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2)

🎁美女直播

第171章

王安石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因为许多百姓为了逃避保甲而出现自丨残的情况,这就给了反对派很好的反对理由,但是这涉及到百姓,神宗不可能完全不顾,所以当王安石说新法的实施士大夫尚且反对者众多,那些百姓也是受到了蛊惑时,神宗反对了他的说法,认为应该听百姓之言。】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赵祯觉得赵宗实这儿子倒是不错,有谋略也有气魄,更重要的是心怀百姓,是个不错的。

听了王安石变法的始末,他知道这神宗做到如此也差不多了。

他设身处地,只一想就知道要想力排众议支持王安石那些措施有多难。

现在的王安石被几个大臣压着还算好,但那种倔劲儿已经遮不住了。

【虽然神宗还是站在王安石这边的,因为王安石的劝说,很多被反对的措施得以保留,但是这样的事情多了,改革派内部就慢慢地出现了嫌隙。】

王安石也明白,这样的结果不难猜测。

否管那些人心中想的是什么,但是只要个好的,看到百姓们的反抗也会心有疑虑。

甚至连王安石自己都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有些残忍。

那些百姓都那般了,他竟还那般坚持。

虽然心有愧疚,可那种情况下,他若退了,一切都更难了。

官家需要顾及天下人的感受,他却可以扮黑脸,只可惜还是失败了。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自古以来,天灾都是最难解决的困难,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众人都没来得及去想为何天灾会是一个工具。

他们都被天下大旱四个字给唬住了。

如今风调雨顺,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算顺畅,可是到了需要变法那时候,百姓们被那般欺压,日子定然是不好过的,都是看天吃饭的,众人多多少少也都遇到过旱涝灾年,那可真真是难有活路啊!更可况是天下大旱,听起来就叫人心惊胆战。

赵祯的心也揪紧了。

他当然也知道天下大旱意味着什么。

偏偏那时候他都不知已作古多久了,于是只能暗自记下年岁,盼着这神宗早做打算。

思及此,赵祯才一顿。

不行!

他得让他的最兴来活下去,至于赵宗实父子,大不了封王拜相,也不至于亏待了他们。

【那个时候,发生各种天灾,经常会怪在皇帝的头上,为什么呢,因为早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时候就传下来一句话,叫“君权神授”,你的权利都是神授了,那上天给到的惩罚,自然是惩罚你这个帝王治国无方,所以说,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天下太平时,君权神授是帝王的工具,天下混乱时,那君权神授也同样可以成为反对者的工具。】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刘彻沉吟片刻,并没有因为幕中女子道出了他的真实目的而气急败坏,反而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

似乎君权神授这个说法有些不妥,独尊儒术也有些不妥。

看那宋朝,当是儒学兴盛的时候,可是他们却那么弱,但凡他们有点法家那一套的思想,也不至于如此。

对于这一点,他得三思而后行。

【现在更好了,通常把这个锅甩给皇帝,那皇帝肯定是要生气的,而王安石是整个变法的执行者,所以很多人就被过错推给王安石,就连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都站出来哭诉王安石乱国,神宗终于还是动摇了。】

【天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这事情还能怪在王安石的头上?】

众人不懂,为何幕中女子要把推卸过错称作甩锅,那锅一甩砸到人怎么办?

可是想了想那样的场景,却又觉得诡异的贴切。

锅要是砸头上,轻则头破血流,重则小命都没了,这推卸错责不也同样如此吗?

【王安石自然也不能认,所以他说天灾出现尧舜时期也无法避免,他们既然避免不了就该治理,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就是了,而且王安石很清醒,说的话也是有理有据,尧舜,古代公认的明君,饶是那样的明君都无法避免天灾,那这时候天灾出现了怎么能怪他们呢?】

王安石这话确实是有理有据。

这也是许多人都无法解释的事情。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以往苏轼也不明白,但是半截身子入了土,很多事情却也渐渐地想通了。

尧舜是明君,他们也确实无法避免天灾。

天灾也并非真是上天为了惩罚谁而施下的。

但是天灾过后,处理的方式却有千千万万种。

他想,尧舜时期天灾过后,百姓们肯定不似熙宁七年那场大旱后的大宋百姓那般痛苦。

【然而大家早就已经被新法的实施搞得丢了半条命,现在天灾一来,另外半条命都要去了,谁还听他的,只管迁怒。】

没错。

苏轼在心中叹息,就是迁怒。

他们是在宣泄心中的不满,就算没有那场大旱,也会有其他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