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觉得杜牧并不是不清楚历史,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表达他自己的感情。
【像他前面写的什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什么“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这些不都是讲的同一个道理吗?或许杜牧这里有点掉书袋的感觉,或者是说水字数,感觉像是为了把这首诗写长。】
还真有那样的感觉。
众人猜对了,心中一喜,觉得自己的学识修养又高了一个层次。
【举完例子后,他惯常总结,“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人生确实是万事难料,反反复复也算是能各得其宜,接下来他发出灵魂七问。】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这里感觉是在学《天问》了,地的尽头是什么,天的外面又是什么?“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手指为何可以抓东西,脚又为何可以奔跑,“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耳朵为何可以听,眼睛又为何可以看?】
这看得众人一怔,他为何突然又开始问这个了?
尤其是许多百姓根本不懂。
他们平常只顾着自己的生活,哪里得空去想这些啊?
知道了又怎么样呢?
知道手为什么可以抓东西,还不是要继续抓东西。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连自己的身体都搞不明白,又何必去关心外界那些有的没的。看到这两句我们才发现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在问这些问题,而是在说不要想那么多。】
这才对嘛。
百姓们啧啧点头。
做人啊,就是不能想太多。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斟上一壶酒,写下这首《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忧愁时独自吟咏,还可以聊以自娱。】
【这首诗整体来说结构还是很清晰的,那杜牧是想表达什么呢?表达的就是他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除了结构,他的思想感情没有问题,其中的描写也没有什么问题,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够简洁,或许杜牧很适合去写赋,不过写作的习惯每个人都不同,他举那么多的例子,说明他觉得那个部分是重点,也能让人更多地产生共鸣,我觉得这也没什么问题。】
话是这么说没错。
但是许多人还是觉得杜牧的诗并没有那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