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得是你们把事情办得好才行啊!”李倓感慨道,“行了,不说这些了,我们去喝酒去,庆祝绛州的铜到洛阳!”
“走!”
又过了数日,李倓在绛州高价买铜一事,终于传到了李隆基耳朵里。
李隆基说道:“他高价买铜与否我不干涉,按照以往的预算给他,他给我50万贯,其它的,他爱如何折腾,如何折腾去!”
既然这事都传到了李隆基耳朵里,自然也很快在长安的朝堂上下传开。
于是又免不了一群好事之徒议论纷纷,还有一群见风使舵之人开始危言耸听。
例如京兆尹萧炅就开始嘀咕了:这样下去,会把今年铸钱一事办砸,货币本就关乎到民生,现在朝廷对外用兵,用度紧张,建宁郡王却还如此胆大妄为,事情办砸了,还是得让朝廷来承担后果。
既然京兆尹发话了,很快不少官员都开始对洛阳少府监的行为有微辞。
有人甚至开始核算,按照李倓的这种铸钱方法,今年会亏损至少20万贯!
大唐迟早要完!
恰好铸钱的这个问题,与大唐当前另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搅和在了一起。
什么问题呢?
兵制问题!
就在上个月,兵部还提报上来最新的汇报,折冲府已经无兵可召。
右相则开始大力支持地方募兵制,兵部有人反对,则立刻被革除了职务。
均田制全面破坏,折冲府无法再征兵是铁定的事实。
可是要真正全面踏上募兵制这条路,是需要勇气的。
在大唐之前,募兵制就存在过。
最早的募兵是吴起在魏国招募魏武卒,诞生职业军人。
之后西汉有用募兵制做过辅助,但主要还是以征兵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