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霁:(音记)雨过天睛。
[译文]
雨后刚放晴,
秋风送来阵阵寒意;
书房里更加凉爽,
灯火旁读书的时光更长。
《七夕》①
庭下陈瓜果②云端望彩车③
争如④郝隆子⑤只晒腹中书
[注释]
①七夕:旧历七月初七。
②陈瓜果:据《荆楚岁时记》载,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
女在院子里摆瓜果,向织女星乞求智慧灵巧。
⑧彩车:(车音居)牛郎织女会面时乘的车子。
④争如:怎么比得上。
⑤郝隆子:晋朝郝隆。农历七月初七,人家晒衣物,
隆卧于庭中,人问他作什么,他答:晒我腹中书。
[译文]
七夕时节堂庭下摆上瓜果,
向云端遥望牛郎织女相会的彩车;
倒不如象那郝隆子,
卧在堂前晒晒肚子里的书籍。
《登山》①
九日②龙山③饮黄花④笑逐臣⑤
醉看风落帽⑥舞爱月留人
[注释]
①《登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原题为《九日龙山
饮》。
②九日:指重阳节,旧历九月初九。
③龙山:在湖北江陵县西北十五里。
④黄花:指菊花。
⑤逐臣:遭到放逐的朝臣。
⑥风落帽:晋朝桓温带着一班幕僚游龙山,其中有一
个叫孟嘉的(桓温的参军)喝醉了,他的帽子被风刮掉了,
他自己还不知道,桓温让孙盛写诗来嘲笑他。
[译文]
重阳节登上龙山饮酒,
菊花嘲笑我是逐臣;
喝醉了酒看着风吹落帽,
对月起舞更舍不得离去。
《对菊》①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②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③
[注释]
①《对菊》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原题为《九月十日即
事》,作于前首《九日龙山饮》之后的九月初十日。李白九月
初九登龙山,兴犹未尽,第二天再登龙山对菊而作。
②觞:(音伤)古代喝酒用的器物,酒杯。
③两重阳: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月十日为“小重
阳”。“两重阳”即指大小两个“重阳”。
[译文]
昨日重阳刚登山,
今天又来这里举起酒杯;
菊花为什么这样苦,
竟遭到两次重阳。
《冬初》
帘外三竿日①新添一线长②
登台观气象云物望中详③
[注释]
①三竿日:“日上三竿”,利用太阳照射竿子倒影的长
短,来测量时间。日上三竿,意思是太阳已经很高了。
②一线长:冬至日以后,白天一天天变长,这里指冬
至后,白天每天长一线。
③详:吉祥,古时“详”和“祥”通用。
[译文]
窗外太阳已升到三竿,
冬至后白昼增添一线长;
登上高处望气象,
观看云彩万物呈现着吉祥的征兆。
《季冬》
时值嘉平①候年华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②已先开
[注释]
①嘉平:指阴历十二月。秦始皇把腊月改名嘉平月。
②梅蕊:梅花**。
[译文]
时节已到了腊月,
年岁又在催人老;
长江以南先有暖意,
梅花早已开放。
《除夜》
冬去更筹尽①春随斗柄②回
寒暄③一夜隔客髩④两年催
[注释]
①更筹尽:更筹,古时夜间计时之器。更筹尽,指一
夜过去。这里泛指一年。
②斗柄:即北斗七星的柄,随季节的变化,其方向有
变化。
③寒喧:客套,问寒问暖,指谈家常。
④髩:即鬓
[译文]
一年的最后一夜就要过去,
春天随着北斗星的转动又来临;
在闲谈中虽只隔了一夜,
两年岁月的更替催使人的鬓发又白了许多。
《弟子规》
《弟子规》全书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个部
分。
下面我们按原文顺序分五个部分作一简单批注,供分
析批判时参考。
(一)
[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①: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
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是孔老二的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
长;还要克制自己,谨慎诚实地按礼的要求去做;要广泛
地爱统治阶级,亲近有“仁德”的人。在努力实行的同时,
要分出精力放在学习典章文献上。
[注释]
①圣人指孔老二。孔老二说:“弟子入则孝,出则
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二)
[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
父母叫你,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干什么,
行动不能懒惰。父母教训你,必须恭恭敬敬地听着。父母
责骂你,必须顺从地接受。
[注释]
①《礼记·玉藻》:“父母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
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父母呼唤,要立即恭恭
敬敬地答应,手里干着活得马上放下,嘴里吃着东西要赶
紧吐掉,快步向前不能迟缓。)
[原文]
冬则温,夏则凊(音净,寒、凉),晨则省,昏则定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②。
事虽小,勿擅为,苟(如果)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③。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④,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
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亲的被窝,夏天把父亲的席
子搧凉。早晨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睡下。出外要禀
告父母,返回后要向父母问候。居住的地方要固定,所做
的事业不要变动。事情尽管小,不要自作主张,如果自作
主张,就不符合做儿子的礼了。东西尽管小,不能私自拿
了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就会感到伤心。父母喜
好的,要尽量设法准备好,父母厌恶的,要谨慎地去掉。
身体有了损伤,会使父母忧虑,行为品德不好,会给父母
丢脸。
[注释]
①《礼记·曲礼》:“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
定而晨省。”
《二十四孝》记载:东汉黄香,九岁丧母,就知尽孝,
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亲的被窝,夏天把父亲的席子搧
凉。
