到的人是建王。

也就是说大唐距离灭亡真的就不远了,就在他们的跟前了!

这段时间积攒起来的不安在这一瞬间爆发,让所有人都开始心慌起来。

【从古至今有很多这样的操作,因为他们想要让自己登上皇位的理由更加充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那刘备不就是这般的吗?”

有人小声叨叨。

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不也是为了能够顺理成章地称帝吗?

“那能一样吗?他本就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会一样?”

话是这么说,但大家不可否认的是,有个宗氏名头,许多的事情也确实变得更便利一些。

许多百姓信的就是这样的言论。

【在改了名字之后,李昪就顺理成章地改了国号,于是唐朝之后又有唐朝,史称南唐,而李煜就是李昪的孙子,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的七夕,李煜生在这个浪漫的日子,然而他的一生却算不得浪漫。】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唐朝之后四字真真是刺痛了武则天的心。

她武周难有前途,女子难得天日,就连唐朝也前途未卜。

有时知道了这未来之事反而束手束脚。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索她也想通了,就算她没有改变大唐的命运,但她可以改变自己的。

古往今来,第一个女皇,日后也只有她一个。

她已经做到如此,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做的?

【他天生一目重瞳,丰额骈齿,额头饱满,这个骈齿我以为的就是那种龅牙,上面的牙齿比较多比较大,把下面的 牙齿盖住的那种。反正他的这个面相在古代那就是圣人之相,是极好的。】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刘邦眯了眯眼。

重瞳,项羽不就是重瞳吗?

圣人之相?

此流言如今已然不攻自破了。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为有着这样的圣人之相,李煜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不怎么平淡。他的长兄,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因为他的相貌就百般地忌惮他,为了自保,李煜就醉心诗文,不问政事,当一个闲散王爷。】

【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很久,公元954年,南唐保大十二年,李煜十八岁,换到如今已经是个成年人,他在那一年娶了娥皇为妻。】

这两天热化了,昨天没更的会补的,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