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1 / 2)

🎁美女直播

第197章

杜牧

【苏轼在这里去了赤壁,杜牧也去了,杜牧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件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沙中,我将它洗洗磨磨感觉像是三国时期的旧物,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那场旧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年赤壁之战,要不是有那东风给予周郎的便利,恐怕赢的就是曹操了,二乔怕是也会被锁进铜雀台。】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首诗终于是让曹操给等到了。

早在很久之前他就在想整首诗是怎么样的了。

杜牧此人是懂他的,写的这诗也甚合他意。

虽然幕中女子先时反对了杜牧的想法。

【杜牧的诗从艺术上来说我觉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尤其是这种短诗,每一句都是精华,但是杜牧有一个很大的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的这个历史观吧,可能有点不太对。】

这就有点过分了。

这样的评价曹操很不爱听。

说好的求同存异呢?

【他写的这些咏史诗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会有些不符合现实,我记得后两句我们是说过的哈,再整体细说一下吧,首先是前面的两句,这两句肯定不是真的,而是想象的,但是这两句我们却可以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想象。】

因为后两句是幕中女子讲说过的,所以许多人都不由得把关注点放到了那上面。

现在听女子这么一说,众人才去注意前两句。

确实如女子所说,写得虽不错,但却一看便知不是真的。

这杜牧还真是神奇,总喜欢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写得那般真。

【因为我们都很清楚,铁戟很难从三国时期保存到唐朝,当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在水里保存到唐朝又恰好被杜牧捡到的可能性,今天我就把话摆在这儿了,不可能!当然了,如果真捡到了,就当我没说过。】

【这里只是他的一个起兴,重点是在后面,他认为孙刘联军赢得赤壁之战是运气,这个话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够认同,除了曹操。】

有了之前的讲解,对此许多人自然也不认同杜牧的观点。

虽说很多事情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

可是要想成事再不能将一切都归结到运气上去。

即便此处是靠着运气,他们也不能说这就是因为运气。

因为若是所有的人都寄希望于运气,那所有的事情都将难成。

【就拿咱们的归因理论来说, 把原因归结到运气上本来就是不对的,退一万步讲,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作为一个将领,天气本来也应该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再者还有其他的许多条件以及战术之类,即便没有那场东风,曹操也很难赢的。】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一顿。

他有些懊恼。

其实这道理他如何不知?

可是谁愿意承认自己弱呢?谁又想承认自己的失败呢?

这便是让他想要欺骗自己都不行。

【杜牧的问题就是这种大方向上的问题,不过我们还得记得一个前提,那就是杜牧其实是一个精通兵法的人,所以我觉得他对这事情的真相是很清楚的,包括看他之前对六国、秦朝那些的分析也都是头头是道,只能说明他想要表达的重点并不在是不是运气使得孙权成功的问题。】

对啊。

明明这杜牧都是懂的,他为何要如此呢?

联想到他的赏秋之诗,大概就是喜欢特立独行吧。

【那他想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呢?还有点难评,我就瞎猜了哈,我觉得首先他这里提到大乔小乔也是有深意的,我们都知道大乔是孙策的老婆,是周瑜的老婆,虽然他们没有出现在赤壁战场上,但她们都是东吴很重要的人物,她们被关到铜雀台去,那就意味着东吴已经完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杜牧是想说明赤壁之战在三国局势变化中的重要性。】

这又戳中了曹操的痛楚。

若是赤壁之战赢了,这后面的许多事情或许都不会发生了。

但是输了终究是输了。

其实曹操也不并非觉得如今这样不好。

即便巨幕不现,他们不调整策略,他们曹家始终是要得天下的。

这大概就是幕中女子说的必然性,而赤壁之战败了,是他的一个挫折,人哪有一帆风顺的,所有人大概都能理解。

他也不过是不愿提罢了。

【而用大乔小乔被关到铜雀台,这里写得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何晏的母亲,还有曹丕的老婆,那都是曹操打仗抢来的别人家的媳妇,但这应该不是杜牧想表达的重点,莫名其妙表达这个那就真是个怪人了,但是他从大乔小乔出发,这个角度是很清奇的,这大概也跟杜牧自己的经历有关,见的女子多了,这个时候想起女子也是很正常的。】

还真就是没有一句想听的。

曹操撇撇嘴,不停地在心中劝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