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指望太多(2 / 2)

“是这样的,首先,不能假设我知道的东西别人不知道,当年提出科举这个办法的人,未必不知道秩序输入这一套东西,只不过他可能叫的是别的名字……”

听齐泰这么说,朱瑜点点头,自己的想法的确是有点托大了。

“其次,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出发点,他们可能就像指挥使所说,真的没有什么理论基础,但他们也有我们没有的东西,就是对政局的敏锐和感知。”

“怎么说?”朱瑜好奇。

“还是要回到秩序输入的原点上开始说,之前和指挥使聊过,我们这里是秩序的洼地,王朝更替的本质就是一轮轮的秩序输入,但这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并不是说这样就是自然的和合理的。”

“正常的秩序更替和输入,是缓和的、循序渐进的,一般是以一村一县,最多不过一府之地为限,如果换成草原人那边就是一个部落一个部落,慢慢地扩张和发展,如果用水来比喻的话,那就是缓流,表面上甚至看不到水在流动,但事实上的确是在慢慢向前的。”

“但我们这里是洼地,我们这里因为自发秩序完全消失,而王朝末期的原有秩序解体后连最基本的社会维持都做不到,所以,我们与最近的秩序高地的差距也像是瀑布那样大,因此,别人的秩序转移和变化是流动的,而我们这里则是汹涌而入,如决堤般被灌进来的。”

“就像是染坊里染色一样,一滴原汁滴入一碗水,浓度足够,还可以维持着以前的艳丽,若滴入一盆呢,也还凑合,但染出的衣服无疑要浅上很多,可我们这里是直接滴进了一个水缸里,能勉强看得到颜色就已经不错,不能再指望太多。”

“这就是外来秩序进入中原地区的最形象的比喻了,一个进入中原的蛮族,姑且这么叫,如果他们的自发秩序不够强大,那么体现在外在就是他们的王朝国祚不长。

但再强大的秩序,进入中原地区也经不住这么大的地区,这么多的人口的消耗,所以最强的也不过支持二百余年,这基本上就是我们这里王朝轮替的周期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皇上们还有大臣,他们就算是不知道那些秩序之类的内容,但是他们是可以很直接的感觉到的,政令不出京城、官员阳奉阴违、各地的乱象和叛乱频出,这样他们就一定要找解决的办法。”

“在一般的社会中,比如我之前在西域那边的书里看到的,他们那里的基层社会是由贵族阶层来管理的,所谓的皇上的命令只层层下放到贵族的领地一级,再往底层的事情,由你们当地的人自行解决。”

“我们这边对此也有些记载,只是上古时期的贵族年代没留下多少东西,但门阀时代那些大家子弟无所事事,记载了大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