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1 / 2)

🎁美女直播

立业建功,实地着脚

【原文】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①,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处处②立基③;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④。

【注释】

①声闻:声名。

②处处:安身立命之处。

③立基:立下根本。

④尘情:世俗的尘垢之念。

【评析】

万丈高楼平地起,是用一块一块的砖垒起来的;大河滔滔,江海浩翰,是因为它不拒绝来自各方面的点滴细流;建立功勋开创事业,要从小处着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标可以定得远大,基础却要打得牢实,才能实现宏大的目标。如果幻想平步青云,一步登天,那建成的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经不住风雨飘摇。如果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求取名声,那么也就不会修成正果了,得到的只能是一颗华而不实的伪果。

修身养**是如此,如果不能做到每一念头都从安身立命处着想,不能抛弃世俗的尘念,就不可能达到修行的彼岸。同时,如果稍微有功利之心作怪,那就偏离了修养德行的目标也就不能修成正果了。兢兢业业心思,

潇潇洒洒趣味

【原文】

学者有假兢业①的心思,又要有假潇洒②的趣味。

【注释】

①兢业,形容戒惧的样子。

②潇洒:清高绝俗,风流倜傥的样子。

【评析】

当今提倡素质教育,学习需要有兢兢业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才能学有所成,但是如果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包袱,感到无尽的压力就没有必要了。读书要爱读书、会读书,但又不能读死书、死读书,变成书呆子。生活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需要全面的才能,同时还要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不仅需要具备知识,还要具备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如果饱读诗书却无一点生活趣味,且遇到问题又无应变能力,那只能是无用的书呆子了。

文中“假”非虚假,而是假借、凭借的意思。真正学问做得好就要兢业与潇洒兼备才行。无事提防,有事镇定

【原文】

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弭意外①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②。

【注释】

①弭意外:消除意料之外的变化。

②局中之危:事情进行之中所发生的危机。

【评析】

孟子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在安乐太平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潜伏的灾祸,而在危急之时,又往往手足忙乱,不能镇定地消除祸患。智者下棋看三步,做人眼光也必须长远。古人教训后人要“居安思危”,人在安定的时候,应该预防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应变的准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危急情况,才能应付自如,不致忙中出错,乱上添乱。穷通之境未遭,

主持之局已定

【原文】

穷通①之境未遭,主持之局②已定,老病之势未催,生死之关③先破。求之今人,谁堪语此?

【注释】

①穷通:贫穷和显达。

②主持之局:对自我生命方向的把握和主张。

③生死之关: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道理。

【评析】

“阳光总在风雨后”,一般人总是要经过生命的波折,才能参悟生命的本质,总是要在历经坎坷之后,才知道生命值得珍惜。也许等到年届不惑时,虽有所悟,却已过了青春年少的最好时机。所以能够做一个先知先觉的人,就要从进入人生之路起,即树立自己人生的方向,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处处留下光彩与成功,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才能在生死关口,毫不犹豫地说:我的生命没有虚度,我为自己生命的光彩而感到骄傲。生命的存在不易,但是生命的结局却并不神秘,无论生命的道路如何走过,最终都要归于死亡,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把握自我生命方向的人并不多,因此作者发出“谁堪语此”的感叹。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原文】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①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人之处世②,可怜如此。

【注释】

①犹然:仍然。

②处世:处在这个世界上。

【评析】

世间的生物总是对生命充满依恋与企盼。萧瑟的秋风中黄叶枯干,仍然恋着枝条不舍离开,在风中摇曳欲坠;鸟儿被关在笼中,直到死去,才能返归自然。

世俗之人,其实亦如秋叶与鸟一样可悲可叹。活在世上,处处受到羁绊和束缚,多为名利不得自由,对空幻虚无的名利念念不忘。叶黄而枯,那是自然的规律,而人是自主性的动物,应当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得与失、生与死应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才会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游刃有余。如果为名利所

