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睡醒。兴:起。
庸:佣,受雇佣代人种田。
:古“耕”字(依高诱说)。烦辱:繁杂劳苦。
“得”上当脱一“可”字(依孙锵鸣说)。
蛮夷:古代对我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泛称。反舌:蛮夷与华夏言语异声,故称“反舌”。
为欲使:为欲望所驱使。一:一样,相同。
革:改变。
湛:通“沉”。
性异非性:本性与非本性不同。异,不同。
执一:指掌握住根本之道。
敌:通“适”。往,归附。《淮南子·齐俗训》作“系”,归系之义,与“适”义近。
炙鸡:烤熟的鸡。炙,烤。
绝:断。
争术:指引起争夺的手段或条件。
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
乱国:治理得不好的国家。
这两句是极言其祸福之大。
原:古国名,在今山西省沁水县,周文王之子始封于此。后东迁,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重耳(即晋文公)回国即位,原不顺服,故伐之。
贵信【正文】
七曰: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①:“允哉②!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③。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⑤。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已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⑥。人主有见此论者⑦,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⑧,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⑨,风不信,其华不盛⑩,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翙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翙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翙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子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翙,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必须诚信的道理。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
。首先,文章指出,“信之为功大矣”,只要君主做到“信而又信”,人民就会亲附,万物就会为己所用,膏雨甘露就会普降,寒暑四时就会得当,就能称王于天下。然后,文章由天地四吋“不信”尚且失调推及到人事,强调指出了丧失诚信的危害:“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从反面论证了君主必须诚信的道理。文章后半部分叙述了管仲劝说齐桓公对仇敌信守盟誓,因而最终成就霸业的事例,再次强调了诚信的可贵。【注释】
①《周书》:古逸书,记载周代训诰誓命之书。
②允:诚信,真诚。
③满:完,成。
④赏:鉴别。
⑤府:府库。这里是比喻说法。
⑥毕:尽,都。
⑦见:知道。
⑧天行不信:天的运行不遵循规律,指节气失调等。
⑨德:事物的属性,这里有表征、象征的意思。
⑩华:古“花”字。
遂:成。
坚:坚实,指谷粒成熟,坚实饱满。
冻闭不开:指地冻得不能裂开。按:本书《仲冬》有“冰益壮,地始坼”,之语,“地始坼”即地冻得开始裂开缝隙。此处“冻闭不开”其意正与“地始坼”相反,乃是“寒不信”“地不刚”所致。
诽谤:批评议论,指责。
处官:居官。
苦(gǔ):粗劣。伪:作假。
丹漆:二者均为颜料。丹,红色。漆,黑色。贞:纯正。
可与为始:即“可与之不始”,意思是,可以跟它一块开始。下文三句结构与此同。
重袭:重叠。
膏雨:肥沃大地的雨水。甘露:甜美的露水。
去:距离,离。国:都城。封:封土为界。
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意思是,鲁国请求像齐国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意即做齐的附属国。比,比照。关,国家的关隘。侯,指国内有食邑的大官。
曹翙(huì):他书或作“曹刿”、“曹沫”。鲁庄公:春秋时鲁国君主,前693年—前662年在位。
死而又死:指身危国亡。
生而又生:指身安国存。“宁……宁……”是表示选择的习惯句式。
坛:指上坛,古代盟誓时要积上为坛。
自承:指把剑冲着自己。庄公这样做是表示自己决心同齐桓公拼命。按:他书载此事皆言曹沫劫桓公,与此异。
这两句意思是说,现在鲁国都城离边境只有五十里,也无法生存了。
钧:通“均”。同。
戮于君前:死在您面前。意思是和您同归于尽。
陛:殿或坛的台阶。
改图:另作商量。
毋或进者:谁也不要上去。毋,不要。或,语气词。
汶:水名,泰山一带水皆名汶,靠近齐国。
这几句,前人以为有讹误与衍文。或以为当作“人将劫君而不知,不可谓智”(毕沅说,《太平御览》所引如是),或以为当作“人将劫君盟而不知,不可谓智”(***说)。其实文自可通。特:仅,只是。不盟:指不订立“去鲁国五十里”为界的盟约。这几句意为,别人只是想劫持您,并不想跟您订立盟约,可是您对此并不了解,这不能算作聪明。
庄公,仇也:意思是,庄公乃是桓公的仇敌。
贼:与“仇”义近,指外敌。
九合:指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按:齐桓公合诸侯不只九次,这里说九次只是言其次数之多。
壹匡:指齐桓公“一匡天下”。壹,一切,全部。听:听从。
物固不可全也:事情本来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按:前人多以为此句乃下篇《举难》之首句,皆不可信。本书多有这类情况:前篇之末与后篇旨同,当是作者有意为之,以加强各篇之间的联系。又:此句是针对上文“失乎前”“后得之”而言,有失有得,故曰“不可全”。
举难【正文】
