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正文】
一曰: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①,昏娄中②,旦氐中③。其曰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④。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⑤,鹊始巢,雉雊鸡乳⑥。天子居玄堂右个⑦,乘玄辂⑧,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
命有司大傩⑨,旁磔⑩,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复。命取冰。冰已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将更始。专于农民,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享。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刍豢;令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之牺牲,以供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供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行之是令,此谓一终,三旬二日。
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解说】
见《孟冬》。【注释】
①婺女: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简称“女”,在今宝瓶座。
②娄: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白羊座。
③氐: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天秤座。
④大吕:十二律之一,属阴律。
⑤乡:向。
⑥雉:山鸡。雊(gòu):山鸡呜叫。乳:鸟生子叫乳,这里指鸡孵小鸡。拰
⑦玄堂右个:北向明堂的右侧室。
⑧辂(lù):车。
⑨傩(nuó):驱除灾疫的祭祀。
⑩旁磔(zhé):在四方之门都割裂牺牲,举行祭祀,以攘除阴气。旁,遍。磔,割牲祭神。
出:这里指制作。土牛:五行说中,土能克水,冬属水,牛属土,所以制作土牛,用它送走冬季阴寒之气。
征鸟:远飞之鸟。征,远行。厉:高。疾:快,迅速。
毕:尽,皆。行:举行。
帝之大臣:指有功于民的前世公卿。神:指天神。祇(qí):指地神。
渔师:负责捕鱼的官。渔:动词,捕鱼。
荐:向鬼神进献。寝庙:祖庙。
方:正。盛:指冰厚而坚硬。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壮,此时冰方盛,已坚厚至极点。
水泽:水聚积的洼地。复:重叠。这句意思是水泽之处冰一层层冻得很坚硬。
入:指冰入窖。
五种:五谷的种子。这句意思是从谷仓中取出各种谷物,选择好的作为种子。
司农:负责农业的官。计:算计,筹划。耦(ǒu)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两人各执耒耜合耕一尺之地。
耒耜(lěisì):古代像犁的农具,这里代指农具。
具:准备。田器:指耕田的农具。
乐师:乐官之长。大合吹:大规模合奏各种吹奏乐。罢:止,指结束一年之事。
四监:指四监大夫。周制,天子领地内有县有郡,一县辖四郡,每郡有一大夫监临。四监大夫即监临各郡的大夫。收:收缴。秩薪柴:按常规应交纳的薪柴。秩,常。
薪燎:焚柴祭神的燎祭。
穷:尽。次:指十二次。古人为了说明日月星辰的运行,把黄道附近一周天从西向东分为十二个等分,每个等分给一个名称,如星纪,玄枵等,这叫十二次。季冬之月,日躔于玄枵,运行一年,又终于玄枵,所以说“日穷于次”。
纪:指日月相会。
回:返回。以上三句是说曰月星辰运行一周天,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数:指一年的天数。几:近。
更始:重新开始。
专:专一。所使:役使之事。这句意思是农事将要开始,要让农民专心准备农事,不要再有别的役使之事。
饬:饬正。国典:国家的典章制度。典,法。
时令:按季节月份制定的政令。
待:准备。宜:指所宜做之事。
次:编排。诸侯:这里指与天于异姓的诸侯国。列;次序。
赋:贡赋,这里用作动词。
皇天上帝:指上天、五帝。社稷:工神谷神。享:祀。
同姓之国:指与天子同姓即同祖的诸侯国。刍豢:指祭祀用的牺牲。牛羊叫刍,猪狗叫豢。
宰:指小宰,太宰的属官,帮助太宰管理政令。历:排列,依次列出。
九州:古时将天下分为九州,即冀、豫
、雍、扬、兖、徐、幽、青、荆。
一终:指一年终了。
三旬二曰:《季夏纪》有“甘雨三至,三旬二日”之语,此处上无所承,恐有脱文,也指雨雪而言(依陶鸿庆说)。
蚤:通“早”。
介虫:有甲壳的动物。介,甲。
鄙:边邑。保:城堡,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堡”。
胎夭:指在母腹中及刚出生的动物。
固疾:久治不愈的病。“固”的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痼”。
逆:指违背时气。
潦:大水。
时雪:按时令应下的雪。
消释:融化。
士节【正文】
