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2 / 2)

🎁美女直播

她们不明白小玩具是什么。

不过在这次巨幕来之前,李清照叫她们都了解了 史记,她们也知道了赵姬是怎么一回事。

实在是太叫人害臊了。

李清照见到她们面红耳赤的样子,便知道她们是在想些什么。

若是以前,李清照也定是不好意思的,而且还要骂上两句。

可是如今她带着男女平等的观点去看,这赵姬虽也可恶,但她也同样可怜。

【不过呢,吕不韦他也算是未雨绸缪了,打算及时止损,结果赵姬不愿,恰好又遇到了嫪毐,但凡是另一个男人,那可能都起不了这个效果,为什么呢?因为据说嫪毐东西大、活好,赵姬瞬间就沉迷其中了,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看吧,也不是多爱,就是图个享受。

这也难怪吕不韦要抽身了。

不过这话,幕中女子是怎么一本正经地说出来的啊?所有人都在想。

便是他们这些男人,说这些也得是在私底下。

这女子真是……

【吕不韦以为自己是逃过了一劫,而且还把自己人送到了宫里,遇到事儿了说不定能操作一番,但是他可能也没想到嫪毐那么牛,不仅获得赵姬喜爱,而且还让赵姬怀了孩子,最后还想谋反。】

许多人都还记得自己读到这段历史时的惊诧与唏嘘。

把自己手中的东西双手捧到别人的手里,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但是当时那个局面,吕不韦确实也没有什么办法。

若是赵姬威胁他,他也很难办。

最好也就是一开始就应该料到这后面发生的事情,然而时光不会倒流,吕不韦终究是要败的,从他与赵姬旧情复燃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败了。

前提是他们不是藕断丝连。

这些可能还真叫人越想越可怕。

【自古以后,淫乱后宫的人,不是与皇家有仇,那最后就是谋反,这个嫪毐也不例外,他比吕不韦跳得还凶,至少吕不韦做了那么多帮助嬴政一家的事,他呢,不过就是出卖了身体罢了,想得也未免太多,如果他老老实实地在宫里就陪着赵姬说不定后面的事都没有。】

这话说得轻松。

谁在获得了那样的权力之后不想着往上爬一把呢?

嫪毐肯定会想同样是赵姬的儿子怎么嬴政就坐得那个皇位他的儿子就坐不得呢?

再说了,一个以色侍人的男人,难道要指望他规规矩矩的吗?

【就在秦始皇拿回权力的这一年,嫪毐谋反,这自然逃不过秦始皇的目光,最后战败,这下真的是把嬴政差点气死,获罪的起码有几千上万人,而也是这一年,夏天都有冻死的人,彗星又出,看起来怎么也不是个好兆头。】

众人回想起那一年。

整个秦国都像是处在一个炼狱之中。

人们每天都在担心,明天自己会不会受到牵连,明天自己会不会被冻死。

能活到现在,他们都是福大命大的人。

【咱们一再地提及秦国这段时间异常天气,其实虽然说是异常天气,但是因为天体运动等一些原因,偶尔的天气异常其实是正常的,可这在当时来说那就是天降异象,这种异象可以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拉统治者下马的工具。】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因为天体运动?

嬴政感觉有什么东西是自己不知道,但是却马上就能知晓的。

上次幕中女子提到这些似乎还是在说屈原时。

那些东西太过于深奥,他们如今都还没弄得明白。

终于她又提到了,可是怎么不说清楚一点呢?

其他时代的帝王们也都很在意此事。

若是他们能控制天体运动,能够控制气候,那么他们便可以使国土风调雨顺,还有什么比这更振奋人心的呢?

【可是秦始皇顶住了,这对他来说不过是小问题,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成就霸业的步伐,老天也不行,能阻挡他的,只有他自己,事实证明最后秦国走向末路他自己也占了很大的原因。】

始皇陛下又有点飘了。

他虽然有些错处,但也是最厉害的那个。

但是还没飘起来就又被闷头打下来了。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秦朝的灭亡跟恶劣的气候有没有关系历来是许多学者的议题,我个人觉得是有关系的,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联系性,贫民百姓是一个国家人数最多的群体,异常的气候导致粮食歉收,导致百姓没有饭吃,这是百姓们所面临的最基本的现实,在这个时候, 如果他们碰到一个帮他们度过难关的人,那他们就会奉之为神,但是在他们的眼中,秦始皇必然不是神。】

嬴政有点明白了。

为什么法家的那些规矩明明一直施行着,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后来却不能忍了。

因为在百姓们富裕的时候,这些规矩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遇到了饥荒,他们还要守那些规矩就不行了。

再加上自己也变了,就更是让他们的处境更难。

所以即便自己成为天底下最厉害的这个人,他们依旧憎恨自己。

【当这些百姓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当然也会思考原因,而他们的见识不可能让他们知道这样的气候异常是正常现象,他们思考不出结果那么就会寄希望于神秘的上天,这是不好的现象,那一定是上天的惩罚,惩罚谁,不可能是他们,因为他们什么也没做,那一定就是秦始皇,就是因为他的暴行,得到了上天的惩罚,殃及的却是他们这些人。】

所以不能有暴行。皇帝们的第一反应。

不出事就已经被百姓记恨了,若是再出个什么事,不是他们的错也得怪到他们身上。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只不过很多人都有着侥幸心理罢了。

而且他们都坐到那个位置了还要让自己憋屈那不是可笑吗?

