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 / 2)

🎁美女直播

第172章

王安石

【在晚年,王安石在江宁过得还算悠闲,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的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他在那时候留下的作品。】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这还用说吗?肯定是不会有多快乐的。

儿子死了,变法败了,他的悠闲的日子顶多也如陶渊明一般,不去想。

可不去想,不代表让人不愉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像《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就是这时候的作品。湖阴先生是一个隐士,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江宁半山园的紫金山的邻居杨德逢,王安石有许多关于他的作品,其中有一首《示杨德逢》是集句诗,集的《诗经》中的句子,首句“我行其野,春日迟迟。”

还蛮有意思的,王安石有不少的集句诗,大家感兴趣可以下去看看。】

以往人们并不怎么把集句诗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利用他人之作的小打小闹。

但是在他们看了这些厉害的集句诗之后,不得不承认,哪怕是借用他人的诗句,组句成诗也是能分出个三六九等的,不行那就是不行。

他们下来看看,他们去哪儿看啊?

【而另一首《示德逢》中提到“先生贫敝古人风,沔想柴桑在眼中。”

在这里柴桑二字很自然而然地让我们想起陶渊明。在他看来杨德逢和陶渊明是同一类人,而他和杨德逢又是很好的好友,可想他在晚年也是往陶渊明的方向走的,所以说陶渊明真的影响了中国古代许许多多的文人这话不是胡说的。】

自从幕中女子解说过陶渊明之后,陶渊明比以往更加受欢迎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幕中女子所说的影响力。

仿佛现在谁不读陶渊明谁就落俗了一般,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文人。

而有些不爱读书的人也总张口闭口陶渊明,倒是让许多年轻人不屑。

谁说文人就一定要读陶渊明,他们就要做不一样的人。

东晋。

陶渊明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还在加大。

旁人羡慕他的同时,他心中又何尝一点羡慕之意也没有?

他若是也能像王安石那般痛痛快快地拼一场恐怕也就不枉此生了。

【而《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其一又是最有名的作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檐底下常常扫得干干净净的,花木丛丛整齐排列都是他自己栽的,看起来这个湖阴先生还是个讲究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后面的两句运用拟人,还比较有意思,水围着田地将这一抹绿色环绕,而那青色还在两山的护送下纷至沓来,随意勾勒一派生机勃勃之景,是很不错的一首诗。】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虽然幕中女子提到过王安石所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句,但他们许多人仍旧不敢相信这般清新的诗句是王安石所作。

他虽然年轻,但总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

说老气横秋也不贴切,做起事来也像个莽撞小子,但大道理却是不少,尤其是他的作品中,处处是道理,这般自然的诗句实在是少。

【这首诗中没有什么王安石的政治的寄托,就好像他已经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眼前之景上,但是我们只要一想,也应该能想到,变法失败带给他的影响应该是巨大的,而他能够像现在这般悠闲也离开朋友的陪伴,故而他才有那么多有关杨德逢的诗,在杨德逢的墙上写的诗才能如此活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入仕时有神宗与他心意相通,如今隐居又有这样一个好友,王安石可真是好福气,李白如是想。

他倒是不羡慕王安石有这好友,他自认为好友也不少,只是一个神宗就是难以企及的荣幸了。

【王安石晚年常游紫金山,他住的地方就在去紫金山主峰半山上,所以才叫半山园,而紫金山又被称为钟山,王安石曾有过一首诗,名字就叫《游钟山》,这首诗虽然写得很简单,但是还蛮有趣的,“两山松栎暗朱藤,一水中间胜武陵。”

前两句就是简简单单地写景的句子,山、树、藤、水,几个风景摆在我们眼前,想让我们不去想象当时的那个景色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再看这诗众人就明白了,看来王安石晚年都是这般类似的作品了。

也不难理解,经历过那样的失败,他不发生点变化都不合理。

“繁华落尽见真淳”,这似乎能放到他们每个人的身上。

不管从前多么风光,亦或是多么地波折,最后都能回归自然,这大概类似孔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时候,很多事情都能不在乎了。

【更妙的是后面的这两句,“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

中午听到和尚念经的声音才知道山中有寺,然而人们循着声音寻找,直到夕阳西下却连一个僧人也未曾见着,说明山之大,庙之深,不过紫金山我们应该还是知道的,找个寺庙应该还是能找到,这里要么是夸张给我们一种那庙中住的都是难以接近的得道高僧一般,与这样的人是邻居,王安石虽未出家,却也可以是那不问红尘的一员。】

听到此处,众人更加确定了方才的想法。

王安石就是已经放下了。

哪怕留有遗憾,可人活一世,哪能不留遗憾的?

【这两句很有王维《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的意境,写的便是山林幽深之感,王安石的晚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也算不错。】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也觉得若是自己晚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是挺好。

幕中女子所提变法之失败他认下了,他也承认那样的情况下不失败是很难的。

但是如今他们的变法提前了,甚至比庆历新政更前,说不定这就是上天给他们的机会,战胜那所谓的必然性的偶然性的机会!

所以他不会放弃,他相信只要是盼着大宋好的,即便是被说懦弱的官家,也不会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