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秦朝起,国家就设立了音乐官署,称为乐府。到汉武帝时,乐府的规模已很大,掌管朝会宴请、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同时收集民间的诗歌和乐曲。
当时有位名叫李延年的宫廷乐师,他父母兄弟都当乐工,妹妹也是一位歌伎。
李延年很受武帝赏识,经常在武帝面前边唱歌边跳舞。有一次,他动情地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歌词的意思是:北方有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她是绝代佳人,全城、全国的人看了她,都为之倾倒。这种倾城倾国的美人再也难能见到。
汉武帝听了很感兴趣地问李延年:“难道世上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
李延年还未回答,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笑着说道:“有这样的佳人啊,她就是李乐师的妹妹呀!”
武帝立即传令,把这位佳人带进宫来一看,其美貌果然举世无双,于是将她留在身边,称为李夫人。李夫人不仅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受武帝宠爱。
不幸的是,李夫人在武帝身边的时间不长,就患了绝症去世。武帝非常悲痛,把她的画像悬挂在宫里,以示怀念。
青云直上
“青云”,青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的职位直线上升。
战国时,魏国的范雎很有才干,想在国君手下谋个一官半职。因为家里穷,没有活动费用,只好先在中大夫须贾那里当差。
有一年,须贾奉魏昭王之命出使齐国,范雎随同前往。他们在齐国耽搁了几个月,办的事还没有结果。齐襄王听说范雎口才很好,就叫人赏给他一些黄金和酒,范雎不敢收受,但须贾知道后却以为范雎做了不利于魏国的事。后来回到魏国,就把这件事报告了相国魏齐。魏齐大怒,叫门客将范雎的肋骨打断,牙齿打落。范雎装死,被丟在厕所里,靠了看守人的帮助才逃出厕所,改名张禄躲藏了起来。不久,秦昭王派王稽出使到魏国,想物色人才。经人介绍,范雎见到了王稽,并秘密乘上他的车逃出魏国,在秦国安顿下来。
范雎依靠自己的才智,很快得到秦昭王的信任。后来,他居然当上了相国。不过,秦国的人只知道他是从魏国来的,名叫张禄。
这时,魏国听说秦国有向韩国和魏国进攻的打算,便派须贾为使者到秦国请和。范雎得知后,决定实施报复。他穿了一身旧衣服,前往宾馆求见须贾,说自己是打短工的。须贾本以为他已死去,见后大吃一惊,有点可怜他,就招待他酒饭,还送给他一件用粗丝织成的袍子。
交谈间,须贾问范雎是否知道秦国的相国张禄,并说张相国是秦王的宠臣,天下大事都由他决定。这回来秦的任务能否完成,也全在张相国,还问范雎是否有人与张相国熟识。范雎说,他家主人与张相国很熟,就是他自己也可以求见张相国。须贾马上请他引见张相国。
范雎取了四匹马驾的大车,亲自给须贾赶着,一直进入相国府。府里的人望见范雎,赶紧回避走开。到了内厅门口,须贾才弄清楚,原来范雎就是张相国。这一惊非同小可,吓得他赶紧剥脱衣服,露出肌肉,跪在地上
用膝盖爬行,请求侍从们代他认罪求情。
一会儿,范雎坐在帐幕中接见须贾,身旁站列着很多随从。须贾磕着头自称“死罪”,并说:“我须贾想不到您能自己冲着青天一直上升。从此以后,我不敢再谈天下的书,不敢再过问天下的政治。我有该煮该烹的死罪,自愿请求放逐到遥远荒凉的地方去。是死是活,听候您的处分。”
范雎历数了他三条罪状,并说今天饶了他,是因为那件粗丝织的袍子,以及老朋友恋恋不舍的情义。说完,下令撤去接见的排场,叫须贾回去。
请君入瓮
君:您;瓮:一种瓦器。请你进入瓮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高压的恐怖政策,并且奖励告密。假如告密者所举发的事是真的,武则天就给他升官晋级;如果是诬告,也不会受到处分。因此,告密的人越来越多。
也正因为武则天采取这种政策,所以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想尽办法诬陷政敌,并不断改进刑具来逼迫人犯认罪。这些酷吏中,最有名的要数大臣周兴和来俊臣了。然而,武则天对这些酷吏也不过是加以利用,当他们没有利用价值时,便也劫数难逃。
有一次,酷吏周兴被人密告伙同别人谋反,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件案子,并且定下期限要得到结果。来俊臣一向和周兴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他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一天,来俊臣故意请周兴来他衙中聊天,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不知老兄可有什么新的绝招?”
