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2)

🎁美女直播

本篇前段言幼童的教养,后段言成人的修养,都由思想品德要求起,十分重要。

心正则神明见,耐苦则安乐多

【原文】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

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注释】统:总管。官骸:五官身体。百体为君:指心为全身之主宰。宰:治理。

【译义】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说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随时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言行不致出错。人的脸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若将两眉当作是部首的草头,把两眼看成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承接着口,恰巧是一个“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乐,没有安闲逸乐的时候。

【评析】宋儒讲“存天理,去人欲”,专在一个“心”字上下功夫;佛家说“万法惟心”一切法皆由心起。人的一切言行思想,全凭心意的好坏而决定。若以全身器官比喻为百官,心便是君王。君王昏昧,朝政必然混乱,天下就会大乱。君王若清明,朝政必然合度,天下就会太平。所以要时时保持“心”的清楚明白,行为才不会出差错。

人总是喜欢追求快乐,但是,明明“苦”字就写在人的脸上。若是以为人生原本当乐,那么自然感到生命中许多逆境实是苦不堪言;若能想人生本是苦多于乐,反而能在逆境中勇于承担,不以为苦,在顺境中不滞不迷,小有成就即快乐。

敦厚之人可托大事,谨慎之人能成大功

【原文】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注释】刘氏:指汉高祖刘邦。绛侯:周勃,汉沛人,佐高祖定天下,封绛侯。武侯:诸葛亮,字孔明。助刘备败曹操,建国蜀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译义】忠厚诚挚的人,才可将大事托付给他,因此能使汉朝天下安定的,必定是周勃这个人。惟有谨慎行事的人,才能建立大的功业,因此能使汉室复兴的,必然是孔明这般人。

【评析】周勃为人质朴刚毅,而又老实忠厚,这种人之所以可以托以大事,是因为他不会变心。人的心意是很难捉摸的,若是心思灵活,而又不够忠心,往往在政治上成为两头倒的墙头草,在社会上成为图利弃友的人。所谓可以托大事,是表示相信他不会出卖自己。因此,无论是交朋友或是纳部属,都需要像周勃这样忠厚的人。然而,汉高祖那样称赞周勃,其中却有很深的政治意义在里面。

至于“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这是以孔明来作例子。事实上,孔明辅佐刘备,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他的神机妙算,以为非常人所及,若是仔细推究起来,无非是他谨慎过人罢了。为大事最需要谨慎,一步都错不得,往往一步之差,全盘皆输。孔明便是掌握了这一点,再加上他原有的智慧,所以才能助刘备成三分天下之局。否则以刘备一无所有之身,凭什么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并立呢?

不为富贵而动,时以忠孝为行

【原文】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注释】胸襟:胸怀和气度。志量:志气和度量。

【译义】自身富贵显达了,并不将它放在心上,或时时刻意去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至于别人富贵了,

也不将它放在眼里,而生嫉妒羡慕的心。这要何等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做到?古代的人,常常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从来没有忘记要去实践它。现在的人,虽不如古人那么敬谨,却也对他人忠孝的行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称道,时常去提倡它。这又要何等的抱负和度量才能实行的!

【评析】人的价值在于思想言行是否专一正直,人格修养是否浑厚质朴。因此,外在的富贵并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外在的贫贱也不能减损人的价值。虽然这样,如此认识的人毕竟太少了。能明白这一点的人,自己富贵时,并不觉得自己就比别人高贵多少,所以能平等待人。看到别人富贵而自己贫穷时,也不会产生嫉妒或羡慕的心,更不会有丝毫的酸腐之气。能做到这种境地的人,早巳不为外物动其情了,这是要有何等的修养和胸怀才能做到啊!古代的人,时时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反求诸己,不敢稍时或忘。现在的人,虽不像古人随时想着“忠孝”二字,但是“行虽不及,心向往之。”看到有人做到,就连忙赞不绝口,至少,这也有移风易俗之效。能不离口头,多半也是个有心人了。这两种人,前者实践的心志可嘉,后者客人的度量可佩,同样值得我们效法推崇。

有才者如浑金璞玉,为学者如行云流水

【原文】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注释】韬藏:深藏。浑金璞玉:纯金与未经雕琢的玉。暗:不明亮。章:同彰。

