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并列江南三大名楼,一直是许多文人的写作素材,像我们之前说过的杜甫的《登岳阳楼》,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李白也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先时说杜甫时说过岳阳楼,也说到了这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但是倒没提他。
李白想了想这个夏十二。
再一想自己现在还没写出来的诗,那应当不会是太潇洒的作品,或许多少带着萧索之感,瞬间不是那么想知道了。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那么一瞬,自己的作品自己怎么可能真的不想面对?
【虽然他们有很多人写了岳阳楼,可每个人表达的感情都不同,《登岳阳楼》是杜甫报国无门的凄伤,《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人生态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情怀,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的闲适心情。】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经过这段时间,众人都对范仲淹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虽然在欧阳修等人看来,范仲淹和王安石都一样,在面对某些事情上比较冲动激进,但他们也确确实实是在为着江山社稷而着想。
这与欧阳修等人的本意还是不冲突的。
不过这争吵是时有发生,经常气得欧阳修不想说话。
他想若是范仲淹做事能像他写这文章这般就好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看对方也做到了,可是这“先天下之忧而忧”说得太简单,有这心,却没能真正做到。
但这范仲淹到底是比他年纪大地位高,平日里他还是得敬着点,但这王安石就不一样了,纵使他日后有多厉害,现在不过一个毛头小子,故而两边观点不同时,他多数时候都冲着王安石去了。
可王安石却不管不顾,也没说敬着他是个前辈,有什么说什么,终究是年轻。
搞得他常常惹一身的气。
罢了,这观点不同,该辨还得辨,都是为了百姓,谁还能让了谁去?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闲适?
李白挑挑眉。
这是他了。
【那么白居易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你们可以根据他的经历来猜测一下,其实啊,古人的很多诗句都可以用他的经历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