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 / 2)

🎁美女直播

这天下就该交到这样的人手中。

能像魏征这样侍奉二主还被重用的,历来都是极少的。

魏征很幸运。

【在李世民执政期间,魏征给了他许多的谏言,即便李世民很烦他,但是只要是对的,李世民还是听的。别说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就是咱们现在,一天天的有人给你提意见,你怕也不是很乐意,只能说魏征真的生对了时候,想想做了几天左拾遗就被嫌弃的杜甫,唉。】

幕中女子叹息一声,欲言又止。

但是即便他不说,众人也都懂。

那什么唐肃宗,自然是比不上唐太宗的。

不只是一处比不上,几乎是处处都比不上。

帝王们开始紧张起来,他们可不想幕中女子再提到自己时,以这样一种不懈的态度开口。

其实任用贤臣也并不是那么难。

能做到他们这个位置,好赖也不是分不出来的,只是有时候不愿去细想罢了。

他们总是担心水至清则无鱼,却忘了污浊的水是会害死鱼的。

【有了魏征的谏言就不可能只有魏征,既然魏征提意见都没被责怪,那朝臣们自己敢说话的就多了,所以在唐太宗时期,朝堂氛围还是比较民主的,贞观之治离不开这群人的集思广益,李世民自然也功不可没,虽然这么说可能跟我们现在的思想不太符合,但是在那个时期,确实得感谢李世民愿意听手底下的人的意见,才能有后来的盛世大唐。】

追随李世民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他们自然相信太子殿下有今日他们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日后他们也定当唯太子殿下马首是瞻。

但是,太子殿下日后的功绩离不开他们,这样的说法,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

当真是荣幸之至也。

【然而后来到了武则天时期这种情况就有所变化了,不是说武则天不好,相反武则天其实做得比很多男的皇帝都要好,也不说在古代,就是放到现在那她也是很优秀的,开武举,提拔寒门,打击贵族门阀,轻徭薄赋,稳定边疆,她的功绩一时半刻都说不完。】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又要说她什么不是了?

除了宠信几个男人,武则天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不好的事了。

她,比不上太宗的地方……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无完人,武则天也不例外,除却她晚年的怠政,前期执政时的一些雷霆手段就破坏了李世民时期的那种民主氛围。其实她打压那些大臣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因为她作为一个封建男权社会的女子上位,自然顶着巨大的压力。】

【而她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不是说她多么贪慕权势,只是如果她不巩固自己的位置,很容易就被拉下马了,那她想做的那些事就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

原来是说这个。

其实那些人不知道吗?

那些反对自己的人都知道,武则天也知道他们知道。

但是大家都是自私的,都要为着自己考虑。

女子说得没错,武则天也从不后悔扶持寒门打击贵族门阀,她要成大事,身边自然要有忠心不二的帮手。

【后来张易之等人下马,姚崇、宋璟一派掌握朝政,才慢慢地又好了起来,你看,即便是被称为唐朝四大贤相的姚崇、宋璟他们也是有派别的,只是说他们这时候的派别是为了抵制恶势力而产生,并不是结党营私。】

这就说到点子上了。

这也正是党派之争一直无法很好地解决的一个很大原因。

新官上任,不说站队,那言行举止怎么也会有偏向。

有那一身正气的,自然就有结党营私的,久而久之愈演愈烈。

能打压,却真真是难以根除。

【然而好景不长,唐玄宗时期,先有李林甫独裁,又有杨国忠为相,这种在朝中的一言堂始终是会遭到反对的,而且是遭到合力反对。】

【为了不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旧臣拉拢新臣,新臣寻找靠山,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在这种情况下,牛李党争之类的事迟早会发生,除非早在唐玄宗时期察觉到李林甫的不对劲,李隆基就及时止损,恢复太宗时期的民主朝政,听正确的言论而不是亲信的言论,把党争的萌芽掐死在摇篮里。】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听得有些激动。

他这算不算是及时止损,算不算是把萌芽掐在了摇篮里呢?