二曰: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①,临患忘利,遗生行义②,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③,天子不得而臣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⑤。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⑥。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⑦。
齐有北郭骚者⑧,结罘罔⑨,捆蒲苇⑩,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解说】
本篇以及《季冬纪》中的《介立》、《诚廉》、《不侵》都是谈士的节操的。本篇记述了齐国的隐士北郭骚悦服晏子之义、以死为晏子洗清冤诬的事迹,宣扬了士“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的节操,阐发了孟子“舍身取义”的思想。文章呼吁“欲立大功名”的人主当以寻找这样的士作为要务。【注释】
①当:面对。理:义。
②遗生:舍生。
③友:用如动词,交友。
④臣:用如使动,使……称臣。
⑤由:用。
⑥务:致力。
⑦佚(yì):通“逸”。安逸。
⑧北郭骚:春秋时齐国的隐士。北郭,姓;骚,名。
⑨罘(fú):捕兽的网。罔:网。
⑩捆:砸。编蒲苇时要边编边砸,使之牢固。
葩屦(fēijù):麻鞋。
踵门:走到门上。踵,脚后跟。用如动词。晏子:春秋时齐人,名婴,字平仲,继其父桓子为齐卿,后相景公,以节俭力行名显诸侯。
所以养母:用以奉养母亲的东西,这里指粮食。
说:悦,悦服。
府:国家储藏财物的地方。
辞:谢绝。
见疑于齐君:被齐君猜忌。见,表被动。
出奔:指逃到外国避难。
沐浴:洗发洗身。北郭骚沐浴而出,以示恭敬有礼。
焉适:到哪里去。适,到……去。
伉(kàng):当,承担。
白:这里是洗清冤诬的意思。
著(zhuo):穿戴。
奉:捧。笥(sì):苇或竹制的方形盛器。
造:到……去。
复者:指君庭门前负责传话通禀的下级官吏。
侵:这里是被动用法。
托:托付。
国故:等于说“国难”,指国家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
驲(rì):古代驿站专用的车。
郊:上古时代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
反:返回,用如使动。
介立一作立意【正文】
三曰:
以贵富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今晋文公出亡①,周流天下②,穷矣,贱矣,而介子推不去③,有以有之也④。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能其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
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⑤,周遍天下。五蛇从之⑥,为之丞辅
⑦。龙反其乡⑧。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⑨。一蛇羞之⑩,桥死于中野。”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文公闻之曰:“!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
人心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餔以鯆之。爰旌目三餔之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郑人之下也,庄跻之暴郢也,秦人之围长平也,韩、荆、赵,此三国者之将帅贵人皆多骄矣,其士卒众庶皆多壮矣,因相暴以相杀,脆弱者拜请以避死,其卒递而相食,不辨其义,冀幸以得活。如爰旌目已食而不死矣,恶其义而不肯不死。令此相为谋,岂不远哉?【解说】
所谓“介立”是独立的意思,本篇用以指士节操高洁,独立于世。文章介绍了介子推、爰旌目的事迹:介子推在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最窘迫、最微贱的时候,一直追随文公左右,而当晋文公返国之后,却羞于受赏,隐居山中,终身不仕;爰旌目饿昏于道,宁死不吃盗丘之食。文章最后以韩、荆、赵三国“将帅贵人”、“士卒众庶”作为反衬,颂扬了士的“介立”。【注释】
①今:疑是“昔”字之误(依松皋圆说)。
②周流:遍行。
③介子推:春秋时晋国的隐士。他曾跟随晋文公出亡十九年,文公返国后,他不肯受赏,与母亲一起隐居山中,终身不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晋世家》关于介子推的记载与本篇有所不同。他书或作“介之推”、“介推”。
④有以:有可以用来……的……。
⑤有龙于飞:喻晋公子重耳(晋文公)出亡。于,词头,无义。
⑥五蛇:喻跟随公子重耳出亡的五位贤士:赵衰、狐偃、贾佗、魏(chōu)、介子推。
⑦丞:辅佐。
⑧龙反其乡:喻晋文公返国继位。
⑨露雨:喻恩泽。
⑩一蛇:喻介子推自己。
桥死:疑是“槁死”(依毕沅校说)。中野:野外。
书:指介子推所赋之诗。
伏:藏匿,这里指隐居。山:据《左传》、《史记》记载,当为绵上山,即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四十里的介山。
避舍变服:古礼,国有凶丧祸乱之事,君主离开宫室居住,改穿凶丧之服。晋文公避舍变服以示引咎自责。
百万:指百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