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许多多的小打小闹加在一处呢?
实在让人难以不多想。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李隆基还和杨玉环在骊山上沉溺歌舞,安禄山已经带兵突破了中原。】
【这里用的“舞破”其实是很精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刚才讲过的内因与外因,其实整个安史之乱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唐朝廷内部,如果李隆基能够清醒一点,事情就不会发展成最后那样,而且他的清醒还不能只是幡然醒悟,得是早早地清醒。】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明白,安禄山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
他实在也很难把事情怪到别人的身上去。
这次他清醒得够早,谁也别想再把他当傻子耍。
【李隆基为什么会去试探安禄山,那个时候可能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安禄山要谋反了,但是一直在李隆基耳朵边上念叨的是太子和杨国忠,这两个人,一个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帝位迫不及待的立功,另一个本来就是个蠢的,在朝中也经常做些蠢事,在李隆基看来,他宠信杨国忠就是允许杨国忠小打小闹,而安禄山才是在外面干大事的人,是他的人。】
许多百姓有些不懂这李隆基的想法。。
他宁愿相信一个外人,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
但是呢,似乎也不是那么想不通。
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只能说他信错了人吧,所以其实皇帝也是会做错事的,他们不能轻信皇帝说的话。
【都说天子多疑,李隆基不多疑吗?他疑,所以在听到此事时派人去试探安禄山,但他在疑心安禄山的时候,同时也疑心太子和杨国忠,觉得他们或许是在挑事,所以他信了渔阳探使,但怎么也没想到,还是被骗了,当皇帝也不容易。】
这下子许多人都明白了。
他们还在想李隆基怎么突然就从一个明君变成了一个昏君,原来其实就是他在前面做了许多英明的事情,所以到了后来觉得自己总是无往不利的,只要是自己的想法那都是对的,然而却在功成名就后阴沟里翻了船。
人们都不知是该同情他还是责备他了。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当某个朝堂上的反对之声多起来,而后又突然消失,这就是不正常的,多起来时或许就是出现了一个杨国忠,而突然消失,那可能就是杨国忠也开始指鹿为马了,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想了又想,他有点想不通。
他觉得自己这朝堂似乎没经历过这什么反对之声,也没有什么指鹿为马的事吧?
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后来那样子了呢?
【其三更多的就是讽刺了,“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杜牧将气氛烘托写得很好,不管他要怎么样的风雨,前面总要写与之相对的太平祥和,大概人类的本质就是搞破坏吧,全国上下一派歌舞升平,骊山上楼宇宫殿在月光下格外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然而在那殿中,安禄山不过随便乱跳的胡旋舞竟就引得杨贵妃笑声连连。】
众人没懂女子说的什么人类的本质。
但是他们却觉得后面的话极其的讽刺,安禄山和杨贵妃凑在一处,令人怎么听怎么不舒服。
果然杜牧就像是来搞破坏的,营造好了一个祥和的场景,立马破坏掉。
【这里讲的是安禄山跳胡旋舞,杨玉环收他为干儿子的事情,杨玉环收干儿子李隆基肯定是知晓的,他若不同意,杨玉环怎么敢,说明他自己也是很喜欢安禄山的,更有可能是看着他喜欢安禄山,所以杨玉环见人下菜碟也对安禄山很好。】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怎么就看不明白了呢?
杨玉环收安禄山当干儿子。
哪里有后妃收朝臣当干儿子的?
这不是闹着玩的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很疑惑,还有这样的事?
他觉得不可能。
别说是杨玉环不会这么做,就算她这么做了自己也会阻止她,甚至是降罪于她,这成何体统?
【反正这两口子就是被安禄山哄得心花怒放,最后玩脱了,一个把江山玩没了,一个把命玩没了。】
骊山。
杨玉环听到这些,都不知该如何反应。
她一面觉得不可思议,一面又暗叹自己活该。
不想去想,可是那些事情总在她心中萦绕。
可能从一开始她就错了,她就不应该进入寿王府。
哪怕只是随便找个人嫁了,也都不会有这么一天了,更遑论什么祸国殃民了。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她能有什么办法?
即便没有发生,她又能对自己的婚事做主吗?
为何女子这般难呢?
【代价是惨痛的,但是杜牧那时的统治者却还不能吸取经验,他们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竟是想重蹈安史之乱覆辙,这如何能让杜牧以及许许多多像杜牧一样关心着唐朝的人不心痛?】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如今的杜牧依然心痛。
他感觉他的心痛已经不只是为了唐朝的衰败而心痛。
而是他明明知道唐朝在走下坡路,知道了很多年,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唐朝走下坡路。
毫无办法。
【但是这个时候的杜牧还没有进入朝堂,他只靠着自己的诗文渴望能够唤醒统治者是不够的,于是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在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及第,随即又参加吏部考试,顺利进入官场。】
众人想,那这个杜牧是不是会像王安石一样在朝堂上大展拳脚。
他这般年轻,就有这般想法,那是许多年轻人都无法达到的。
不过他不管做了什么,想来都是徒劳的,他并没有能改变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