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的上升空间很小,主要做地方文书工作,或者基层的管理工作。
对吏的要求主要是识字,能读懂一些书籍。
大唐地方上存在着大量的吏员。
实际上,吏在地方上职位低,但执行权却不小。
李倓深知,权力是共识,权力的执行却来源于信息。
谁掌握了地方信息呢?
谁知道哪里有矿?
谁知道地方上谁的田最多?
当然是本地人。
吏强官弱的局面,其实从秦汉就存在,到宋朝格外严重。
本质上吏员一定是本地人,且对本地熟悉的人,他们负责执行,从外地调过来的官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能尊重吏员的意见。
这个重中之重就在于执行。
开荒括户的本质也在于执行,也就是必须有人扎扎实实地带着人一步步开拓。
它取不得半点巧。
原本的吏员,都是本土利益既得者,他们有自己的利益。
所以,想要做开荒这种事,就必须启用新的吏员。
也就是刚才李倓说的从扬州书院走出去的。
这些人原本就识字,也读了几本书,只是没有机会,在地方上主要以抄书和写字为生。
那么现在机会来了:加入扬州书院,快速分配工作,迎娶村花,走上人生巅峰。
不仅如此,工作的同时,还能随时回学校听课。
最最重要的是,“扬州书院”几个大字,是扬州刺史颜真卿亲自提笔,有刺史背书,后面还有大都督站台。
以后从这里出来的学生,前途如何呢?
那对这些人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呢?
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