【译义】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露锋芒,就如纯金和未经雕琢的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涵与价值了。做学问一定不可间断,要像川流不息的流水和终日飘浮的行云,永远不停地前进。

【评析】真正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自我炫耀,也不会故意卖弄。凡是善于自夸自露的

人,多是一些浅薄之徒,未必有真才实学,所谓“整瓶水不响,半瓶水有声”,就是这个道理。有才能的人,根本没有时间自我夸耀,因为他的时间都用来充实自己。无才的人经不起考验,有才的人却是“路遥知马力”,日久愈见其才。

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获得,要像流水不断,行云不止,活到老学到老,日聚月累永不终止。不该像倾盆骤雨,或阳春之雪,三日而消,终不能成大器。俗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学有专长,就更需要有恒心与毅力了。

幸福可在书中寻找,创家立于教于成材

【原文】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注释】创家:建立家庭。

【译义】什么叫做能享福的人呢?能够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慰藉的人就是。什么叫做善于建立家庭的人呢?能够教育出好子弟的人就是。

【评析】人间的享乐无数,要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才算是有福气。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叫快乐,常常误把刺激当作快乐,一旦外界的刺激消失了,自己的心灵反而更加空虚。作者认为,懂得读书的人,才是真正的享福。能安心自在的读书,的确是一种福气。书中有无限的天地,随时在等着你,全看你有没有一把“心灵之钥”可进入书的世界。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拥有这把钥匙,于是只好由外界种种刺激去获取快乐,他的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上;能由书中得到喜悦的人,随时都能打开书,聆闻心灵最悦耳的音乐,这种人才是真正能享福的人。

什么人才是善于建立家庭的人呢?应该是那些善于教育孩子的人吧!就像一个园丁,他的园子里种的树如果都长斜了,长歪了,花不开而杂草丛生,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园丁。若是他种的每一棵树都俊秀挺拔,而且百花怒放,草儿碧绿,这才是一个好园丁。善于建立家庭的人也是如此,教育出来都是好子弟,这些好子弟将来又创立了许多好家庭,这岂不是善于创家吗?

行善人乐我亦乐,奸谋使坏徒自坏

【原文】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

【注释】快意:心中十分愉快。

【译义】做好事帮助他人,他人因此而得到安逸保全,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愉快。使用奸计,费尽心力去图谋,事情也未必就能稳当便利,只可惜他奸计不成,徒然拥有坏心肠。

【评析】行善之事易,谋恶之事难;因为行善在己,谋恶却必须靠客观环境的配合。施善于人,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算计别人,别人当然要防范了。所以说善事易为,恶事难成。更何况为善最乐,见到自己帮助的人能够安乐地过日子,这种喜悦,也能带给自己莫大的安慰,因此,为善对人对己,都有益处。反之,整日想着那些害人的点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但难以如愿,即使成功,他人心怀怨恨,一定也会报复,真是害人害己。更可悲的是图谋不成,反而招来无数谩骂,把自己天生的善心都给遗失了,真是何苦呢?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

【原文】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

【注释】势家女:有财有势人家的女儿。翁姑:公婆。

【译义】最不幸的事,莫过于做有财势人家女儿的公婆。最难以相处的,就是做富有人家子弟的教师和朋友。

【评析】有财有势人家的女儿,若是教育得好犹可,若是教养不住,本身又不明事理,那么对做公婆、做丈夫的人来说,都不是好事。因为势家女平日养尊处优,遂心惯了,就很难能奉养公婆,不让公婆受气已经不错了。另一方面,仗着娘家有势,可能处处凌驾其夫,颐指气使,更别说相夫教子了。然而由于其娘家的势力,公婆也莫可奈何,这岂不是很不幸吗?

至于做富人家孩子的老师,也是很难的事。穷人懂得尊师重道,富家则未必如此。因为富家财大气粗,以为学问可用金钱买得,随时可将老师换掉,如此子弟如何能尊师重道。即使教他道理,由于环境富有,可使人分心的诱惑太多,也很难专心向学。而且富家子弟能不以金钱自满的不多,能不夸示金钱的也少,多以为友谊可以买得,或是以金钱轻视他人。做这种人的朋友,不仅要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侮辱,同时这种人也往往不易相处。君子尚义,小人趋利