累,死抱着名利不放,或由他人主宰自己的命运,那就太可悲了。刚强,终不胜柔弱

【原文】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①;偏执②,岂及乎圆融③。

【注释】

①枢蠹:门轴为蠹虫所蚀坏。

②偏执:看法偏颇而又固执不放。

③圆融:圆满融通。

【评析】

此乃为人处世的方法,讲的是柔弱胜刚强、圆融胜偏执的道理。其实老子早已经指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柔,并非柔弱不堪,而是示柔以制其刚;弱,并非怯弱不振,而是示弱以制其强。所以说,柔是一种好品行。生活中不乏外示以弱,则人们愿意帮助,外示以刚强,则易成为人们怨恨的目标的例子。

圆融胜偏执,也是同样的道理。圆融将真意藏在心中,伸展自如,而偏执则棱角毕露,容易碰伤棱角,受伤的是自己。声应气求之夫,

风行水上之文

【原文】

声应气求①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②。

【注释】

①声应气求:声相应而气相求,比喻心意相投。

②风行水上之文:比喻自然天成的文章。

【评析】

“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是对于情投意合的朋友而言。交朋结友,重在意气相投,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互相都能理解,一个人的心意志向,互相都能支持,相互之间的默契,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也不必运用笔墨来表达这种心意相通的心情。

妙语佳篇,是从内心有感而发,是灵感的爆发,文章妙在天成,而不在作成之后的刀砍斧削。力求文句佳美的文章,不免有矫揉造作之态,最多是空泛的文字游戏而已,难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更难看到作者思想的火花。所以,交友重在意气相投,心意相通,好文章则妙在天成,文从心出,岂是寻章摘句、矫揉造作之辈能够理解的。才智英敏者,

宜以学问摄其躁

【原文】

才智英敏①者,宜以学问摄其躁②;气节激昂③者,当以德性融其偏④。

【注释】

①才智英敏:才华智慧聪敏出众的人。

②摄其躁:收摄其浮躁之气。

③气节激昂:志气和节操激烈高亢的人。

④融其偏:融和其个性偏激之处。

【评析】

容易犯浮躁不实毛病的人,多是头脑反应敏捷,天资聪颖的人,但因易于决断而疏于思考,因此往往志大才疏。这类人要从做学问上下功夫,奠定扎实的基础,天分加上勤奋,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否则会出现智者早夭的悲剧。气性急迫高昂的人,嫉恶如仇,但也往往容易走极端,因此这类人应该有意识地消磨一些个性,培养沉着稳重的品德,纠正偏激的毛病,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和人们更多的了解与接纳。居轩冕之中,有山林气味

【原文】

居轩冕①之中,要有山林②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③的经纶④。

【注释】

①轩冕:喻贵显之时。

②山林:山间林下。

③廊庙:朝延。

④经纶:比喻规划政治的才能。

【评析】

身处朝廷,大权在握的人,由于公务缠身,处心积虑地求取名利。因为高官厚禄者,容易被荣华富贵迷失本心,而沾染上许多物念,一旦贪欲太重,则易丧失节操,充满了仕宦的官僚气,失去了闲士的平常心,也失去真正的自我。所以权势在手时还要保持自然的品性,以淡泊名利之思想,调节身心。

闲居于山野田园的隐者,也不能每天吟诗作画,两耳不闻窗外事,完全脱离尘世,做世外之人,要常常关心国家大事,心中有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如果心中确实有文韬武略,不妨放弃自己的安逸,把文韬武略奉献给国家。少言语以当贵,

多著述以当富【原文】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①以当富,载清名②以当车,咀英华③以当肉。

【注释】

①著述:著书立说。

②清名:清高的名声。

③英华:美好的文章。

【评析】

俗语云:“沉默是金”,当今有人把多话当作知识渊博、多才多智的表现,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殊不知话多亦会泛滥成灾,“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根。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确实需要努力展示自己的才能,引起伯乐的重视,然而言多必失,况且有没有本事主要是看你的工作成绩。如果一言能中的,字字珠玑,岂不是更有自尊?哪里需要不着边际絮絮叨叨?将自己的学问著述在书中留传后

世而不仅仅是挂在嘴上。成为人类

文化的宝贵财富,这岂不是自己的一笔财富?

