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结束后,穆王叫偃师把假人拆开,看看它体内有些什么东西。拆开一看,里面有肝、胆、心、肺、肾、胃、肠等,但它们都是用皮、木、胶、漆和各色颜料制成的;筋络、骨头、皮肤、牙齿、头发等,也都是假的。但不是仔细观看,是发现不了的。拆完后,偃师又把这些东西重新装上去。装完后。那人眨了眨眼睛,又变成可以活动的“人”了。
穆王觉得这玩意实在太新奇、太有趣了;他叫偃师将假人的心脏取出来,结果它就不能开口说话了;取出它的肝脏,它的双眼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走,它就不能走路了。
观看到这里,穆王赞叹道:“啊,人工是多么灵巧神妙啊,简直可以跟创造万物的天帝相比了!”
前车之鉴
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可以引以为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作其后的教训。贾谊是西汉时的洛阳人。他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当他十八岁的时候,他所写的文章就已经远近驰名了。
汉文帝听说贾谊很有才学,于是他就特别派人把贾谊请到京都担任博士。那时,贾谊才二十岁。
有一次,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讲述治理国家的道理说:“秦朝的时候,宦官赵高教导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单教他怎样去处决囚犯,所以胡亥所学习的,不是斩杀犯人,就是怎样灭族。秦始皇死后,胡亥当上了皇帝。他在即位的第二天就杀人,有人用忠言劝告他,他认为是诽谤;有人向他呈送治国安民的计策,他认为是妄言。他杀起人来,简直就像割草一样。那么,难道胡亥天生就是这样残暴的吗?不是的。这完全是教导他的人教得不合理,才造成的恶果呀!俗语说:‘不熟悉做官的,只要看看他所办的公事成绩如何,就可以知道了!’俗语又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到前面的车子倒下来。后面的车子就应该作为警戒!秦朝灭亡的前车之覆,应该作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呀!”
汉文帝看了上书,认为贾谊讲得很有道理,不久便把贾谊升为大夫。
后来,汉文帝想继续提拔贾谊,却遭到绛侯周勃等人的反对。于是汉文帝派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后又调任梁王太傅。贾谊一直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千金市骨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
从前有个国王喜爱千里马,到处张贴布告:“本王愿以千金高价买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了,却连一匹好马都没买到,国王心中很苦闷。
国王身边的一个侍臣,就向国王请求:“给我一千两黄金,我去替国王买千里马。”国王很高兴地答应了。
侍臣带上重金,到处打听千里马。三个月过去了,他果然打听到一匹可以日行千里的好马。可是等他赶到那里时,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侍臣觉得很惋惜。不过,他决定用五百两黄金买下千里马的尸骨。
他把千里马的尸骨带回来送给国王。国王见他花重金买回来的却是一堆马骨头,很
生气,就怒气冲冲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不是你买的马骨头。”
侍臣劝国王息怒,心平气和地说:“国王,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为什么三年了,您却得不到呢?是人们不相信您是真心喜爱马,并愿出高价来买。现在我用五百金高价买了一堆马骨头,消息一传开,天下人就会知道您爱马是真心的,这样还怕没有活千里马给您送来?”
果然不出所料,事后不久,果真有人来献千里马。不到一年,国王就得到三匹千里马。
千钧一发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极其危险。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
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在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不能取上来了。所以,你反叛汉朝,就如这缕头发一样危险啊!”
枚乘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作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侯国谋反,结果被平灭。“千钧一发”这条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千里鹅毛
“千里鹅毛”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沔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
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一根鹅毛。缅伯高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皇帝。他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可到了沔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皇帝听后,饶了缅伯高。
千虑一得
虑:考虑。得:得当,正确。愚笨的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
枚乘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作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侯国谋反,结果被平灭。“千钧一发”这条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千虑一得
虑:考虑。得:得当,正确。愚笨的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现在一般用为发表意见后表示自谦的话。
晏婴是齐国的大夫。他的父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晏婴为人正直,当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以致上至君主、下至百姓,都对他很尊敬。
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晏婴没有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而特殊款待,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当然,他这顿饭没有吃饱。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贫困,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
说罢,景公命人向晏婴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宾客之用。不料,晏婴不愿接受,叫来人带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
肯收下。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晏婴对来人说:“请禀报大王,我并不贫困。大王给我的俸禄,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接待宾客之用,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所以,我不能再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为难,对晏婴说:“相国,我是奉命办这件事的。您这次又不愿接受,叫我如何去回报大王呢?”