殊不知,皇位是最难坐的。

【如果这些百姓们读的书多,知道权力相争的那些阴谋,知道科学知识,那么这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理智,他们会想办法去解决气候异常带来的影响,比如说天冷了就盖大棚,而不是求神拜佛怪陛下。但是那个时候不仅是他们,就连嬴政都不懂这个道理,要不然怎么会有焚书之事呢?】

嬴政更加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认幕中女子说的是对的。

若是这些百姓都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都成为为自己做事的工具,那如果他们遇到了自己没来得及规定的事情,他们便不知该如何解决,天下便乱了。

这个李斯,真是害苦了他。

【我们也能理解百家争鸣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周王朝的挖掘,这并不是一个帝王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周王朝的瓦解是百家争鸣直接造成的吗?那显然不是,整个世界都在发展,而他们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那灭亡是必然的事情。】

【在社会中听到不同的声音,应该先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一种倒退吗?如果不是,那是不是自己的进步滞后了呢?最难改变的就是人,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你还企图去改变他人,现实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的要想着融入环境,而不是改变环境,因为环境的主体是人,你有道理你可以成为其中的领先者,但领先者势必会遭受许多的怀疑,但别妄图去改变前进着的人们,因为那就是“逆天而行”,是不可为的。】

春秋战国的众人好像都懂了。

如今的这些争论是一种推动发展的进步,他们要做的并不是回到周朝建立之初,而是创建一个比那时更好的社会。

因为历史永远是前进的,像秦朝烧了那些书妄图让人们回到曾经没有那些知识的年代,就是倒退,就是不可行。

什么是以史为鉴,推陈出新,是这个道理啊!

【嫪毐事件之后,吕不韦被罢官,太后被送到了雍地囚禁。另外还有很多人怀疑,其实吕不韦、嫪毐、赵姬的事情嬴政早就知道,以他的心思城府,我觉得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像他在赵国受的苦当时他可也没怎么反抗,但是都一个个地教训回来了,他具备了一个古代成功人士百分之九十的优点,其中能够忍受屈辱也是一条,他在刚即位时,并没有什么权力,所以这时候他做的事情也是不多,至少在史籍上我们了解到的很少,或许并不是他没做,而是他在韬光养晦。】

这些事情历来都是人们喜欢讨论的。

秦始皇在掌权之前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后来的他能够如此迅速地统一六国?

为何后来统一后,他又会那般荒庸不知节制?

众人可还记得幕中女子讲解那些文人时所说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嬴政后来变成那个样子,肯定与他从前的经历有关的。

可惜了,没人能知晓。

【吕不韦在他还未掌权的时候就开始忌惮他,可见他的手段,假如他真的发现了嫪毐之事没说,这才是真正可怕,我们为什么会怀疑他知道呢?】

【因为当时的那个时机,嫪毐在他成年的时候谋反,他又顺利地就解决了,解决后一下子牵连那么多的人,大刀阔斧令人咋舌,就好像他早已对这件事情了然于胸一样。】

可是怎么就不能是因为过于愤怒呢?

许多男人这样想。

自己的母亲偷情,这是在打他这个儿子的脸啊!

普通人尚且不能接受,更何况是帝王,还是这么一位心高气傲的帝王。

更别提赵姬生了两个儿子,还支持嫪毐谋反了。

【不过根据《史记·吕不韦传》记载,这事情是有人告发的,而后连坐吕不韦,事情的全貌我们肯定是没有办法窥见,但是秦国最大的艳情大戏就这样落幕了,膈应的是嬴政,最后为了自己的名声,他还得把赵姬迎回宫中尊为太后。】

嬴政在心里暗自叹了一声。

如今好了。

全天下都知道了他的私事,他便更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之前一直担心女子评价此事,依女子的个性怎会不提?

可是幕中女子说他膈应,至少算是在为他说话吧?

不像那些个大臣,左一个江山,右一个社稷,没人去想他是不是愿意。

【赵姬的过错实在太离谱,就算嬴政永远不接回她我觉得都是合理的,哪怕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赵姬是参与了嫪毐谋反的,就她和嫪毐生孩子这就很离谱,这个时候她怎么不想想嬴政需要名声呢?气死了!就算有些人猜测说什么她支持嫪毐谋反不是为了自己和嫪毐的孩子而是为了反华阳太后,不管是什么原因,她对于嬴政的伤害值是造成了。】

嬴政拳头好不容易松了又握紧了。

女子说话实在戳心。

他从小就知道,他们这些王室子弟,大多不过是权力的牺牲品罢了。

所以他立誓自己要做到最好,要成为全天下最有权势的那个人。

如今他也做到了。

可真如女子说的,那些伤害,也确实真实地存在过。

那是他相依为伴十余载的亲生母亲,她做下那等事,自己怎会不难受?

【不说了,下一个。】

幕中女子翻了个白眼。

看来是真的气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