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时常研究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酷刑来逼供;所以,这一次他也没想到来俊臣是针对自己而发,便很得意地告诉来俊臣说:“我最近发明一种新方法,你只要准备一个大瓮,四周放满炭火烧红,再把犯人放进去,无论他们多么狡猾,也受不了这个滋味,一定会招认的。”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去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生上火。等大瓮已经被炭火烧得通红以后,他便站起身,突然把脸一板,阴鸷地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现在太后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招认的话,那么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大惊失色,知道这次自己绝对无法抵赖,只好俯首认罪。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公元前六六二年,鲁庄公死去。在庄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当了国君。庄公的异母弟弟公子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的家伙,企图自己成为国君,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
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另立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非常不太平。
当时,齐桓公在管仲的协助下,已把齐国治理得相当强盛,并已被周惠王正式任命为侯伯,名正言顺地当了中原霸主。他对于鲁国的内乱自然非常关心。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闵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
国。
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罄竹难书
罄:空,尽。竹:指竹简。书:写。砍尽竹林制成竹简,也难写完。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罪恶太多,无法写完。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又连年对外用兵,使百姓无法活下去,迫使他们揭竿而起,从而到处掀起农民起义。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是翟让领导的义军。它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为根据地,称为瓦岗军。起义军中有许多是渔猎手,勇敢善战。翟让骁勇而有胆略,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早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越国公杨玄感就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他的手下李密,在失败后被捕,但在押送途中逃脱。大业十二年,他投奔瓦岗军,游说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取得对隋军的作战胜利,从而取得了翟让的信任。次年,李密取得全军领导权,称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以及吸引隋朝的文武官员来投奔他,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一种用以晓喻、
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翟让后被李密所杀,这对瓦岗军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大业十四年,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同年,李密入关降唐,但不久因反唐而被杀。
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穷”,竭尽;“黩武”,滥用武力,好战。这个成语表示用尽所有兵力,好战不止。
东吴后期的名将陆抗,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五千人。公元二**年,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三十八岁的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
当时,东吴的朝政非常腐败。孙皓荒淫暴虐,宫女有好几千人,还向民间掠夺;又用剥面皮、凿眼睛等酷刑任意杀人。陆抗对孙皓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多次上疏,劝谏他对外加强防守,对内改善政治,以增强国力。他曾在奏疏中一次陈述当前应做的事达十七件之多。但是,孙皓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
公元二七二年,镇守西陵的吴将步阐投降晋朝。陆抗得知后,立即率军征讨步阐。他知道晋军一定会来接应步阐,因此命令军民在西陵外围修筑一道坚固的围墙。吴将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陆抗总是不许。
等到工事完成,晋军已经赶到西陵接应步阐,陆抗率军击退来援的晋军,再向西陵发起猛攻,很快攻进城内,将叛将步阐杀死。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打败东吴并不容易,因此对东吴采取和解策略:部下掠夺了东吴的孩子,他下令放回;行军到东吴边境,收割了东吴方面的庄稼,就送绢帛给东吴作抵偿;猎获的禽兽已被吴人打伤,就送还东吴。陆抗明白羊祜的用意,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两人还经常派使者往来,互相表示友好。因此,吴、晋一部分边境地带一时出现了和好的局面。