晏婴想了想,说:“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进宫,让我当面向大王辞谢。”
晏婴见了景公,感谢他对自己的厚爱,表示作为一个臣子,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过多的财富,请求他不要勉强他接受额外的赏赐。
景公听了这番话。对晏婴更敬重了,但还是要把千金赐给他。景公还举了一个例子:“齐国以前的贤相管仲,为齐桓公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第一个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赏给他许多封地,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晏婴为什么要推辞呢?”
晏婴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圣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失误;笨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也许管仲考虑这件事有失误,而我虽然笨,这件事处理得可能正确。”
景公听他说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罢。
千人所指
“千人所指”又称“千夫所指”。“千人”是指许多人;“指”是指责,比喻品行恶劣,触犯众怒。受到众人的指责。
西汉时,年轻美貌而又善于奉承的侍臣董贤,受到汉哀帝的宠幸。哀帝每次外出,总要与他同乘一辆车;在宫内,一刻也少不了他,简直是与他形影不离。
董贤得宠后,他的家人也跟
着享福:妻子被召进宫内享乐,妹妹被选为妃子,父亲封侯赐爵,岳父和小舅子也当了高官。哀帝还特地为他造了一座富丽的住宅,宅内装饰极其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绵缎包裹;四方进贡的宝物,宁愿自己用差一些的,而把最贵重的赐给董贤。
尽管如此,哀帝觉得对他还不够好,想找机会封他为侯。不久,机会终于来到了。
哀帝没有儿子,又体弱多病,东平王和王后串通起来搞迷信活动,暗地里诅咒他早日死去,东平王好即位称帝。不料,这件大逆不道的事被两个朝臣知道了,他们联名写了一道奏章,通过太监宋弦向哀帝告发。结果,东平王畏罪自杀,王后被处死。
事后要论功行赏,有人迎合哀帝心意,建议把通过太监宋弦送奏章改为通过董贤送,这样,便可封董贤为侯。哀帝听了大喜,亲自起草了一道诏书,把董贤和那两个朝臣一起封为侯。诏书下达后,丞相王嘉和御史大夫贾延竭力加以反对。他们建议让朝官讨论,董贤在揭露这一阴谋中是否有功、该不该封侯。哀帝心虚,不敢这样做,只好把这件事搁起来再说。
公元前二年,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哀帝以傅太后有遗命为名,加封给董贤二千户。王嘉接到诏书,把它封起来退给哀帝,并又进行劝谏。他在奏章中写道:
“董贤靠着陛下的宠幸,骄奢放纵,毫不收敛,恶名远扬,引起四方公愤。俗语说,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为他今后的下场寒心。望陛下考虑到祖宗创业的艰难,别再这样做了!”
王嘉这一行动,极大地触怒了哀帝。哀帝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杀,王嘉严辞拒绝,在狱中绝食身亡。哀帝治死王嘉后,没有人再敢向他直言进谏了。于是他任命董贤为三大公之一的大司马,这时董贤才过二十二岁。
从此,董贤操纵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过他才能给哀帝,连新任的丞相对他也惧怕三分。他的权势越来越大,几乎要和哀帝平起平坐了。
但是,董贤的好景不长,这种状况继续了一年多时间。
公元前一年哀帝病死,董贤失去靠山,王太后罢了他的官。被罢官的当天,董贤就和他的妻子自杀;抄没的家产变卖下来,竟达四十三万钱。
千万买邻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住要好邻,好邻居的难得与可贵。
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有一次,吕僧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为南衮州。让他光耀一下门庭。
吕僧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因公会客时,连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准进入客厅。一些近亲,以为有了吕僧珍这样的靠山,可以不再做买卖,到州里来见他,以谋取一官半职。吕僧珍耐心说服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吕僧珍住宅的前面。有一处他属下的官舍,平时出入的人很多。有人建议他要那个属下到别处去办公,把官舍留下来住。吕僧珍严辞拒绝。表示决不能把官舍作为私人的住宅。
吕僧珍这种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到南衮州后,特地把吕僧珍邻家的一幢房屋买下来居住。
一天,吕僧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
宋季雅回答说:“共花了一千一百万。”
吕僧珍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要一千一百万。怎么会这么贵?”
