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又回答道:“臣认为,进一步将盐税交给各地节度使去处理,以扩充军费。”
李隆基又问道:“可以填平呢?”
“可以,民间富裕,盐价只需再合理地涨一些,就足以填平各地军费,这样朝廷的负担也会小许多,圣人您也不必过度操劳边关。”
李隆基说道:“可以让各镇节度收取盐税,但盐价还是不要涨了,这关乎百姓日常。”
盐税这东西,在大唐前期,就不存在。
没错,大唐前期采取的是无盐税政策。
说起来之前的北周是有盐税的,隋文帝杨坚认为农税充足,不要再苛责百姓了,便废掉了盐税。
后来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也一致认为,应该与民休息,即便朝廷贫困,也坚决不收盐税,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直到武则天时代,对内大兴土木,对外频繁用兵,大唐局部地区的官府开始进入制盐行业。
例如史料记载剑南道陵州在武周时期开始施行煮盐,一分入官,两分入百姓家。
真正到了李隆基时代,才开始扩充税种,如户税、地税、盐税。
但天宝年间的盐价依旧很便宜。
《唐会要》有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
这说明,天宝年间,盐税还只是尝试阶段。
到了李亨继位,任用第五琦搞榷盐法,盐价第一年就暴涨到每斗110钱。
既然李隆基时代还是尝试阶段,并未出现榷盐法,各地节度使其实也只是从中抽取一点税费。
或者说,节度使卖盐,但没有抬价,因为朝廷对商品价格是有规定的。
这个时候的节度使,还不敢公开跟朝廷叫板。
李林甫说道:“圣人心怀百姓,是天下苍生之福。”
李林甫心中总算松了口气,他就担心李隆基咬着盐税不肯放。
这件事已经争议了相当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