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做人一方面要诚恳实在,一方面要圆通灵活。人不诚恳实在,不会有信用,天地之大竟无容身之地;不懂得圆通灵活,使会到处碰得头破血流。所谓圆通灵活,大有别于狡犹、圆滑,而是现在人常说的“机警敏捷”。
云去而本觉之月现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水不波①则自定,鉴不翳②则自明。故心无可清③,去其混④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⑤,去其苦⑥之者,而乐自存。
【注释】①波:当动词用,涌起波浪。②翳:当动词用,覆、覆盖的意思。③清:洗。④混:当动词用,**。⑤寻:觅、找的意思。⑥苦:当动词用,患也。
【译文】水面不扬起波浪自然就平静,镜上不加覆盖自然就明亮。所以心没有什么可清洗的,除去其中杂乱的邪念,清明自然显露;乐趣不必找寻,除去心中痛苦的烦恼,乐趣自然存在。
【评析】一切邪念、痛苦本来都不存在,都是自己找的;必须保有本性,内心才能洁白,才能快乐无忧。有一种人经常在他人面前表现得戚戚无力,痛苦已极,但一相问却连声道没什么,这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作贱自己。
一念能动鬼神一行克动天地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①,一言而伤天地之和②,一事而酿子孙之祸③者,最宜切戒④。
【注释】①禁:戒也。②和:冲和之气曰和。③祸:害曰祸,灾殃之称。④切戒:深以为戒的意思。切,深,表性态。
【译文】有一种干犯鬼神禁戒的念头,有一种伤害天地和气的言语,有一种造成子孙祸害的事情,最要深以为戒。
【评析】思想、才华,人类所以拥有这种得天独厚的赐予,就是要用来替天行道,使万物各得其所,万事各得其宜。所以不论得其所、得其宜,或不得其宜、不得其所,都会动天地鬼神而判吉凶祸福。因此,思想之活动,才华之运用,能不三思?
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事有急之不白①者,宽②之或自明,毋躁急③以速其忿④;人有操之不从⑤者,纵⑥之或自化⑦,毋操切⑧以益其顽⑨。
【注释】①白:明的意思。②宽:舒缓不迫切。史记韩非列传:“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③躁急:性急的意思。④忿:怨、怒,有不安的意思。⑤从:依顺。⑥纵:任、释之使去曰纵。⑦化:移以相从,或自觉自新。老子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⑧切:急,表性态。⑨顽:不顺服曰顽。
【译文】事情有操之过急反而不能明白的,这
时舒缓不迫或许就自然会明白,千万不要躁急以加速情绪的不安;人有在指挥下不愿顺从的,这时放任他或许就会自动归化,千万不要急于控制而增加他的不顺。
【评析】欲速则不达。人的品类不齐,事物亦各有本源,不能以同一法则面对,必须先了解其人的品性、事物的本源,才能对症下药。不白者宽之或自明,不从者纵之或自化,就是这个道理。世说新语记王蓝田有一次要吃鸡蛋,但用筷子始终挟不起来,王蓝田竟因而大为生气,把鸡蛋丢在地上用脚踩碎。诸位对这事有何感想?
