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元曲三百首 佚名 3603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做过杭州路吏,死后火葬于西湖灵芝寺。他是元代后期著名的杂剧作家,《录鬼簿》说他“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他写过杂剧十八种,今存《倩女离魂》等八种。但散曲却写得不多,收在《全元散曲》里的,只有六首小令和两个套数,风格清丽,很象他《倩女离魂》中的曲文。

小令

[双调]折桂令

梦中作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①,赋罢高唐②。风入罗帏,爽入疏棂③,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④,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说明】

写梦中幽会,醒来还如见其人,如闻其香。惝恍迷离,芳艳**,仿佛李商隐的无题诗。末三句尤见一往情深。【注释】

①歌罢钱塘:这句用苏小小故事。苏小小为南齐钱塘名妓,《春渚纪闻》一书记载她的《蝶恋花》词一首,词中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的句子。

②赋罢高唐:《高唐赋》,战国时楚人宋玉作,写楚襄王游高唐,梦中与神女欢会事。

③疏棂(línɡ灵):窗格大的窗户。

④缥缈见梨花淡妆:自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里以梨花形容妇女的淡妆。缥缈,仿佛,隐约。

前调

旅怀*弊裘尘土压征鞍①,鞭倦袅芦花②。弓剑萧萧③,一竟入烟霞④。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⑤。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高寒,呀呀雁落平沙⑥。曲岸西边,近水涡、鱼网纶竿钓艖⑦。断桥东下,傍溪沙、疏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说明】

写秋日旅况的词曲,宋元以来相当的多。柳永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他的[卜算子]“江枫渐老”、[戚氏]“晚秋天”、[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等,都情景交融地写出了游子的羁旅愁怀。《董西厢》写张生告别莺莺赴京应试,在曲里发展了这种手法,卷六[仙吕调、点绛唇缠令]至[尾声]一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人眼中的秋晚野景,给了元代剧作家和散曲家不少启发。郑光祖本人就一再袭用这种手法。除了这首[折桂令]以外,他的名作《倩女离魂》第二折写离魂私奔,也是明显的例证。

这首曲写秋日傍晚,一个天涯游子来到了山边水涯的一座荒村,凄凉的景物,触起了他凄凉的情怀。“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可谓点题之笔。其实凄凉的不是景物,而是离人的心情。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画面的凄清,用字的雅丽,音调的谐婉,给人以艺术上精美的感觉。郑光祖属于清丽派曲家,但这首曲多用衬字和复杂多变的句法,淋漓尽致地抒发离情,和张可久等诗词化的清丽派作品是不同的。

古代有的选本把这个曲子算作白无咎的作品,但根据它和《倩女离魂》风格十分接近这点来看,毋宁说是郑光祖的作品更好些。【注释】

①弊裘尘土压征鞍:写游子风尘憔悴:他衣裘破弊,尘土满身地骑在马上。

②鞭倦袅芦花:写游子精神疲惫,他懒得举起马鞭,让它象芦花那样摇动着。

③萧萧:萧条。

④一竟:一直。

⑤“动羁怀”三句:意说西风中的禾黍,秋水上的芦苇,都触动他羁旅的情怀。

⑥高寒:指天空。

⑦水涡:水流旋转的地方。纶竿:钓鱼竿。

范康

范康,字子安,杭州人。能词章,通音律,《录鬼簿》说他编《杜子美游曲江》杂剧,“一下笔即新奇”,可惜已佚。今存《竹叶舟》一剧。散曲只存小令四首,套数一套,内容偏于消极避世。小令

[仙吕]寄生草①

酒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埋万丈虹蜺志②。不达时皆笑屈原非③,但知音尽说陶潜是④。

【说明】

范康留下的四首[寄生草],总题为“酒色财气”,这是其中第一首。它肯定长醉不醒、忘怀世事的态度,显然是作者愤世嫉俗的语言,以嬉笑怒骂出之。《尧山堂外纪》以此曲为白朴作,误。【注释】

①寄生草:仙吕宫中的曲调,句式:三三、七七七、七七,共七句五韵。第一,六句不用韵,中三句要鼎足对。

②“糟腌两个功名字”三句:意思是在醉中可以忘怀一切。糟,酒糟。醅(péi培),尚未过滤的酒。,做酒用的酒母。糟,醅、,意都指酒。虹蜺志,远大的志向。

③不达时皆笑屈原非:届原曾说:“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终于自投汨罗江而死。这句意说屈原不随众人共醉是不达时务,是错了。这是一种愤慨的话。

④但知音尽说陶潜是:陶潜性喜饮酒,写了许多首饮酒诗,因此作者引他为知音。

曾瑞

曾瑞,宇瑞卿,号

褐夫,河北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后移家杭州。《录鬼簿》说他“神采卓异”,“志不屈物”,不愿出仕,优游于市井。他工画山水,学范宽;又善隐语,工小曲。著有散曲集《诗酒余音》,今已佚;杂剧《才子佳人误元宵》尚存。

