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卷各显身手
第一章、世喜种地朱世财在绵江地委办公室工作期间,他的一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同时,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度,有中央和地方的推动和指导下,正一步一步地完善。先是实行所谓的作业组“四统一包”,到后来的大田“三包一奖”、副业“四专一包”,再到后来的“包产到户”,农村土地政策在不断地变化着、完善着,而每一次变化和完善,给广大农民带来的都是更为有利的因素。后来,中央就统一将农民的土地政策确定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管形式上如何变化,这一时期的农村政策所引导的,是“家庭单干”这一主要的生产形式。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九八四年,朱家所在的柏林公社按照上面的统一要求,改为了柏林乡。不管叫公社也好,还是叫乡,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并没有什么影响。作为农村里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不知道为啥要改公社为乡,虽然公社改为了乡,但他们仍然习惯叫乡为公社。
公社改为乡后尽管对老百姓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有一个变化却是直接关系到农村广大普通老百姓的,那就是赶场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原来县上对农村赶场是有严格的规定,曾规定过七天赶一场,后来改为五天一场、三天一场,再后来又规定间天一场。在割资本主义尾巴集中的那一段时间里,还曾规定不准开办集贸市场,不准赶场。
龙台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场镇,就是在不准赶场的时候,镇上也比较热闹,赶场的限制逐步取消后,场镇上就更是热闹。
龙台镇是伍城县到紧邻伍城南边几个县的必经之地。而无论是伍城县还是紧邻伍城南边的几个县,都是人口大县,每个县的人口都在一百万人以上。由于人口多,市场自然就繁荣,每天仅经过龙台镇的班车,就有近百班次。人员流动量大,资金和货物的流动量自然也大。自古以来龙台镇就是一个商业繁华的贸易集散地。农村集市政策放开后,龙台镇的特殊地位位置就决定了商贾贩卖者们要到这里来集中周转。随着政策的越来越开放,龙台镇就越来越吸引各个地方的人们到这里来聚集。
朱家虽然有朱世寿、朱秀蓉、朱世喜三姊妹在农村,但朱世财买车跑运输后,基本上就没有在梁家坝的老家。结婚后,又住在县城,就更是很少回农村老家了。而朱秀蓉因为长期在龙台镇上打衣服,也很少回梁家坝去。这样一来,实际上在梁家坝农村老家里的,只有朱世喜一个人。一大家人,分散开后,也就并不显得人多了。要不是朱世喜喜欢农村里的劳动耕作,不愿意离开农村,否则,否则还只有朱根福和罗翠菊两夫妇在农村老家孤守。
和朱世寿生来就喜欢做生意一样,朱世喜生来就喜欢在土地上劳作。包产到户这几年,朱世喜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轮季安排,精心耕作,做制种,种蔬菜,不仅获得了和生产队时相比完全想象不到的收益,朱世喜自己也从中找到了更多的劳动生产乐趣。
在承包的田土上朱世喜精心轮作,巧妙安排打季节差,使他家承包的土地的收益明显比其他家庭的收入高。但朱世喜并不满足于此,他在劳作之余,又打起了使用权属于朱家的山地的主意。
梁家坝是典型的浅丘,仅有两个小山包,一座叫长梁子山,一座叫峦包包山。两座山都不高,皆是以其形状而得名。顾名思义,长梁子山是因为山势比较长,而峦包包山则是一座圆形的独体小山。长梁子山土壤较多,植物比较丰茂,峦包包山则因为土壤少,基本上没有什么植物生长。
朱家具有使用权的山地就在长梁子山上,并且就在朱家的房子后面,大约有将近五十米宽,从山脚到山顶大约有一百四五十米长,总面积也就不到五六千平方米,但地势比较平缓。
就是这样的一块地,朱世喜都不愿意它闲着,打主意想在山上种上果树。
梁家坝既产庄稼,也产水果,但以李子为主,全生产队有好几千棵李子树。每到春委李子树开花时节,李花和菜油花相互映衬,白的白,黄的黄,再加上绿油油的麦苗,时不时间杂着一些粉红的桃花,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油彩画。
朱世喜在学校时读书不行,但回到农村后,反倒对书本非常感兴趣,只不过他感兴趣的是有关农作物种植方面的书。只要书店里能够买到的有关农作物的书,他都会买回去自己看,希望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朱世喜研究了属于他家那块山地的土壤性,并且其正处阳山,非常适合栽种桃树。桃树是一种喜光作物,适宜在土壤疏松和地下水位低的土地上生长。朱世喜从书上得知,桃树主要有两种:普通桃和山桃。人们日常栽种的主要是普通桃及其变种。普通桃又名毛桃,它的变种主要有蟠桃、油桃和寿星桃三种。食用桃主要是蟠桃和油桃,寿星桃因为树形矮小,并且有红花和白花两个类型,一般供观赏用;而山桃因为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能,多作药用,基本上没有作食用的,而其树干也主要用作砧木。
在了解了桃树的基本特性后,朱世喜便将他家所属的那片山地全部翻挖了一遍,把土里的石块全部清除掉,同时,将家中每天煮饭时烧的柴草形成的柴灰撒在土里,既作肥料,又适当改变土壤性质。朱世喜初中毕业,虽然在上初中时学过一点化学方面的知识,那完全无法在生活中使用。但对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物质的酸碱度可以人为的改变、有一种试纸可以测试酸碱度等等。朱世喜虽然在学校时学到的东西不多,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因为爱上了种地,加上他的头脑虽然说不上特别聪明,但也并不是智商低,对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得他自己主动去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一来,也就使朱世喜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原来在学校时不太喜爱的看书学习,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实际上,从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进入社会以后,随着在实际生活中自身遇到问题的实际需要,不得不去做一些过去自己不喜欢或者是不愿意做的事。朱世喜的情况实际上也就是这样。
现在,对于朱世喜来讲,从书本上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使朱世喜感到为难的是如何选择桃树树种的问题。在梁家坝乃至伍城县,因为没有专门的果树种植,因而桃树的品种很差,基本上都是原种的毛桃。为此,朱世喜在桃子成熟的季节,专门利用了几个赶场天,骑着他二哥朱世寿留给他的自行车,在周围乡镇和市场上寻找品种好的桃树苗。但几乎跑遍了周围的所有公社,都没有找到让朱世喜满意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