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美女直播

宠辱不惊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②无意③,漫④随天外云卷云舒。

【注释】①宠辱不惊:荣宠与屈辱。老子:“宠辱不惊。”②去留:出处的进退。③无意:未曾留意。④漫:漫不经心。

【译文】达道的人无论享得荣宠或蒙受屈辱,绝不惊讶而是非常的坦然,就如闲暇无事看庭院的花开花落一般;无论居高官高位或是贬抑到官卑职小,也绝不在意,就像天上的浮云,任其卷舒自在,而未曾稍有执著与留恋。

【评析】世人都喜欢得遇荣宠,而厌恶蒙受屈辱,然而这些都是个人的命运和际遇,并非人力所能强为。对于得失荣辱留升罢黜均淡然处之,没有一丝一毫的固执与障碍,相信这样的人生必然悠闲旷达、恬淡自甘。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晴空朗月①,何处不可翱翔②,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草③,何处不可饮啄④,而鸱鸮⑤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注释】①晴空朗月:晴空,清朗无云的天空;朗月,明月。②翱翔:遨游的意思。诗经:“齐子翱翔。”③清泉绿草:清澈的流泉;绿草,碧绿的花草。④啄:食也。⑤鸱鸮:鸷鸟,即鸮也,性贪恶。

【译文】长空万里,明月高照,什么地方不能遨游。但飞蛾竟要去扑晚上的烛火。流泉清冽,绿草如茵,什么东西不可饮食,但鸱鸮偏要去吃腐臭的死老鼠。啊!世上能不做飞蛾、鸱鸮的,有几人呢?

【评析】“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天地之大,足够使人悠游其间,但人心却往往把自身限在狭窄的空间,使自己觉得天地之大,竟然无容身之地。其实,万事万物均操诸在已,一切都在人,只是人心昏昧,不知有识、有节而已!

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

才就筏①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②;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③。

【注释】①就筏:就,上的意思;筏

,排竹,简单的渡河工具。②无事道人:不为事物所扰,已悟道理的人。道人,有道的人,就是得道的人。③不了禅师:不懂佛理的和尚。禅师,和尚之尊称。

【译文】才踏上竹筏就想要舍去竹筏,即是已悟道理的人;如果骑在驴上反再寻觅驴子,到底是不懂佛理的和尚。

【评析】这在教人要自我作主,不要迷失在物、理之中。世间万物皆所以厚生,如果不能善加利用

,反而为万物所役,实在可悲。同样地,圣贤所立万法皆所以立人,如果人不能体会此心,反而为万法所迷,知入不知出,也是可悲。

以冷情当事如汤之消雪

权贵龙骧①,英雄虎战②,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③,如蝇竞血④;是非蜂起⑤,得失猬兴⑥,以冷情当之,如冶⑦化金,如汤消雪。

【注释】①龙骧:后汉书吴荩陈臧傅赞:“实为龙骧。”按龙骧,即龙骧虎步,言气概之威武也。②虎战:如虎般地猛斗。③如蚁聚膻:即如蚁附膻,喻趋附者之众多,亦作如蚁慕膻、如蚁赴膻。庄子除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④如蝇竞血:有如苍蝇的竞相吸吮血腥。⑤蜂起:像蜂群飞起,形容是非非常之多。⑥猬兴:如刺猬毛刺的竖起;形容得失之密集。⑦冶:铸的意思。

【译文】权贵互相显耀气概威武,英雄互相像猛虎般地比斗,如果能用冷静的眼光去观察,不过像蚁的赴膻,如蝇的竞吮血腥;是非像蜂群飞起的杂乱,得失像猬刺的密集,如果能以冷静的情感对付,就像熔化金属慢慢就冷却,就像沸汤溶解冰雪自然就会消失。

【评析】名位的竞取,权势的争求,永无休止之日,亦转眼即成明日黄花、过眼云烟,只有置身其外,才能有高人一等的人生。否则,这种你争我夺,很快就使人失身其间,再回头已是百年之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著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前面的这段题词,很可以拿来做一种人生哲学。

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鞍锁①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②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③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④自臻。

【注释】①鞍锁:束缚锢禁的意思。②夷犹:流连。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③尘情:世俗的欲念。④圣境:超凡的境界。

【译文】束缚在物质的欲望申,会觉得生命的可悲;流连在天真的本性中,会觉得生命的乐趣。知道束缚在物欲中的可悲,就会使世俗的欲念立刻破除;知道流连在本真中的乐趣,就可以使超凡境界自然呈现在眼前。

【评析】圣贤与愚昧的分别,就在这一念之间。人的欲望如天地之大,永无止境,不知节制欲望,形为物役,具有灵智的人反而陷在没有灵智的外物中不能自拔,自然可悲。出入万物之中,役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役,自然可乐。这中间的差别,仅在一念之间;人完全掌握主动,可惜却又有一些人拱手让给外物。