孙皓听说那里的边境和好,很不高兴,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一乡一县尚且不能没有信义,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样做,反而会显出羊祜很有威德,对他没有什么损害。”
孙皓听了,无话可说,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陆抗见军队不断出动,百姓精疲力竭,便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不从事富国强兵,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署不荒怠职守,严明升迁制度以激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警戒百姓,用道德教导官吏,以仁义安抚百姓,反而听任众将追求名声,用尽所有兵力,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这样。敌人没有削弱,而我们自己倒像生了一场大病。”
陆抗还郑重指出,吴、晋两国实力不同。今天即使出兵获胜,也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停止用兵,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这些忠告都听不进去。后来陆抗去世,晋军讨伐东吴,沿着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吴国终于被晋所灭亡。
茕茕孑立
茕茕,孤单的样子。孑,指孤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西晋的名士李密,生下来才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那年母亲被舅父再嫁出去,从此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后来在蜀国当尚书郎(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官员),因文章写得好,颇有点名气。
公元二六三年,魏国攻灭了蜀国。不到两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笼络蜀国旧臣,征召他们到朝廷做官。李密也是被征召的一个,晋武帝要他当太子洗马。
李密主观上是愿意为晋王朝服务的,但客观上因为需要克尽孝道,终养祖母刘氏。因此上表陈情,辞不赴召。他所上的《陈情表》,辞语恳切,笔调婉曲动人。
李密在表中首先陈诉了自己的悲惨的身世:“由于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了,祖母怜恤我这个孤儿,才抚养我长大,我没有叔伯。也无兄弟,门庭衰微,自己得子又很迟。可以说外无可以来往的近亲,内无照应门户的僮仆。只有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无依无靠。经常形影相伴。但祖母又一直疾病缠身,时常睡在床上,需要我侍奉汤药。晋朝建立后,我被举为孝廉,后来又被举为秀才。我都因无人供养祖母而推辞不去。后来下了诏书,拜我为郎中,不久又让我当洗马。郡、县的官府都催我赶任,但祖母的病很重,使我进退两难。圣朝以孝治天下,凡是孤老,都受到朝廷哀怜抚育。如今祖母年事已高,日薄西山(像太阳要没入西山一样),气息奄奄(连呼吸也很困难),能活多久很难预料。我没有祖母,也就没有我今天;祖母没有我,也不能终天年。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我为陛下尽忠的时间还很长,但给祖母尽孝的时间已经很短了,所以恳请陛下允许我终养祖母。”
晋武帝读了《陈情表》以后,深为感动,不再催李密上任。为嘉勉他的孝
心,赐给他两个奴婢,并责成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去世后,李密守丧服终,才去担任洗马等官职。
秋风过耳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某件事漠不关心。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小儿子季札德才兼备,最为寿梦宠爱。寿梦临终前表示,要改变**给长子的制度,让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表示坚决不受王位。于是寿梦把长子诸樊叫来,要他别忘了自己这一遗命。
寿梦去世后,继位的诸樊与弟弟余祭、余睐一起立下誓约:今后王位不再父子相传,而是兄弟依次相传,最后务必让最小的弟弟季札继位。
果然,诸樊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余睐继位。
季札忠心耿耿地辅佐兄长治理朝政,贤名远扬。
余睐临死时,按誓约将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并且真诚地向朝中人说:“父王离世前,我就表明不受王位。做人要行为正派,品格高尚,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像吹过耳的秋风,我对它漠不关心。”
为了彻底表明自己的心迹,季札索性前往自己的封地隐居起来,直到余睐的儿子僚继位后,他才考虑重回朝中,帮助吴王僚治理朝政。
秋毫无犯
(并见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
秋毫,是指兽类在秋天长的细毛,表示细微。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丝毫东西。有时也形容为人廉洁无私。
汉初的诸侯王韩信在未发迹时,被人认为懦弱无能。后来他投奔项梁领导的抗秦起义军,一直默默无闻。改归项羽部下后,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脱离项羽,投奔汉王刘邦。刘邦派他管理粮饷,同样不重视他。后来在丞相萧何的一再推荐下。刘邦才拜他为大将。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问韩信道:“丞相一再谈起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高见指教?”