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节义傲青云①,文章高白雪②,若不以德性陶镕③之,终为血气之私④,技能之末⑤。
【注释】①青云:喻高位也。史记范睢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②白雪:古曲名。按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注,“淮南子镕曰:‘师旷奏白雪而神禽下降。’白雪,五十玄瑟乐名。”乐府诗集:“琴集曰:‘白雪,师旷所作,商调曲也。’唐书乐志:‘白雪,周曲也。’。”张华博物志:“白雪者,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唐商宗显庆二年,太常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辞,又取许敬宗等和诗以为送声,六年吕才造琴歌白雪等曲,帝亦制歌辞十六章,皆著于乐府。”③陶镕:陶冶镕铸,就是锻炼造就的意思。④私:偏也。⑤末:事非根本要务曰末。论语子张篇:“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译文】志节和义气可以用来傲视那些高官,文章的美妙能够胜过白雪名曲。如果不用德性来锻炼造就这志节义气,到底是一时意气的偏念,技巧中的下品。
【评析】人必须才德兼备,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人心之大,可以涵盖宇宙,然而所向之心不守理法,本意虽属可嘉,而其结果则令人叹惋。任何人都可以存有可傲视于人的志节、义气,但不守理法,表现在外不过是鲁莽不值一笑的行为,最后甚至使自己成为一介小人。故自恃有才气的人,尤应养德。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谢事①当谢于正盛之时②,居身③宜居于独后之地④。
【注释】①谢事:即引退。告退之事曰谢。礼记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②正盛之时:言勋业正当隆盛的时候。盛,隆,有巅峰之意。③居身:自身的居所。住所曰居。④独后之地:言与世无争的地方。独,独处;后,退后;独后,有不与人争之意。
【译文】引退应当
在事业正是巅峰的时候,住家应该住在与人无争的地方。
【评析】范蠡在帮助句践灭吴以后,悄然引退;张良在辅佐刘邦取得天下以后,谢封归隐。这是我国史上“急流勇退”的有名故事。《易经》上就说:“亢龙有悔。”这是一句我国最早言极盛必衰的话。任何事业发展到了巅峰,就会走向下坡,而祸害也随之而来。人贵知足,见好就收,这不是教人故步自封的话,可悲的是其中的哲理,往往要到身临其境才明白。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
谨德①须谨于至微之事②,施恩③务施于不报之人④。
【注释】①谨德:谨守道德。人生应遵循之理法曰道德;略称德。②至微之事:最细小的事情。③施恩:予人恩惠。散以予人曰施。④不报之人:无法报答的人。
【译文】谨守道德必须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予人恩惠一定要给那些无力报答的人。
【评析】“从小可以见大”,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地方都不能做好,还能进一步谈到其他的事情吗?比方说,一个人看到公共汽车来了就抢着上车找座位,对排在前面的人视而不见,这种人一旦习惯这种行为,能保证不在其他方面也投机取巧,甚至强取豪夺吗?所以说,做人必须从最小的地方做起。至于“施恩于无缘”的意思,是说既然有能力帮助他人,就要以最需要帮助的人为对象才有意义,否则没有认清对象,不但是一种无谓的付出,对方也不一定会领情。所谓“不报之人”,指的正是环境极为穷困的人。
文华不如简素读今不如述古
交市人①不如友山翁②,谒朱门③不如亲白屋④;听街谈巷语⑤,不如闻樵歌牧咏⑥;谈今人失德过举⑦,不如述⑧古人嘉言懿行⑨。
【注释】①市人:城市中人,即商人。新序:“鲁有沉犹氏者;但饮半饱之,以欺市人。”②山翁:指隐居山野的老人。③朱门:豪富之家也。晋书麦允传:“允金城人,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周为之语曰:‘麦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④白屋:汉书:“士或起白屋而致三公。”注:“白屋者,白盖之屋,以茅覆之,贱人所居。”⑤街谈巷语:即街谈巷议,亦作街谈巷说。谓街巷中之谈议也。文选张街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⑥樵歌牧咏:樵夫牧童的歌唱。⑦失德过举:不守理法和行为错误。⑧述:传也。⑨嘉言懿行:嘉言,善言也;懿行,善行也。