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①,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注释】①空明:苏轼赋:“击空明兮逝流光。”谓月映于水,生光明也;在此则喻人之心胸有如月光映照之明朗。

【译文】胸中没有半点儿物质上的欲望,欲念就如同雪被炉火所溶、冰被阳光所消一样;眼前自然呈现一片空旷明朗,就时时觉得明月高挂青天,月影映在水波中。

【评析】周敦颐曾说:“无欲则静,静则明。”陶觉也说:“非遣其欲,其心不静;必澄其心,而神自清。”可见欲望淡薄便心地轻松,心地轻松便事理明白;否则欲望太过了,心神便昏蔽以义理不明。

“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生祸乱)。”《礼记》上这段话拿来一起同看,则无欲之厚生明矣。

野趣丰处诗兴自涌

诗思在灞陵桥①上,微吟就,林岫②便已浩然③;野兴在镜湖曲④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注释】①灞陵桥:即灞桥,在陕西省长安县东,桥横灞水上,古人多于此送别,故又名销魂桥,历代屡经修建。②林岫:林,山林;岫,**。③浩然:广大貌。④镜湖曲:镜湖曲折之处。按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一名鉴湖,又名长湖,唐玄宗赐秘书监贺知章镜湖一曲,故又名贺监湖,宋熙宁后,湖渐废为田。镜湖,在此可作泛指湖解。

【译文】作诗的灵感在霸陵桥上,只要略起诗兴,山林**就都有广大题材;大自然的趣味在镜湖曲折处,当独自前往时,山川景物自然相映成趣。

【评析】“大块假我以文章”,告诉人日常胸中要有大自然之趣。大自然最是有情,你要山水,就有山水,你看它是诗画,就是诗画;水光山色,春花秋月,本无常主,惟有心者得之,在劳碌的

现实环境中,不妨敞开胸襟,一竿风月以寄尘心劳神。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伏久①者飞必高,开先②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③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注释】①伏久:隐藏得久。②开先:开放得早。先,早也。③蹭蹬:失势貌。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注:“蹭蹬,失势之貌。”

【译文】隐伏得久的鸟一定飞得高,盛开得早的花凋谢得也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失势的忧虑,可以消除躁急求功的念头。

【评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做人本来就应如此。任何有心于用世的人,都必须先充实自己;本身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正表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不努力专心再作充实,而必欲强出,结果将因能力不足,识见不周,处处债事失机,举步艰难。

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树木至归根①,而后知华萼②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③,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注释】①归根:即落叶归根,在此则指枯朽。②华萼:华,即花;萼,花瓣的最外部。③盖棺:人死曰盖棺。

【译文】树木到了枯萎,然后知道花朵枝叶的荣茂是徒然的;生命事业到了死亡,然后知道众多的子女玉帛是无益的。

【评析】凡事要看得开,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事物。时序一到春天,百花争妍,到处一片繁华景象,然而不必好久时间,随着满地落英,大地复归沉寂。这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自然景象,但在哲人眼里,则领悟了造化警示之心。因此,名位财富,不过是过眼云烟,人必须追求的是生命中的精神意义。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①不空,执相②非真,破相③亦非真,问世尊④如何发付⑤?在世出世,徇欲⑥是苦,绝欲亦是苦,听⑦吾侪善自修持。

【注释】①真空:佛家语,谓超出一切色相意识之界也,众生由迷真空而受幻色,菩萨因修般若慧观,照了幻色,即是真空。楞严正脉:“馋闻般若者,便说真空,却乃闭目悬想摇动之法尘,不知目前廊然不动之见性,正是真空道源。”②执相:佛语,执守物相的意思。③破相:破除物相的迷惑。④世尊:佛之尊号。天上人间所共尊,故称曰世尊。十六国春秋曰:“佛号世尊,国家所奉。”⑤发付:指解说。⑥徇欲:舍命以求身外之物的欲望。徇,通“殉”,舍命以追求身外之物曰欲。⑦听:任、任凭的意思。

【译文】超越一切色相意识并不一定就能看透一切,执守物相不能看清本真,破除物相的迷惑也不一定就能看清本真,那要问世尊这道理如何解释?这就是身在世俗之中要有超俗的修养,舍命以遂物欲固然是一种痛苦,断绝一切物欲也是一种痛苦,只是听凭我们各自的修为操持。

【评析】求道必须求诸己心,如果不能求诸己心,即使圣贤、如来在世,也是无能为力的。“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石头希迁禅师这句智慧流露的话,同样在说明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能使人解脱,只有真理才能使人逍遥,只有自己本身才能证人真理。这对我们这些只知求道,而不知先观已心的凡夫俗子而言,真是一针见血的惊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