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陆游
新城,经过了几日的修整,何三月和伍年一起前往了四川崇州。
两人虽然看起来都挺开朗的,但其实就是两个宅人。
难得出门,还得开直播,实在难得。
“我准备开始了。”
“开始吧。”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这日,陆游在整理着巨幕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
这些东西其实他大多都知道,很遗憾的是,幕中女子没怎么说南宋之后的事情。
南宋是怎么灭亡的?那元明清又是怎么一回事,他真的很感兴趣,若是能从中找出让南宋继续存活下来的秘密就好了。
这时,巨幕突然又出现了。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热爱古代文化的三月,今天咱们出来啦,大家看看路上的风景,我们现在呢是在前往崇州陆游祠的路上,现在还在城里,在绕城高速上。】
巨幕中,一排排地高楼一闪而过,可以看出幕中女子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前进着。
众人都木讷讷地看着,整片神州大地仿佛都陷入了沉寂之中。
这是 他们先时在巨幕中看到的那车吧?
其实之前就有很多人疑惑,为何没有牲畜在前面拉拽他们就能有如此速度?
但是即便有了牲畜,其实也没有牲畜是能够跑得这么快的啊!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也惊讶不已。
那些房屋,在提到杜甫时出现过的。
现在如今虽然因为幕中女子的 前进的速度太快看不大清楚,但是比之先时看到的近了许多。
最为重要的是,从幕中女子那处看去,那些高楼未免太高,而且那么多的房子,该是有多少人住啊!
【今天要去的陆游祠,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去,咱们呢就当是出来散散心,曾经陆游在四川待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也在很多地方做过官,而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住在城里的浣花溪附近,也就是咱们曾经说过的杜甫草堂。】
“哇!老乡哇!”
“好想去成都,想去杜甫草堂看看!”
“喜欢古代文化可以去看看,但是游玩的话,本地人一般不去,而且最好不要假期去,否则你看到的将是人从众。”
突然,众人只见巨幕的左下角出现许多文字,一条一条地蹦出来,然后又从上面消失,像是在跟幕中女子对话,又有些不像。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众人没想到竟又听到了有关杜甫草堂的事情,而且似乎这幕中女子还是在那附近。
他们还真想看看杜甫草堂是什么样的房子,居然这么久了还存在于世。
那么多年一直有人修缮,杜甫该是多受人欢迎啊!
【不过咱们暂时不去那儿,哈哈哈,这位朋友真幽默,咱们今天的话,应该还好,今天是工作日景点的人应该不多,而且崇州陆游祠的话,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景点,如果不是我专门做攻略我可能也不知道。】
“是了是了,咱们崇州本来也不是什么大都市。”
“但是崇州夏天避暑踩水不错!强推!”
【我也听说了,我和伍年就打算明天去踩踩水,听说很凉快。】
【明天的话,如果大家想也可以直播,给大家表演一个打水仗。】
各朝代的人这下子是看明白了。
这巨幕之上的这些话是真的在与幕中女子交流。
众人蠢蠢欲动。
可是那上面的人的语气听起来就像是幕中女子那样,跟他们这些人,似乎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就先来聊一聊陆游吧,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祖籍是今浙江绍兴,他的祖父陆佃曾位尚书右丞,师从王安石,北宋时期,从晏殊开始吧一直到北宋末年,那一批文学大佬们其实大多都有学生,而他们的这些学生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只是珠玉在前,难以出头罢了。】
【咱们常说宋朝怎么怎么不行,打仗又不行,民生也不行,但是那时候的文化那是真的行。】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众人不知该喜还是忧,这样的话似乎是在夸赞他们吧,但是怎么就让人高兴不起来呢?
这时候其实很多人已经开始佩服王安石了。
王安石这个人,看着为人不怎么样,平日里不修边幅也没点文人清高风雅的样子,但是年纪轻轻做起事来有模有样,顶着如此大的压力也能做事。
偏生的花了那么多时间在政务上,最后竟还能在文学上有如此建树,谁能不羡慕?
要是王安石真的能扭转如今的局面就好了。
【陆游他家里是藏书世家,看起来和李清照一样,从小的文化教育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他是在二十九岁快三十岁的时候才参加的科举考试,我想是因为当时的时局太动荡了,他们一家子都没怎么安顿下来,而且当时南宋建立的时候,连宋高宗都还到处跑呢,还记得李清照追着他跑的事情吗?】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说起这个众人都还有些生气呢。
李清照追着人跑,那么多的好东西丢了大半,还不如找地方躲起来隐居,白白糟蹋了好东西。
先时几位姑娘们都是这么觉得的,甚至还私底下问了李清照。
李清照并没有多说,只用了幕中女子讲过的一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众人就都明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她能躲到哪去?
人能躲,心能躲吗?
可是还是气啊!
【当时陆游年纪小,就不是很方便去参加科举考试,后来慢慢地安顿下来了,又慢慢地准备,这才去参加了第一次的考试,他在《感兴二首》中提到过“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在《戏遣老怀》中也有提到“儿时万死避胡兵,敢料时清毕此生。”
这样的句子,他虽然出身在比较好的家庭,但是因为国家战乱的原因,他的年少时光可能并不如杜甫、苏轼那些人过得顺畅。】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众人发现苏轼并不愿朝堂中事,反而总是闭门谢客。
许多人心中不悦却也没什么办法。
苏轼觉得自己都这把年纪了,委实也不愿再多与人打交道了,见了一家自然要见另一家,不如就一个都不见。
他之前听幕中女子为自己的后半生而感慨,后来也听了许多人说他不容易。
但其实苏轼并不觉得自己这一生有多么悲情,越是细想就越是这般觉得。
就像幕中女子说的,至少自己是过在比较太平的年代,虽吏治算不得十分清明,可众人都是一心为着大宋,哪怕最后他们也没能成功,可也算尽力了。
而自己虽遇到些挫折,可这世上谁又不会遇到挫折呢?
【在他十七岁的时候,抗金英雄岳飞被害了,他当然是十分悲痛,只是不知道他这个时候知不知道岳飞是被秦桧所害的,不过以秦桧的为人,我估计只要是个正直的人应该都不会喜欢,但显然在那个时候你喜不喜欢他不重要,他不喜欢你那就容易遭殃了,而陆游就是这遭殃的人中的其中一个,不过这时候的陆游还不知道自己将会被秦桧所耽误。】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最见不得此事的就是陆游的好友们了。
范成大就是其中一个。
试想陆游一家人躲避战火,靠着坚强的毅力与信念才慢慢地安顿下来,可是当他安顿下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想要去报效朝廷时,却突然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从一开始他不顺之后,似乎就愈发不顺了。
范成大却也只能叹息,打算归家之后书信一封邀人何时同饮一杯。
【此时的陆游还很年轻,年轻人总是渴望着成就一番大事业,而陆游他当然也是一样的,而他的理想,那就是与金人抗争,夺回失地,几十年后他在《观大散关图有感》中写到这样的句子,“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一心想要带兵打仗,只是“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二十岁就已经有这样的志向,没想到到了五十岁却还只是一个穷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