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立身处世要体悉人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不仅不能口无遮拦,更不能做出没经考虑的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别人宣扬你的短处时,你会感到高兴吗?当别人因为对你的观念、做法不以为然,而强要你跟从他的意思,你会乐意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既然都是否定的,那你为什么要反过来做呢?
对阴险者勿推心遇高傲者无多口
遇沉沉①不语之士,且莫输心②;见悻悻③自好之人,应须防口④。
【注释】①沉沉: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涉之为王沉沉者。”②输心:致坦诚之心;输,致也。③悻悻:喻人之高傲貌。悻,指人生气时之面色而言;有诸内必形诸外,发于心乃形于色,故悻从心。④防口:小心开口。防,戒也。
【译文】遇到深沉不大说话的人,暂时不要坦诚相交;看到高傲自以为是的人,必须小心开口。
【评析】这个道理非常浅显,谁看了都会立刻明白。阴险的人,城府深不可测,随时会有出人意料的行为,当你剖心相许的时候,说不定正是他动不良主意的时候。高傲自以为是的人,当你找到话题开口的时候,说本定冷不防听到他回答一声《肤浅》。至于如何才能确定对方是一位阴险或高傲的人,那就看你的智慧和人生阅历了。
震聋启瞆临深履薄
念头昏散①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②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③之病,又来憧憧④之扰矣。
【注释】①昏散:迷惑的意思。②吃紧:不放松也。③昏昏:不明貌。列子:“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熟能知其故,皆命也。”④憧憧:不定貌。易经:“憧憧往来。”
【译文】在念头迷惑的时候,要知道提醒自己;在念头繁杂的时候,要知道定得下来。要不然恐怕会除去昏昧不明的毛病,又引来烦乱不定的困扰。
【评析】要做到如此,首先必须日常生活有节。人的性情不能一直处于枯燥无味之中。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一个人一天到晚做同样的一件工作,心里不会烦吗?总要有适时适地的调剂,这调剂就是“提醒”、“放下”。
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霁日青天①,倏②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③何当一毫凝滞④?太虚⑤何当一毫障塞⑥?人之心体⑦,亦当如是。
【注释】①霁日青天:即白日青天。②倏:迅速、突然的意思。③气机:吴子:“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在此比喻主宰气候变化的大自然。④凝滞:停阻的意思。⑤太虚:天空。李群玉诗:“心似闲云在太虚。”⑥障塞:就是阻塞。⑦心体:本体,就是本性。
【译文】白日青天的天气,突然间会变得雷电交加;疾风怒雨的天气,突然会转为朗月晴空。大自然的变化如何会稍微停阻过?天体的运行如何会稍微阻塞过?人的心性,也
应该如此。
【评析】天体循着一定的规律运转不已,人同样也有一定的理法可以遵循,可以不断从其中走向人生幸福的领域。因此,一个人如果能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好像天虽有突然间的变化,但运行仍然毫不停阻;人虽有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但并不能阻止前进的道路。
有识有力魔鬼无踪
胜私①制欲②之功,有曰识不早,力③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④,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⑤,两不可少也。
【注释】①胜私:超越私情。②制欲:克制物欲。③力:指意志的力量。④明珠:木华赋:“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谓夜明珠也。常以喻人物之可宝贵者。梁书刘孺传:“叔父填为义兴郡,摧以之官,常置座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⑤慧剑:佛家语,以智慧譬利刃,言其能斩断万缘也。维摩诂经,“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译文】超越私情克制物欲的功夫,有些是发现不及时且意志不够坚定的;有些是看得清祸害,而忍不过诱惑的。可见见识是一颗照出邪念的明珠,意志是一把斩断邪念的慧剑,两者都不可缺少。
【评析】自私、自利,这两者自有人类以来,就一直是人类的公敌;它使得个人良心受到隐昧,因而一再做出损人的事;使得人类文明受到阻碍,社会抗争不息。这两者足以严重祸害人类,说是魔鬼,丝毫不过。