韩信谦虚了几句后,反问刘邦道:“大王自己估计一下,您在勇敢、仁厚和兵力各方面同项王比,谁强?”
刘邦沉默了好半天,才回答说:“我各方面都不如他。”
于是,韩信具体地分析了项羽的特点,以及项羽的致命弱点,证明项羽名义上虽然称霸天下,实际上却不得人心,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最后,韩信提出了进兵计划:“现在大王如能采取和项王相反的办法,任用天下武勇能干的人。有什么地方不能讨平呢?把天下的城池分封给有功的部属,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呢?我们的军事行动符合将士们要求打到东方去的愿望,有什么敌人打不败呢?再说,大王进入武关的时候。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取消了秦朝苛刻的法令,和他们约定的只不过是不许杀人、伤人和盗窃这三条法律罢了。关中的老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在那里做王的。现在大王如果带兵东进,关中地区只要发一道布告。就可以收复了!”
刘邦听了韩信这番话,非常高兴,只恨遇到他太迟了,立即采纳他的计划,议定各路将领进兵攻击的目标。
求之不得
求:求取。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求取而没有得到,也可解释为求还求不到;也形容有这样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河边有一个采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可用来作菜蔬吃)的漂亮姑娘。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注意和爱恋。她那苗条的身材,使他在梦中也忘不了。但追求她未曾达到目的,心里很苦闷,睡不好觉,只能想象得到姑娘后欢乐的情景。有位诗人用诗歌记录下了这段民间的爱情故事:“雎鸠(一种水鸟)鸣叫着,在河心的小洲上。苗条的好姑娘,哥儿想和她成双。”
这是诗人因见到小洲上有一对对的雎鸠,联想到姑娘是男子的佳偶。接着写道:“水荇菜长短不齐,顺着水流左右采取。苗条的好姑娘,不论是醒来或是梦中都在想念她。追求她没有成功,睁眼想闭眼也在想。漫长的夜相思不断,在床上翻来覆去直到天亮。”
这是写男子追求姑娘未能成功时的苦闷心情。诗人最后想象求得姑娘后美满亲爱的情景:“水荇菜长短不齐,顺着水流左右采取。苗条的好姑娘。弹琴瑟娶她过来。水荇菜长短不齐,顺着水流左右采取。苗条的好姑娘,敲起钟鼓娶她过来。”
求田问舍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胸无大志。
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在其管辖区域内大力革除弊政,老百姓很拥护他。一天,他的故友许汜前来拜访。陈登知道他胸无大志,这次来又是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所以接待时对他很冷淡。
当天晚上,许汜宿在陈登家。陈登并不把他当上宾,所以让他睡在下床,自己睡在上床。许汜对此很不高兴,耿耿于怀。
过了几年,许汜来到荆州,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一次,他与刘表以及前来投奔的刘备在闲谈中评论人物时,谈起了陈登:“陈登此人确有抱负,但待人有点粗豪。”
刘备对陈登不太了解,便问刘表:“许先生的说法对吗?”
刘表为难地说:“说不对吧,许先生
很有见识,不会随便这样评论;说对吧,陈登却又是名重天下的人物。”刘备问许汜道:“先生说陈登粗豪,可有什么根据?”许汜把几年前到陈登那里拜访的事说了一遍。刘备听后说:“先生很有点名望。如今天下大乱,皇帝也失去了住所,人们都指望先生忧国忘家,有救世的志向,而先生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贪图安逸。先生说的话陈登没有什么可以采纳的,只好不理睬先生了。如果我碰到先生,将睡在百尺楼上,而让先生睡在地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