小令

[南吕]骂王郎过感皇恩采茶歌①

闺中闻杜鹃[骂玉郎]无情杜宇闲淘气②,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③,愁无际?[感皇恩]帘幕低垂,重门深闭。曲阑边,雕檐外,画楼西。把春酲唤起④,将晓梦惊回。无明夜,闲聒噪,厮禁持⑤。[采茶歌]我几曾离、这绣罗帏?没来由劝我道“不如归”!狂客江南正着迷,这声儿好去对俺那人啼。【说明】

这是一首闺情曲。把杜鹃“声声聒得人心碎”的情景,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这是散曲表现手法的特征:比较直露,比较铺张。诗词就不是这样,它们比较注重含蓄和精炼。

结尾四句埋怨杜鹃找错对象,说它应该把“不如归去”的声音,向着在“江南正着迷”的“那人”啼才对;更深一层地写出盼望“那人”早日归来的心情。【注释】

①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南吕宫带过曲,由骂玉郎、感皇恩、釆茶歌三支曲子组成,它们都不能单独用作小令。句式:骂玉郎是**七、三三三,共六句六韵;感皇恩是四四、三

三三、四四、三三三,共十句五韵(第三、四、六、八九句可不用韵);采茶歌是三三七、七七,共五句五韵。

②杜宇:鸟名,即杜鹃。古代传说:蜀王杜宇,号望帝,失帝位后死去,魂化杜鹃鸟,鸣声悲切,好象说“不如归去”。

③就里:一般作原因、情况讲。这里指内心的思想感情。

④春酲(ɡ呈):酲,喝醉了酒神志不清的样子。曲中的背景是春天,故称“春酲”。

⑥厮:相。禁持:摆布,折磨。从“曲阑边”到这一句,是说杜鹃整天在外面啼唤,把人烦死了。

[中吕]山坡羊

自叹南山空灿,白石空烂①,星移物换愁无限②。隔重关,困尘寰,几番眉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闲,一梦残;干,两鬓斑。【说明】

本篇感叹政治上的不遇。年华逝去,两鬓全斑,而与朝廷还隔着重重的关口,被困锁于尘寰,所以感到既伤心,又惭愧。从这首曲,可以看到这位“洒然如神仙中人”(《录鬼簿》)的曾瑞的另一面。封建时代啸傲烟霞的文人,大都有这种矛盾的心情。【注释】

①“南山空灿”二句:春秋时代的宁戚想得到齐桓公的进用,扮作商人,晚上在城门外歇宿。等到齐桓公开城门迎接宾客,宁戚就在车下喂牛,敲着牛刀唱道:“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到了,认为他是个不平常的人,就用车把他载回去,授以官职。这两句借用宁戚歌的头两句,抒发政治上不遇的感叹。

②星移物换:王勃《滕王阁诗》:“物换星移几度秋”,表示岁月流逝的意思。

套数

[大石调]青杏子

骋怀[青杏子]花月酒家楼,可追欢亦可悲秋①。悲欢聚散为常事,明眸皓齿,歌莺舞燕,各逞温柔。

[幺篇]人俊惜风流,欠前生酒病花愁。尚还不彻相思债,携云挈雨,批风切月②,到处绸缪。

[催拍子]爱共寝花间锦鸠,恨孤眠水上白鸥。月宵花昼,大筵排回雪韦娘③,小酌会窃香韩寿④。举觞红袖,玉纤横管⑤,银甲调筝,酒令诗筹。曲成诗就,韵协声律,情动魂消,腹稿冥搜⑥。宿恩当受⑦。水仙山鬼,月魅花妖,如还得遇,不许干休⑧。会埋伏未尝泄漏⑨。

[幺篇]群芳会首,繁英故友⑩,梦回时绿肥红瘦。荣华过可见疏薄,财物广始知亲厚。慕新思旧,簪遗佩解,镜破钗分,蜂妒蝶羞。恶缘难救,痼疾长发,业贯将盈,努力呈头。冷飡重馅。口刀舌剑,吻搠唇枪,独攻决胜,混战无忧。不到得落人机彀。

[尾]展放征旗任谁走,庙算神机必应口。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说明】

这套曲写书会才人的生活。“花月酒家楼,可追欢亦可悲秋”。他们在歌楼酒馆中的生活,既有欢乐,也有悲哀: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围绕着这一中心思想,作品分别展开了“追欢”一面和“悲秋”一面的具体描写。[青杏子]至[催拍子]前篇,写书会才人欢乐的一面是:和这些聪明美丽的歌妓们在一起,相悅相爱;月宵花昼,歌筵舞席,有说不尽的风流况味。[催拍子][幺篇]写他们悲哀的一面是:人情冷暖,一朝失意,会遭到某些人的抛弃,饱受凄凉。从“口刀舌剑”至尾声,则是对以笔杆为武器的战斗生活的自豪。

这篇作品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宋元时代书会才人生活和思想的一些基本情况。他们和生活在底层的女艺人在一起,为她们创作演出的脚本,和她们结下不解之缘,这打破了封建文人读书应举的常规,是有进步意义的。他们对自己创作的自豪

,乃是因为这些创作一定程度上适合群众需要,为群众所支持的原故。但是,花月场中的生活,无疑带有浓厚的放纵性和享乐性,这不仅在当时有其局限,而且对后来也产生不良影响。【注释】

①“花月酒家楼”二句:意思说,歌楼酒馆中和歌妓们交往的生活,有快乐,也有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