如今,他要学太宗,要听取朝臣意见!

【而王安石时期的 党争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从源头上不让旧贵族发展到不可抵抗的地步,那靖康之难只有惨烈与更惨烈的对比。】

【但是咱们现在站在这儿,那都是站在一个先知视角去说的,没有人能那么神能预测到几代之后发生的事情,这就要考验帝王贤臣的预判能力,尽量让朝堂清明,减少能够膨胀的恶性因素。】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赵祯终于明白了女子之前说的王安石注定会失败的话。

她的意思是困扰大宋的问题不能够很快地完全解决。

但这并不代表积贫积弱的现状不能有所好转。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竟此刻才明白过来!

【咱们再说回到杜牧,杜牧的情况其实比李商隐好那么一点点,李商隐是被误认为墙头草所以遭两边排挤,而杜牧则是两边都不站,还是遭排挤,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再提一句苏轼了,我觉得苏轼就像两人的结合,既站又不站,哈哈,具体的大家自己下去体会吧。】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觉得自己没什么站不站的。

他不过是说了自己想说的话罢了。

如今想来,以往那些事也算不得什么。

他就是这个性子,就算当时不说,他也总会说的。

所以他生在这个时代,他就迟早会是如今这个下场,他可以压抑自己一次两次,却不可能次次都将自己的性子压下来。

到今日这一步,他不怪谁,也无后悔。

如此一生,谁说不是最好的呢?

【巧的是,杜牧因此被放逐黄州,我们讲苏轼时说过吧,苏轼也被贬过黄州,只是杜牧去黄州时候看到的黄州比苏轼去时看到的还要破烂,“齐安荒僻地,平昔放逐臣。”

【后来因为这个,杜牧的仕途一直不顺,回到京中不久又自请外放,好不容易才得到同意,不过外出一年,又回到长安,他便长住樊川别墅,最后病逝于此。】

这么快!

众人惊了。

这杜牧还没说什么呢?怎么就结束了呢?

还好,幕中女子并没有说结束。

【杜牧的有名程度虽不如李白、杜甫和王维,但是说起他的很多名句,流传度却也是极高的。著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就好似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一样,每年都能再见。】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微微诧异。

那不过是他几年前在池州见了秀丽风光随手而作,竟这般有名吗?

原以为老了,快走了,就什么也不在意了。

这时候再听这些,杜牧发青的脸也染上些红晕,瞧着倒有点大病初愈的样子。

他自己看不到,却感受得到。

他想,自己大概就在等这一刻吧。

【有名的“铜雀春深锁二乔”,“一骑红尘妃子笑”,还有那“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都是这位晚唐大诗人的手笔。】

这些句子似乎先时大多都提过啊!

其实许多人根本记不起写诗的人是谁了。

没想到竟都是这一人的。

看来又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了!

【甚至很多时候听到这些著名的句子,你可能都不知道是杜牧的,比如这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就是他在与扬州歌姬们告别时的作品。】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柳永其实并不喜欢幕中女子用风流二字形容他们,这词显然不是什么好词。

但是他却能理解女子的意思并且也无法反驳。

但是柳永却希望幕中女子能够更多地通过他们的这些诗词去看曾经被人忽视的一些普通人的生活。

不过,这并非柳永的初衷。

只是看这巨幕看得多了,他才懂得这个道理。

人分个高低贵贱本就是错的!

即便他无法改变他人,他人也别想改变他,他还是要写这些,谁能管得着?

【除了这些,杜牧还有很多优秀作品,他的人生你要说不畅快,好歹写了许多优秀作品,结识了许多红颜知己,你要说畅快,一个人没有令自己满意的事业怎么能畅快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轻笑。

也没有很不畅快。

有这巨幕的出现,已经让人畅快了。

【好了,下次再见,记得一键三连哦。】

本来后续也应该今天写完的,但是大姨妈差点把我鲨死,可恶!只能等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