【译文】结交城市中的商人,不如和隐居山野的老人做朋友,攀结富贵人家
,不如亲**常人家;听街巷中的议论,不如闻樵夫牧童的歌唱;谈论现代人不守理法的过失,不如传达古人的善言善行。
【评析】名利场中的人,大多以利害关系互相来往,讲究的是现实利益。隐士和一般人,但求生活安定,与人相处多无计算之心,交名利场中之人,当然不如亲近隐士、一般人家。街谈巷语,多是非之句,当然不如听樵歌牧咏来得赏心悦目。谈论他人是非,一样是是非中人,随时可能惹祸上身,而古人的善言善行,足以励志,足以取法,趋祸当然不如修德。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德①者事业之基②,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③者。
【注释】①德:人生应遵循之理法曰德。②基:本曰基。诗小雅:“乐只君子,邦家之基。”③坚久:坚固长久。
【译文】德行是事业的基础,没有基础不稳而屋宇能够坚固长久的。
【评析】一个人最重要的是道德。所谓道德,是人生应遵循的理法,略称德;没有道德,就不遵循理法,不遵循理法就会无所不为,人而无所不为,那么在人群而言,必掀起祸乱;在本身而言,乃自取灭亡之道。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心①者后裔之根②,未有根不植③而枝叶荣茂④者。
【注释】①心:思想、意念。②根:即根本。③植:原作栽种解,在此则指树立。④荣茂:茂盛。荣作茂盛解。
【译文】心是后代子孙的根本,没有根本不树立而枝叶能够茂盛的。
【评析】任何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子孙学习仿效的对象,无形中对子孙的人格有决定性的影响。心既是人身的主宰,心的活动表现出来就是言语行为。因此,人若想要子孝孙贤,本身就必须要有一颗光明正大的心给子孙看。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①,沿门持钵效贫儿。②”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③,谁家灶里火无烟④。”一箴自昧⑤所有,一箴自夸⑥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注释】①无尽藏:本佛家语无尽藏海,谓真如法性,包罗万法,如海之容众物也,后因以指应用无穷者。苏轼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贫儿:即乞儿、乞丐。③说梦:谓夸说突然得来的财富。④无烟:没有炊烟。⑤自昧:蒙昧自己。⑥自夸:夸耀自己。
【译文】从前的人说:“抛弃自己家中的大量财富,学着乞儿沿门乞讨。”又说:“贫穷人家突然发达时,不要向人夸耀,其实哪个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前一句话是告诫人不要蒙昧自己的本性,后一句话是告诫人不要夸耀自己所拥有的,可以拿来给研求学问的人深加警戒。
【评析】人不要盲自菲薄,不要自夸自傲。由于人生的价值标准往往建在世俗的功利上,人们常以物质条件的厚薄来判断人的身价,所以,我想引一段话来做参考:“有补于天地曰功;有关于世教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暖味曰章;是谓道德文章。”人们如果能拿这段话摆在心中思量,也就做到了这里所要求人们的。
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
道是一重公众物事①,当随人而接引②;学是一个寻常家饭③,当随事而警惕④。
【注释】①公众物事:众人的事。物事,事也。隋书张衡传:“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②接引:参同契集解:“朱灵根嘱皇甫履道接引后学,不得幽栖。”佛家有接引佛,接引人入道。观无量寿经:“以此宝手接引众生。”③寻常家饭:平常人家所吃的饭;喻向学不难。寻常,平时。杜甫诗:“酒债寻常行处有。”④警惕:留神的意思。
【译文】人生求道是众人的事,应该随着人的性情去引导;求学就像是吃平常人家的饭那么容易,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时时留神。
【评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道最是平常,眼前随处有道可求;它永远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只要有心学道,它永远在人的四周。除非自欺欺人以及白痴,否则任何人都能成道。