宋季雅笑着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一千万是买邻居。”
吕僧珍听后想了一会儿才明白。
千载难逢
载:年。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十五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中央最高教育机构的教师),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中央司法部门的副长官)。
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崇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以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一些前朝的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古人认为五岳(五大名山)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
禅”。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举行过这种**。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做有杰出贡献的帝王。
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掌握全国官吏升降、调动等的机构的副长官)。
前功尽弃
尽: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的功劳和努力全部废弃掉。
战国后期,秦昭王为了一统天下,重用大将白起。白起经常带兵出征,先后打败了韩国和魏国。斩杀韩、魏两军的首级达二十四万颗之多。此后几年,秦军又经常在韩、魏的国土上出现,占领许多城池,夺去无数人的性命,使韩、魏两国百姓不得安宁。
公元前二八一年,秦昭王又派白起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有个名叫苏厉的游说之士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周赧王说:“如果大梁被秦攻占,周朝就将危险了!”
周赧王是东周的国王。当时周已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赧王名义上是天子,实则寄居西周,各诸侯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而对周威胁最大的就是秦国。赧王听苏厉这样说,惊慌不已,忙问他该怎么办。
苏厉献计道:“为今之计,应派人去劝阻秦将白起发兵。”
赧王赶紧向他请教,应该怎样劝说白起。苏厉胸有成竹地说:“可以派人这样对白起说:您大破韩、魏之师,杀了魏国的大将师武,又在北方夺取了赵国的蔺和离石(均在今山西境内)等地,立下的战功可说够大够多的了。现在您又将经过韩国去攻打魏国,这样有危险。如果一旦攻打失利,那么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劝您还是称病不出的好。”
白起听了,果然停止了进攻魏国的军事行动。白起最后的命运很可悲,他因与秦王、相国范雎的意见不合,反对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被逼自杀。
黔驴技穷
黔:地名,今贵州一带。技:技能,本领。穷:尽,完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黔地的驴子用尽了本领。比喻本领有限,并且已经使完。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个好奇的人就用船运来了一头毛驴。因为不知派它什么用场,便把它放牧在山脚下。
山里的老虎发现了这头毛驴,觉得它看上去很高大,不知道它有些什么本领,不敢靠近它,只是远远地躲在树林里,偷偷地观察它的动静。
过了一些时间,老虎放大了胆子,走出树林,一点一点地靠近毛驴,再仔细地瞧瞧它,但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一天,毛驴突然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一大跳,以为它要来吃自己了,急忙逃得远远的。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过了几天,老虎又靠近毛驴,发现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对它的叫声也听惯了。于是,向毛驴靠得更近些,在它面前转来转去,结果还是平安无事。
后来,老虎靠毛驴更近了,甚至碰撞毛驴的身子,故意冒犯它。毛驴终于被惹得发怒,用蹄子去踢老虎。
这一来,老虎反而高兴起来了。它估计驴的技能就这么一点儿,没有什么可怕的,便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咬断了毛驴的喉管,美美地吃个饱,才高高兴兴地离去。
前倨后恭
倨:傲慢。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先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前后态度不同。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游说各国,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秦,在诸侯国中影响很大。
苏秦最初曾和魏国人张仪一起随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就开始游说。他先去了秦国,秦王没有理他。苏秦把所带盘缠花完了,衣衫不整,满面羞愧地返回家中。
他出外游说了几年,却一事无成地回到家中,父母、妻子、兄嫂,没有一个看得起他。父母埋怨他整天在外溜达,不务正业。妻子和嫂子也挖苦他:“一门心事外出游说,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饥肠辘辘的苏秦真想吃一碗热乎饭,嫂子冷鼻子冷脸地说:“没饭给你吃。”
苏秦受到家人的白眼,非常伤心,从此闭门不出,发愤读书,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来。
几年之后,苏秦自觉学识大长,遂前往赵国,游说赵王,赵王很赏识他,封他为武安君,赠他兵车一百辆、锦缎一千匹、黄金二十万两,让他去各国游说,共同抗秦。从此,苏秦声名显赫。
一天,苏秦路过洛阳,他父母兄嫂听说了,急忙洒扫房屋,请鼓乐,设酒席,赶到了三十里外的地方迎接他。苏秦的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只敢侧耳听他说话;哥哥嫂嫂对他也很恭敬。嫂子跪在地上向他赔罪。
苏秦看到这个场景,笑着说:“嫂子,从前你那么傲慢,连饭都不给我吃。今天为何如此谦恭?”
苏秦的嫂子毫不掩饰地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了,又有钱了。”苏秦感慨万端,自语说:“同是一个苏秦,穷困的时候没人理我,父母也不把我当儿子;富贵了,有钱了,大家都来奉承
我!哎!金钱和地位,难道就有这么大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