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2 / 2)

🎁美女直播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听闻此言,众人皆是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好不容易又说到个他们此时的人才,没想到竟是什么五十岁还是一个穷儒。

没有半点建树的话,女子为何要这般重视他,甚至还把他放到这最后的最重要的位置呢?

【即便社会动荡,但是二十岁他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也还是要说亲的,这时候他就与表妹唐婉成了亲,说是表妹,但是是有争议没有史实证明的,本来是一桩极好的令人艳羡的姻缘,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了那个样子呢?】

唐,元和年间。

那个样子?

哪个样子?

元稹对这些还是蛮好奇的。

他如今也不想挽回自己的名声了,他发现众人很喜欢自己写的那许多的传奇小说。

所以他,元稹,打算专注于写传奇小说了。

不过他要向好友学习,将那些无法直接言明,亦或是叫人难以接受的道理写在传奇之中,但开始之后他才发现此事并不简单,一旦想得多了,故事就失了味道,如此一写,他还是喜欢从前纯粹写故事的时候了。

慢慢地,元稹摆烂了,打算多听故事多写故事就完了。

【结婚没多久就被赶出家门,这样的事情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那是一件影响非常非常大的事,就像李清照,他还不是被赶出家门,只是和丈夫闹掰了将丈夫告上了公堂,不管是之于道德上来说还是法律上来说她都没什么错就这样她还是被诟病了几百年。】

【被休的话,那就相当于明晃晃地告诉别人这个女人不行,有错,只是说这儿咱们对唐婉的错误并不明晰,但是这事情对她影响肯定是很大的。】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如今心中皆是悔意,当初是他年轻懦弱不知女子艰辛。

思及此,他又抿了抿唇,似乎他也不是不知,只不过是不曾在意罢了。

若是当初他能护一下对方,如今也不会后悔了。

【许多人说是因为唐婉不能生育,陈鹄在《耆旧续闻》里说,“不当母夫人意,出之。”

也就是说唐婉不得陆游母亲的喜欢,所以把她赶了出去,这种说法很多人都不认同,觉得有点牵强,婆媳矛盾,自古有之,不喜欢就赶走那也太夸张了,不过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唐婉不能生育也就有可能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扶月想,女子真的是太苦了。

她从小在村里就是这样看着女子过来的。

在那些姐姐婶婶那里,她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女人啊,本来就该这样那样。

女人怎么了?

为何女人就理所应当地该做什么呢?

她在村里见得多了,夫妻成亲,没有孩子那都是女人受苦的,可有了孩子受苦的还是女人。

以前她就在想,为何自己要是个女人呢?

如今见了幕中女子,她才发现原来也不是所有女人都是那样的,她可真想去看看那后世的女子男子到底是何样的。

【但是后来的唐婉又改嫁了,如果真是不能生孩子,那别人家不一定会娶吧。这其实也是女子的悲哀,仿佛女子结婚就是为了完成生育的任务,很多时候自己的人生都得不到保障也得去生孩子,我感觉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幸福的延续,而只是人类的繁衍罢了。】

这话戳中了古代许多女子的内心。

她们很早很早以前甚至还是一个姑娘时,就已经知道女人到了婆家就要生孩子,生了孩子就可以母凭子贵熬出头了。

那个时候她们就以为生了孩子就是幸福。

可是后来呢?

她们生了孩子,脸上布上了细纹,男人不再愿意同枕而眠,他们身边有了更加可人的妾室。

自己虽有孩子把持着地位,可幸福吗?

【而在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又是这么说的“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

是说陆游的父母担心他因为沉迷女色而荒废了学业,所以把唐婉给赶走了,这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你怕自己儿子为色所迷,那你管儿子啊,怪女子干什么?而陆游“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就很离谱,我们也说不好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陆游还真就活该“五十犹癯儒”。】

虽然陆游这事情,几乎没什么人知道是真还是假。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多多少少地见识过这样的事情,他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

可是现在不管男子女子,心中都陷入了怀疑,确实,女子又做错了什么呢?

只要不是那等子刻意勾引的,怎么能怪到女子身上呢?

这唐婉该不会是整日缠着陆游不让人读书吧?

【如果这两人的记载是真的,虽然我们不认同,但其实也是能理解陆游的,他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作为一个儒家学子,深信千百年来儒家的那一套规矩,不敢忤逆父母,所以造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悲剧,如果他忤逆了父母,非要和唐婉在一起,他的名声在那个时候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可能人到中年、老年,陆游再回过来看当时的自己,他也许也会后悔,当时那点名声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更多的他也可能只是遗憾,因为古代人真正对儒家深信不疑的人他们对于君主对于尊长那是无条件的遵从,他们很大程度上不会觉得自己遵从父母的意思有什么不对,即便对方是错的,只叹一句无缘罢了。】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这么容易就被人猜中了。

他确实是不知当时该如何做的,或许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依旧会做这样的选择。

在他这里,他就是认为遵从父母没什么不对的。

【在这里我们是批评儒家思想,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认为儒家的思想一定就是错的,咱们看一下陆游这样的思想的渊源来自于哪里,我们之前提到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看起来是体现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细读原文咱们会发现它的真正含义是,君主要有做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做臣子的样子,父子之间亦然。】

【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儿子要有的样子就是听从父亲的话呢,这还要追寻到董仲舒,董仲舒在解读儒家学说是进行了很多的归纳总结和创新,这其中就有咱们常说道的三纲五常,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类的内容,而董仲舒他是一个思想家他更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思想控制。】

许多人其实已经隐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们也并不想自己的思想受到控制,所以他们不得不多加思考。

这一思考,还真发现了点问题。

似乎董仲舒的这观点与孔子的观点是不同的。

乍一看似乎相同,细想之下却发现差了好多。

【当然了,董仲舒有很多的观点,不止咱们提到的这一点,而且他的很多观点都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但是咱们不能全盘接收,我觉得单从这君臣父子的思想这一点来说,他的做法其实和秦始皇烧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为了控制人的思想,只是董仲舒的方法更为温和,秦始皇是弃了百家只要技术,董仲舒是弃了百家只要儒家,假如咱们把秦始皇留下的那些什么医药种植的书籍换成儒家的这些经典,那不就是差不多的吗,只是他们重视的东西不同罢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一时间,百姓们都炸了。

什么?

这能一样吗?

众人总觉得似乎有点问题,可真要他们说,他们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

这幕中女子是在强词夺理吗?可是说得好有道理啊!

但是……但是显然还是焚书带来的危害更大吧?

有些人没一会儿就反应过来了。

“幕中女子此话不对,二者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即便后者禁锢了思想,可前者却是毁坏了那些文化啊!”

众人一经提点恍然大悟。

【不过这样说是比较片面的,主要还是说明董仲舒的很多观点就是为了控制思想,而他也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

【这么一对比,咱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很多时候撸猫还是得顺毛,实在顺不了了,再收拾一下,过于残暴那是要被挠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被说过是猫的始皇陛下:“……”

他怎么也觉得有点道理,所以这思想控制还是不好。

得好好再想想。

【说得严重点,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来看,两人就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陆游几乎是用了一生来思念唐婉,深情归深情,但是我相信咱们现在大多数的女生应该都不会想要自己的另一半是这个样子的。】

【几年之后,陆游与和夫君同游的唐婉重遇,两人各自写了一首《钗头凤》祭奠他们逝去的爱情,按理来说,这个时候陆游就已经该放下了,各自都已经有了家室了,何必执着于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