信人示己之诚疑人显己之诈
信人①者,人未必尽诚②,己则犹诚矣;疑人③者,人未必皆诈④,己则先诈矣。
【注释】①信人:信任别人。②尽诚:都不相欺。③疑人:怀疑别人。④诈:伪,智用于不正。
【译文】能信任别人的,虽然别人不见得都不相欺,但自己却已做到诚了。会猜疑别人的,虽然别人不见得都伪诈不正,但自己却成了诈伪。
【评析】天下的道理永远不变,任何事物都是一正一反相对立。自己以诚待人,人亦以诚相待;自己欺人如无知,人亦以无知相对。聪明的人,永远在光明磊落中过日,只有愚笨的人才整天心神不宁地疑神疑鬼。
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念头宽厚①的,如春风煦育②,万物遭③之而生④;念
头忌刻⑤的,如朔雪阴凝⑥,万物遭之而死⑦。
【注释】①宽厚:就是仁厚。②煦育:煦,暖也;育,化育。③遭:受的意思。④生:繁殖。⑤忌刻:猜忌刻薄。⑥阴凝:阴冷凝固。⑦死:人物丧失生命皆曰死。
【译文】胸怀仁厚的,就像春天化育万物的和风,万物一受和风就充满生机;胸怀猜忌刻薄的,有如北方阴冷凝固的风雪,万物一受风雪就没有生机。
【评析】春到人间,和风煦日特别使人欢喜;严冬来临,风雪交加到处使人厌恶。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心胸宽厚,到处被视为有德的君子,人人尊敬欢迎;如果心胸偏狭,到处被当做难养的小人,人人憎恶引避。如何选择去做,谁都十分明白。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①;为恶不见其损,其庭前春雪,当必潜消②。
【注释】①暗长:暗暗生长。②潜消:不知不觉地消溶。潜,静、静寂,在此有不知不觉的意思。
【译文】做善事表面虽看不见什么利益,却像草丛中的冬瓜,自然会暗暗成长;做坏事表面虽看不到什么损害,却像春天庭院前的积雪,自然会不知不觉消溶。
【评析】善恶到头都有报应,即使你不计较,或不相信,最后总是不爽。上天赋予人一颗灵明之心,乃是要人依此做人;本着灵明之心做人,就是行善。行善则心胸越加坦荡,这就是一种善报;不依灵明之心做人,就是为恶,为恶则失去光明,这就是一种恶报。无形之报,较有形之报更充满使人不可测的结果。
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遇故旧之交①,意气要愈新②;处隐微之事③,心迹宜愈显④;待衰朽之人⑤,恩礼当愈隆⑥。
【注释】①故旧之交:从前的老朋友。交,朋友曰交。②新:初也,言热情如当初见面。③隐微之事:秘密的事情。隐微,秘密的意思。④显:明也。⑤衰朽之人:年老礼衰的人。⑥隆:礼敬,尊。荀子修身篇:“君子隆而亲友。”
【译文】遇到从前的老朋友,情意气氛要比当初相处还真挚热烈。处理秘密的事情,心里应该更为坦诚,行为应该更为明白;对待年老体衰的人,礼貌态度要比对一般人更为尊敬。
【评析】这里讲的是做人、做事之道。人与人相处的条件,不在物质的相与,而在一颗诚心。“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出于至诚。到处都会获得朋友、尊长的喜悦、谅解,永远不会失去四周人们的赞同。
君子以勤俭立德小人以勤俭图利
勤者敏于德义①,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②;俭者淡于货利③,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④。君子持身之符⑤,反为小人营私之具⑥矣。惜哉!
【注释】①敏于德义:敏,勉、尽力的意思。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德义,道德义理。②济其贫:济,作动词用,助也、止也;贫,贫困。③货利:财货利益。④吝:贪曰吝。⑤符:护符,在此则作法解。陆机辨亡论:“战守之道,抑有前符。”⑥具:工具。
【译文】勤劳的人应尽心尽力于道德仁义,但世间的人大都借勤劳来救助自己的贫困;节俭的人应淡泊于财货利益,但世间的人大都借节俭来掩饰自己的贪求。这是君子用来处世的法宝,反而成为小人营取私利的工具了。真可惜啊!
【评析】君子在揭示了义理垂范世人以后,世人却假借义理来做为达遂私心的工具,这不仅可惜,更羞辱了义理;而羞辱义理的人,就是“欺世盗名”之徒。其实名利皆人之所欲,循着正道去求得,永远不会有人表示异议,何必故意标榜义理来自欺欺人?这种人自然不光明磊落。而取之社会,就应用之于社会,才合生生不息之道;只进不出,不仅是守财奴,从现代杜会进化的观点看,更是社会的寄生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