②《礼记·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③《礼记·坊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
财也,示民有上下也。”(父母活着,做儿子的不能独立自
主,不能有自己的财产,以表示有上下的分别。)
④《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子
女身体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块皮肤,都得自父母,不能毁
坏和伤害,孝就从这里做起。做官,行先王之道,扬名后
代,光宗耀祖,这是孝的最终目的。)
[原文]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①。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②。
[译文]
父母疼爱我,尽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憎恶我,还能做
到孝,才是真孝。父母有过错,要规劝,使改正错误。规
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柔声细气。父母不听,等父母高
兴时再规劝,要哭叫着规劝;父母生气了,抽打你一顿,
也要毫无怨言。
[注释]
①《二十四孝》记载:虞帝舜的父亲,听了舜的后娘
的坏话,要杀舜。舜力尽孝道,感动了上天,感动了父母。
尧认为舜是贤人,就把帝位传给舜。
②《礼记·内则》:“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
泣而随之。”
《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
不入,起敬起孝,说(同悦)则复谏。……父母怒不说,而
挞之流血,不敢疾怒,起敬起孝。”
[原文]
亲有疾,药先尝①,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②,居处辨,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③。
[译文]
父母有病吃药,子女要先尝,不分白天黑夜在床前侍
候。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在守丧期间应经常悲泣,夫
妇不同居,不喝酒吃肉。办丧事要竭尽礼节,祭祀要心诚。
对待死去的人如同对活着的人一样。
[注释]
①《礼记·曲礼》:“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
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②《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三年之丧吊乎?’
子曰:‘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君子礼以饰情。三
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曾参问:“三年守孝期间可
以去吊唁别人吗?”孔丘说:“在三年守孝期间的头十三个
月,不能和大伙呆在一起,不能和人一起活动,君子还要
按礼的规定穿孝衣,以表示哀悼。在这三年守孝期间还去
吊唁别人,不就是假的了吗?”)
③《论语·为政》:“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父母活着,依礼侍奉他们;父母死了,按礼埋
葬他们,祭祀他们。)
《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①。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音敏,消失)。
[译文]
作哥哥的讲友爱,作弟弟的知道恭敬,兄弟和睦,孝
就在其中了。彼此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从哪里产
生呢?说话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注释]
①《礼记·祭礼》:“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
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
矣。”(一说话就想到父母,这样就不会用恶言骂人,人也不
会用忿恨的话回击自己,自己就不会受污辱,也不会使父
母丢脸,这样就做到孝了。)
[原文]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音现,显露)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①。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②。
[译文]
不管吃、喝、坐、走,都应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
长辈叫人,要立即帮着去叫,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先到。
对长辈不能叫名字,在长辈前不能显露自己的才能。路上
遇见长辈,马上迎上前去作揖行礼,长辈不说话时就后退
恭敬地站着。见到长辈时,如果骑着马要立即下马,坐在
车上要下车,长辈过去后还须站在一旁目送一百多步。长
辈站着的时候,小辈不能坐,等长辈坐下,命令你坐时才
能坐。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低到听不见,就不合
适了。到长辈那里要快步上前,退出来时步子要慢。长辈
和你说话,要站起来回答,眼睛不能东张西望看别的地
方。
[注释]
①《礼记·曲礼》:“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
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见到父亲的
朋友,没有命令你前进就不能前进,没有叫你后退就不能
后退,没有问你话就不能说话,这就是孝子的行为。)
《礼记·内则》:“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
②《礼记·曲礼》:“毋侧听,毋曒应,毋淫视,毋怠
荒。”(不能侧着耳朵听长辈说话,不能用号叫声回答长辈,
眼睛不能东张西望,不得怠慢。)
[原文]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①。
[译文]
事奉叔伯等父辈如同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事奉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