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现场惊变
现场点位上,除了在事前平整出来的场地上摆放了几块展板外,并没有其它可看的东西,而高远志这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就是丽春的“县县通高速”项目,虽然高远志是省政府领导,是代表省委省政府到高山的,按理说高山县也应该给高远志汇报县上的整体工作情况,但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安排高山县汇报全县工作情况,周顺友就想到在现场只汇报选择这点作为高速公路进出口的原因和进出口的路线走向。至于全县的工作情况,周顺友安排县委办公室印成书面汇报材料,准备在省市领导们离开高山县时送给领导们。
高远志等人走到展板前,周顺友拿起电话筒刚开始说:“各位领导,我代表高山县十多万群众欢迎高省长一行到高山来调研”时,原来围在空场周边的老百姓突然有人扯起了“我们要高速”、“高山也是一个县”、“高山不是私生子”的横幅标语,同时,原来分散在四周的群众也突然一下向以展板为中心的地方围拢过来,并且嘴里还喊着和标语上相同的话语,大有要把车上下来的人全部围困在中间讨伐之势。
刚下车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搞懵了。有两个刚走下车门的人见状后又马上缩回到车上去了。
作为在场的最高领导,高远志虽然看到眼前突然出现的这种情景心里也感到非常吃惊,但他毕竟经历的场面比较多,并且心里也非常清楚,这是在丽春所辖的高山县地盘上,丽春市的领导和高山县的领导都在场,要处理当前的这种突发情况,必须是丽春市和高山县的干部首先出面,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自己是不能冲到前面的。如果自己动不动就站出来,虽然表明了自己对老百姓的态度,但万一老百姓提出和问题是自己现场解决不了的,那最后就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无论是周顺友还是谭无忌,面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些围观群众打出的横幅和喊出的口号,刚开始时头脑里都完全是一片空白,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办。
实际上,面对这种突然出现的情况,除秦有益、叶白秋、田一品和少数几个组织这些群众的人员心里清楚外,其他人都一下子全懵了,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办。就是作为公安局局长的伍有仁,虽然处置过多次群体性事件,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也一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在围观的群众中,虽然多数是组织起来的人,但也有不少确实是来围观看热闹的。只不过这些围观看热闹的人都基本上站在现场群众的外围层。这些外围层的人看见中心场地里突然有人扯起横幅,并且还喊起了口号,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场地中心。为了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场地中心外围的人都往场地中心挤,想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已经在场地中心的群众特别那些组织来的上访人员,看见从车上下来的人并不多,并且也没有警察在中间,胆子也更大了,为了给省市领导形成更大的压力,他们也直往从车上下来的这些领导们身边靠拢。
一时间几乎现场所有的人似乎都想往场地中央挤。这样一来,场地中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刚开始时车上下来的领导们与现场的群众之间最少还有几米远的距离,上访人员扯起横幅并且喊起口号后,后面的人被再后面想看个究竟的人推着往中心挤,已经在中心的人抵不住后面人群的推力,只好往场地中心让,这样一来,原有的几米距离很快就被挤得没有了,车上下来的领导和扯着横幅的上访群众完全拥在了一起,甚至可以说车上下来的十几个省市县领导被紧紧地围在上访的人群中央,几乎完全没有动弹的空间。
由于事发突然,省市县的领导们都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高山县安排到现场的警力和县乡干部远远不够,现场好几百人突然围拢起来,除了车上下来的十几个省市县领导被围挤在中间一块外,其他人都被突然涌向场地中央的群众冲散得四零八落。就是现场的几十个警察,也被冲散得几个人一团几个人一团,有的甚至就是单个人被裹在人群中,完全形不成相对集中的力量来阻拦这突然涌向场地中央的群众。
作为高山东县委书记的周顺友完全被这种突然出现的情况吓懵了。虽然之前也多次遇到过被上访群众围困的情况,但人数远没有这一次多,并且这一次被围困的,不仅仅是自己这个县委书记,还有市委书记及和省政府的领导及其他一些省市领导,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完全无法估量的。
周顺友来不及想得太多,由于自己离高远志最近,出于一种基本的责任,他勇敢地站到了高远志前面,并伸展出两臂阻拦着可能冲向高远志的群众,嘴上也在大声地喊着:“你们要干啥子?”“你们想干啥?”