八曰: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①,舜以卑父之号②,禹以贪位之意③,汤、武以放弒之谋④,五伯以侵夺之事⑤。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⑥,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⑦。故任天地而有余。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⑧,难瞻则失亲;自责以人则易为,易为则行苟。故天下之大而不容也,身取危,国取亡焉。此桀、纣、幽、厉之行也。尺之木必有节目⑨,寸之玉必有瑕瓋⑩。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务而贵取一也。
季孙氏劫公家,孔子欲谕术则见外,于是受养而便说。鲁国以訾。孔子曰:“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
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乎浊。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邪!”夫欲立功者,岂得中绳哉?救溺者濡,追逃者趋。
魏文侯弟曰季成,友曰翟璜。文侯欲相之,而未能决,以问李克,李克对曰:“君欲置相,则问乐腾与王孙苟端孰贤。”文侯曰:“善。”以王孙苟端为不肖,翟璜进之;以乐腾为贤,季成进之。故相季成。凡听于主,言人不可不慎。季成,弟也,翟璜,友也,而犹不能知,何由知乐腾与王孙苟端哉?疏贱者知,亲习者不知,理无自然。自然而断相,过。李克之对文侯也亦过。虽皆过,譬之若金之与木,金虽柔,犹坚于木。
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白圭对曰:“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过桓公也。卜相曰‘成与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相也者,百官之长也,择者欲其博也。今择而不去二人,与用其雠亦远矣。且师友也者,公可也;戚爱也者,私安也。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之也。”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听必有以矣,今听而不复问,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桓公得之矣。【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选拔、任用人个能求全责备的道理。文章以古代圣贤尚有受人诋毁之处为例,说明“以全举人固难”乃是“物之情”。通过文中所举的孔子受养于季氏、白圭论魏文侯置相、齐桓公任用宁戚等事例,可以看出,文章主张在选拔任用人方面应该责人宽,责已严;对于一心建立功名的人,不能要求他们一举一动都符合原则;应该从众人中广泛地选取人才,贵在取其所长;不应该“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文章所反映的人无完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及不以小恶掩大德的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注释】
①人伤尧以不慈之名:即“人以不慈之名伤尧”。尧**与舜而不与子,所以有人以“不慈”之名诋毁他。伤,诋毁。
②舜以卑父之号:即“伤舜以卑父之号”,“伤”字承上文而省略。下三句与此同。按:《庄子·盗跖》谓“尧不慈,舜不孝”。又《韩非子·忠孝》谓“瞽叟为舜父而舜放之”。所以这里说有人以“卑父”之号诋毁舜。
③禹以贪位之意:舜推荐禹为继承人,舜死后,禹避舜之子于阳城,而天下百姓却跟从禹,禹这才继承了帝位。所以有人诋毁他“贪位”。位,指帝位。
④汤、武以放弒之谋:汤打败桀,桀出奔南方。武王伐商,纣兵败**而死。所以有人诋毁他们放、弒其君。放,逐。弑,下杀上。
⑤五伯:即“五霸”。
⑥以人:指按一般人的标准。
⑦饰:通“饬”。正,严整。
⑧难瞻:义不可通,疑当作“难赡”(依毕沅校说),难以满足要求。赡,供之使足。
⑨节目:树木枝干交接之处为节,文理纠结不顺的部分为目。
⑩瑕瓋(zhè):玉上的斑点。瓋,指玉上的斑点。
务:事务。取一:指取其长处。
季孙氏:春秋时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此当指季平子。《史记·孔子世家》:“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故下文言孔子“受养而便说”。劫公家:把持鲁国公室政权。
谕术:即“谕以术”,以道理使之晓谕。见外:被疏远。
便说:便于劝说。
訾(zǐ):毁谤非议。
螭(ch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龙之属。
中绳:指符合规则、原则。
濡(rú):沾湿。
季成:魏文侯弟。
翟璜:又作“翟黄”。
李克:战国初期人,子夏的学生,仕于魏。
乐腾与王孙苟端:都是魏文侯之臣。
进:举荐。
理无自然:不会行这样的道理。无自,无从。然,这样。
“自然”上当脱“理无”二字(依俞樾说)。
金虽柔,犹坚于木:这是比喻说法,喻李克之过较文侯之过为轻。
卜:选择。孰:哪一个。
去:离。
用其雠:指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初辅佐公子纠,曾箭射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即位后(即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所以这里说“用其雠”。雠,仇。
师友:指任用师友为相。师友指上文提到的子夏、田子方。
戚爱:指任用弟弟与所宠爱之人为相。戚,近亲,此指弟弟,即上文的季成。爱,所宠爱之人,此指上文的翟璜。
私安:私利。
羽:用如动词,辅佐的意思。
宁戚:即宁速。干:谋求官职。
任车:装载货物的车子。任,装载。
郭:外城。
辟:躲避。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这里用如使动,使……躲避。
爝(jué)火:小火把。
饭牛:喂牛。
后车:副车,侍从之车。
争:劝谏。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