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觉人之诈①,不形②于言;受人之侮,不动③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④,亦有无穷受用。
【注释】①诈欺:欺的意思;即欺骗之称。晋书刑法志:“背信藏巧谓之诈。”②形:露、表现。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③动:起、发的意思。战国策齐策:“动于颜色。”④意味:值得玩味的意趣。
【译文】察觉别人的欺骗不实,不要马上从言谈之间表现出来;受到别人的攻讦侮辱,不要马上在脸**态上显露开来。这里面含有无穷值得玩味的意趣,也有着无穷尽的受用。
【评析】只要是人,都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当所披的外衣被人揭去,所怀的用心被人刺穿时,羞愧之下,如果不立刻采取报复,也会处心积虑地另想诡谋。而对方这两种结果,都足以给自己带来相当的伤害。若换另一个情形,在察觉别人用心不正时,装做不知而不入圈套,受到别人攻讦侮辱时,虽感愤怒而能予容忍,不但可以避免进一步的祸害,同时也可借此修心养性,成就更大的德业。
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横逆困穷①是锻炼豪杰②的一副炉锤③,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④,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⑤。
【注释】①横逆困穷:横,事不顺理;逆,远、不顺。横逆,指事远于心。困穷,非常穷苦。②豪杰:就是才智出众的人。才德智能出众者曰豪;非常有才能者曰杰。③炉锤:在此指冶炼人格的器具言。盛火之器曰炉,锤击之具曰锤。④交益:都得到益处。交,舍也;益,利也,凡事物足以增进吾人精神上、物质上之幸福者皆称之。⑤交损:都受到损害。损,亏也。
【译文】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洪炉和锤砧。能够经受得住其中的锻炼,那么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益处。如果不能忍受其中的锻炼,那么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
【评析】“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只有在坚困环境中向上奋斗,才有宝至名归的成就。古来创造事业的成功人物,有几个不经过一段时期的横逆困穷?小事业有小困难,大事业有大困难,世界上任何事业,都不是随便可以成就的;刚涉世的青年朋友们应好好记住这话。
人乃天地之缩图天地乃人之父母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①,好恶有则,便是变理②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③,物无氛疹④,亦是敦睦⑤的气象。
【注释】①愆:过失。②变理:就是调理。③怨咨:就是怨嗟。怨,恨的意思;咨,嗟叹。④氛疹:在此作恶象解。恶气曰氛;疹,多由皮肤表层之炎症性浸润而起的疾病。⑤敦睦:诚信和睦,亲善友好。
【译文】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小的天地,能够使喜怒感情不犯过失,好恶之心有所规范,就是一种调理的功夫;天地是万物的一大父母,能够使生民没有怨嗟之情,万物没有灾患之忧,也就造成了一种敦睦的气象。
【评析】大自然以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化育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同样地,人也以心中喜、怒、好、恶的情绪,来规范一身的行为。喜、怒、好、恶有别,人的言语、举止才能合乎矩度。因此,正心养性实在是做人的第一要务。这本书中,所以前前后后一再地申明心性的重要,就是有见于心为思想、行为之总枢纽,人的一切思想、言论、行动,都经过心的思维而决定,心一失正,做人就会偏差。
戒疏于虑警饬于察
害人
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①于虑②也;宁受人之欺,毋逆③人之诈,此警饬于察④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注释】①疏:不密的意思。②虑:谋思的意思,俗称打算。③逆:预料、推测的意思。论语寓问篇:“不逆诈,不仪不信。”④察:鉴、明鉴的意思。
【译文】算计他人的心不可有,提防他人的心不可没有,这话是在警惕那些谋虑不密的人;情愿接受他人的欺侮,也不要事先预料他人会来诈骗,这话是在点破那些鉴察过深的人。如果能同时把这两句话放在心里面,那么思虑就会精明,而德性不失浑厚了。
【评析】做人确实是一门大学问,必须三百六十度每一度都顾到。不过,这还是有一个原则可以遵守的,那就是“诚”。《中庸》上说:“诚者,天之道也。”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只要至诚,则“众物表里精粗无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到矣”,“戒疏于虑,警伤于察”,自可并存于心,由无虑疏、察深之病,达于精明而浑厚的境界。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①,毋任②己意而废人言,毋私③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④私情⑤。