之所以说周顺友第一时间站在高远志面前,想护卫高远志是一种自我责任的基本反映,那是因为周顺友知道这次突发性群众围墙领导事件的产生,将会在高远志心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说不定他一句话就能把自己好不容易才挣到的县委书记位置弄丢。在这个时候,自己表现得勇敢一些、忠诚一点,就可能赢得高远志对自己的赞赏,进而减轻他因此而对自己产生的不满。
尽管周顺友有些扯破嗓子地高喊,但人群中不断有人在喊口号,周顺友的喊声除了身边的人能够听见外,上访群众的口号远远盖过周顺友的声音,稍微远一点的人根本就听不到周顺友的喊话。
站在高远志身后的秦有益见周顺友左手拿着电话筒却不知道用电话筒喊话,而只是用嗓子大声地喊叫,就知道周顺友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懵了,除了在本能地想到保护高远志外,其他的已经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办了。秦有益便挤到周顺友身边,轻声对周顺友说:“顺友,你用手中的话筒喊!”
听了秦有益的提醒,周顺友才想起自己手上的话筒,虽然内心里感到非常紧张,但还是满脸歉意地对着秦有益苦笑了一下。
周顺友事前没有听到一点群众要上访的风声,现场听见上访群众高喊着“我们要高速”、“高山也是一个县”、“高山不是私生子”的口号,才明白今天这些人员上访的诉求,并且在心里暗自思量,这次上访决不会是这些人自发的,而是有人在组织。但到底是什么人在组织,一时也不可能想出来。而上访群众的这些诉求,之前也听到一些反映,但在高山却从来没有形成过群体性上访,今天突然形成现在的这种群体性上访,是完全出乎周顺友的意料。面对这些已经把省市领导围困的上访群众,已经容不得周顺友多想,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想办法把这些已经集聚在现场的上访群众劝离现场。
周顺友举起手中的话筒,并且拼命垫起脚尖,希望身子能够高一点,自己喊出来的声音能够传得远一点:“各位父老乡亲!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高山县县委书记周顺友,从你们拉起的横幅和呼喊的口号中,省市的领导们已经知道了你们今天的诉求,希望高山县的交通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不仅是你们的愿望,也是县委、县政府和省市领导们的共同愿望。对此,省市领导都非常理解。今天,他们到高山,就是专门来调研通往高山县高速公路建设问题,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高山县一直存在的交通不便问题。你们今天的行动和反映的要求,省市领导们都已经清楚了,希望各位父老乡亲们不要集结这么多人在这里,省市的领导们今天到现场是为了查看高速公路如何从我们高山县进出的问题,大家如果总是聚集在这里,领导们可能就看不清现场的地理情况,这样就不利于下一步高速公路的修建。希望各位父老乡亲们能够理解,并尽快离开这里,即使还有什么事,也请你们到县委、县政府反映,我们一定诚恳接受。”
“不行,我们要和省上的领导直接对话,让省上的领导当面亲自表态。”听了周顺友的话后,人群中有人回应道,虽然声音嘈杂听不太清楚,但也还是基本上能够听明白意思。
“省委、省政府一直就非常重视交通建设,这次省上的领导到高山来调研交通工作,就已经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高山县交通建设的态度,并且是已经见诸于行动,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周顺友继续大声喊道。
“这是你自己说的,我们不相信。”人群中有人喊道。
“我作为高山县的县委书记,肯定要对高山的父老乡亲负责。”周顺友回应道。
“我们不相信你,你说了太多没有兑现的话。”上访的群众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