【原文】君子尚义,小人趋利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愿其为害也。

【注释】趋利:急于图利。

【译文】在义行之中也会得到利益,这个利益是重视义理的君子始料所不及的。在谋利中也会有不利的事发生,这是一心求利的小人不愿得却得到的。

【评析】义行原本不求回报,但是,行义有时也会带来好运,这些并不是行义的人当初就能看得到、想得到的,他之所以行义,亦非为了这些后得之利。因此这些好运或利益可说是意外的收获。义者宜也。义

行是指应该做的事,既然为应该做的事,那么利益就不在当初的期许之下,即使没有,也能坦然释之。如果因利而动摇了行善的意愿,那么他便不是以一个无所得之心在做这个善行。

“利”字旁边一把刀,刀是用来刈禾。禾即是利益,你想得到利,他也想得到利,人人都想得到利,最后终会因相争而割伤了彼此。惟利是图的小人,只见到半面的禾,而未见到半面的刀,因此酿成祸害。由于利中含刀,要拥抱利,必得拥抱刀,利和刀本是一体的两面。

小心谨慎必善其后,高自位置难保其终

【原文】小心谨慎,必善其后,高自位置,难保其终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

【注释】慎:戒惧,小心.咎:过失。亢:极也,指极尊之位。悔:悔恨。

【译文】凡是小心谨慎的人,事后必定谋求安全的方法,因为只要戒惧,必然不会犯下过错。凡是居高位的人,很难能够维持长久,因为只要到达顶点,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评文】易经乾卦中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之句,所以无咎,无非是因为“终日乾乾,夕惕若”。所以任何时候如果不能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即使是走在平地上,也会跌一跤的。因此,无论是居高位或在野,都必须善其后,才不会犯下过错,自毁前途。

天下事没有永远安稳,恒常不变的,万物都有盛衰,“亢”之所以有悔,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高山之旁必有深渊,爬得高必定摔得重。但是,世间人往往不明这些,忘形于荣华富贵中,以为天下才智莫过于己。殊不知一跤摔下便是**,如何能永远处在巅峰呢?小窗幽记小窗幽记

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

【原文】

醒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②得一服清凉散③,人人解酲。

【注释】

①中山酒:晋干宝《搜神记》:“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亦千日醉。”

②安:如何。

③清凉散:使人服之身心清凉的药剂。

【评析】

古时人们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烈酒后,会醉千日不醒。但是,当今世间之人未饮狄希之酒,却亦沉醉不醒,这是由于他们沉迷在追名逐利、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把名利当酒朝朝醉。世人皆有所醉,有的醉于功名,有的醉于金钱,有的醉于声色享乐,世界因此变得渺茫虚幻,要是能有一副清醒剂,让世人从沉醉中苏醒过来,从名利声色中走出来,回到清醒状态,那就好了。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原文】

澹泊①之守,须从浓艳场②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③过。

【注释】

①澹泊:恬静寡欲,或作淡泊。

②浓艳场:喻富贵声色的场合。

③勘:考验。

【评析】

淡泊是一种超脱的心态,需要立之以德、铭之于心,贫贱之时要能保持自己尊严,富贵之时要能经受住声色的考验。即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面对世间五光十色的声色之乐、尘世间纷繁浓艳的名利之诱,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平常心,坚定如一,才算是真正的淡泊。市恩不如报德,要誉不如逃名

【原文】

市恩①不如报德之为厚,要②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③之为真。

【注释】

①市恩:给与他人恩惠以取悦之。

②要:同邀字,邀取之意。

③直节:坦直的节操。

【评析】

故意施予别人恩惠,不是真心地帮助别人而是作为一种有目的求取利益的行为,或者为了笼络人心,或者是为了树立威望,其施舍是为了获取,助人的出发点是为了助己,这样做不是传统的“受人以恩,报之以德”的道德规范,离真诚还有一段距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以德报恩的行为是心存感谢,不求索取,透露着人性中的真诚与善良。节操正直的人决不愿违背良心去做沽名钓誉之事,而宁可逃避名声带来的麻烦,因为有了名声,也许生活就失去了本来的平静,而在光圈的环绕下必须时刻战战兢兢,这样曲意矫情而为岂不是失去了真诚平和的本性吗?所以俗语说:勤勤奋奋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的人生。当今世人醉心于声色犬马中,却惺惺然呼唤真善美,自己却不愿扯下面具,恢复自己的真实面目,真诚对待身边的人,于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使人有面前之誉,不

若无背后之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