【注释】①独见:自己的意识。见,意识。后汉书齐武王演传:“然愚鄙之见,偶有未同。”②任:恣意的意思。晋书胡母辅之传:“嗜酒任纵,不拘小节。”③私:妄自专擅的意思。后汉书:“西羌逆类,私署将帅。”④快:遂、称。孟子滁惠王篇:“抑王兴甲兵,埋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⑤私情:个人的关系、情面或交谊。
【译文】不要因为多数人的疑虑而放弃了自己正确的见解。不要恣任自己的想法而舍弃他人合理的话。不要妄自专擅,因为小小的好处而损害了**。不要假借大众的舆论来达遂个人的情面。
【评析】人要明白大义情理。明白大义情理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明白了而不会故犯;事实上,任何过错的发生,当事人很少有不知道做了就会发生差错的,大多是不能克服蒙蔽良知良能的魔障所致。因此,若要辨别是非,认识大体,不做出不义不仁的事,成为明智得体的人,就要在明白义理的同时,确实践守。
亲近善人须知机杜谗铲除恶人应保密防祸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①,恐来谗谮②之奸③;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④,恐遭媒孽⑤之祸⑥。
【注释】①预扬:颂扬。②谗谮:屈说中伤他人。③奸:恶也、指坏话。④先发:先遣,不待其去即先予遣去。⑤媒孽:陷害之义。汉书:“媒孽其短。”注:“师古曰:‘媒如媒娉之媒。孽如麴孽之孽。’”言酿成兵罪也。⑥祸:害也,灾殃之称。
【译文】好人不能急着亲近,不应过早颂扬,恐怕会招来中伤的坏话;坏人不能轻易铲去,不应过早遣开,恐怕会酿成罪孽的祸害。
【评析】做人也有艺术。只要问心无愧,大可公正无私去处理任何事物,这话丝毫不差。但如果由于这种公正无私的行为招来其他枝节,甚至不堪想像的后果,那么,能够不小心谨慎去做吗?能够不尽量“艺术”吗?
节义来自暗室不欺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青天白日的节义①,自暗屋漏室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②,自临深履薄③处缲④出。
【注释】①节义:名节义行,在此指人格。②经纶:治丝之事。引其绪而分之为经,比其类而合之为纶。凡规画政治亦曰经纶。易经:“君子以经纶。”③临深履薄:比喻好像面临危险一样地特别小心谨慎。诗小雅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传:“如临深渊,恐坠也,如履薄冰,恐陷也。”④缲:操茧出丝,在此指规划。
【译文】青天白日般的人格,从贫困苦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旋转乾坤般的事业,从危险的处境中小心地规划出来。
【评析】“非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不论修身做人也好,立身做事也好,内心都必须先有一段深刻体悟,而这段深刻的体悟,无不从困逆之中得来。经不起环境考验,是很难做人、做事的。
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恩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①如此,著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②,受者怀恩③,便是路人,便成市道④矣。
【注释】①合当:犹言应该。朱子全书学:“然其实只是人心之中许多恰当做底道理而已。”②任德:以有德于人自任。③怀恩:存感恩之心。④市道:言市场交易之道。晋书华谭传:“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译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使做得非常圆满,都是应当如此的,不用存有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果施予的一方以有德于人自任,接受的一方存着的感恩的心理,就是陌生的路人,就成为市场上的交易了。
【评析】这在说父子兄弟之间,但求各尽本分。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子女对于父母的孝敬,也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如果一方以为德自任,或一方心存感激,那么,计较之心便
油然而起,父母子女之间一存有计较之心,父母还能成其为父母、予女还能成其为子女吗?常有为人父母在于女面前数说如何辛劳,其实这并无必要,辛劳与否必须子女亲自去体会,没有体会到而自己说出,又有何用?如果反使子女不以为然,岂不是一件不堪想像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