车马美食是人们所期望的,但决不应当是追求的目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把对一世清名的追求当作车,把读有益的文章当作膏梁,让心灵之车载上丰盛的精神食粮,岂不是更高尚的追求?所以古人说:“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贵莫贵于无求。”这也是一人生格言。要做男子,须负刚肠

【原文】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②。

【注释】

①刚肠:刚正不移的心肠。

②坚苦志:坚定志向,虽苦而不改。

【评析】

古代的岳飞、文天祥等都是人们心中的男子汉大丈夫形象,他们心胸开阔,志向远大,铁骨铮铮,豪气冲云天。身为男子汉大丈夫,首先是他们拥有一颗正直刚强的心,有一股立大志成大业的气概,“宁可玉碎,不求瓦全”。东汉赵温,担任京兆郡丞,尝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今人要学习他们的英雄气概,就得有责任感,能吃苦,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司马光在宋哲宗朝为相,被封为温国公,宋范祖禹作司马温公《布衾铭》记载说:“公一室萧然,图书盈几竟日静坐,泊如也,又以圆木为警枕睡,少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可见古人追求学问是何等艰辛。不能承受艰苦,只能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娇嫩脆弱,最终让****折断枝叶。柔玉温香,可成白骨

【原文】

荷钱榆荚①,飞来都作青蚨②;柔玉温香,观想③可成白骨。

【注释】

①荷钱榆荚:荷叶初生时,形小如钱,谓之荷钱。榆树尚未长叶时,枝间先生榆荚,形似钱,色白,俗称榆钱。

②青蚨:俗谓钱为青蚨。青蚨本为虫名,《淮南子》中有“青蚨还钱”之术,将青蚨母子之血各涂八十一钱,置子钱用母钱,或是置母钱用子钱,钱用毕皆能飞归。

③观想:想象。

【评析】

荷钱,荷叶初生时,形小如钱。榆荚,榆树尚未长叶时,枝间先生榆荚,色白,形状似钱,故称为榆钱。青蚨:钱的别名。青蚨原是《搜神记》中记载的一种虫子,据说捉住母虫,子虫就飞来,捉住子虫,母虫就飞来,将母虫和子虫的血涂在八十一文钱上,无论是先使用母钱或先使子钱,都会自动飞回来。柔玉温香,用来形容姣好美丽的女子。

追求金钱和美女是人之常情,为了得到这些人们往往不择手段、费尽心机、甚至铤而走险,以达到拥有金钱,抱得美人归的目的。因此古代就有人幻想金钱能够用过再飞回来,又编出美女佳人缠绵的故事。但是静静想想,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物,能够不为金钱所迷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若不爱钱时,自可将荷叶榆荚当作钱,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情趣。至于美女虽令人销魂,可终会是昨日黄花,香消玉殒,死后将成为白骨一堆。当一切都看透了,也就解脱轻松了。古人言:“视金钱如粪土,糟糠之妻不下堂”,此乃后人应当推崇的高尚品德。空烦恼场,绝营求念

【原文】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①;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②。

【注释】

①清凉世界:佛家以身心俱无烦恼的去处为清凉世界。

②自在乾坤:自由自在的天地。

【评析】

清凉世界是佛家所说的去除身心烦恼的世界。自在乾坤是指自由自在的时空。佛家认为,只有看破红尘中一切的你争我夺,六根清静的人方可在佛堂中得到点化。人生在世,顶多百年,为求生,为谋事,不知耗费多少心思,故智者曰:人生烦恼多于欢乐。生活在世界上已经够苦了,如果再去争名夺利,整天被烦恼、困惑,忧愁所包围,生存的价值又何在呢?

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心中无边的欲望,欲望似苦海,让你深陷其中,见富者怨自己命运不济,见贵者怨自己时机不对。殊不知有人为了金钱,以身试法,困入囹圄,有人为了美女,抛妻别子,最后人财两空。“安禅何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少些欲望,自我排解心中的烦恼,与人为善,才能在平和宽容中领悟生命的真谛。闲随老衲清谭,

戏与骚人白战【原文】

斜阳树下,闲随老衲①清谭;深雪堂中,戏与骚人②白战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