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禁止扰民,厚饷练兵
曾国藩认为,凡是做将帅的人,都应该把不骚扰百姓
作为最高原则;凡是做督抚的人,都应该把不强求索取下
属官员财物作为最高原则。
督抚和下属官员进行接洽交
涉,最频繁、最重要的部门是巡捕、门印、签押三处。因此,曾国藩还特地严格制定了几条相关约法,希望巡捕、门
印、签押三处的办事人员认真听取并牢记在心。
第一,不许凌辱地方州县官员。地方官员无论贵贱贤
愚,都要以礼对待他们。一切轻视怠慢、骄横无礼的态
度,若他人以此对待自己,自己必将无法忍受,自己以此对待
他人,他人也是无法忍受的。以前曾发现督抚经过州县辖
境,其所属的巡捕、门印、签押及委员等人,在见到州县
官员时,都是神色倨傲轻蔑,声色严厉无礼,实在令人痛
恨。现在应该彻底改除这种恶习。凡是见到州县官员及其
文职、武职下属官员,一律以和气、谦逊的态度为主,不
可稍有流露傲慢的神态,而导致出现凌辱地方官员的倾
向。
第二,不准接受他人的钱财礼物。一切爱惜自己名誉
的人,都不许随便向他人索求丝毫。通常收取他人礼物,
起先只是接受茶叶、小菜之类,渐渐地开始接收鞍马、衣
料,接着便是收受金银、古玩。从接受礼物的态度而言,
最初不过是应酬交际、联络感情,渐渐地发展到以含蓄的
方式暗示求取,最后就变为勒索逼迫,公开接受贿赂。今后我处巡捕、门印、签押三处办事人员,务
必请各自爱惜名誉,不允许接收半点礼物。即使是茶叶、
小菜,亲朋好友赠送的小物件。如果不是禀明于我,经过
再三斟酌同意接受的,都一律不许收下。假如有人暗中收
受,隐瞒不报,严重的戴枷锁,加以棒打,轻微的则开除
公职押回原籍。
第三,不准荐举引用个人的亲戚朋友。大凡巡捕、门
印、签押等处,是权势集中的地方,人们畏惧不敢不听从
他们。于是,他们把自己的亲朋故友引荐到各将领的
军队中,或者引荐到各州县的衙门里。即使后来犯有过
失,也可以互相包庇隐瞒,勾结偏袒,为害极大。从这次
警告劝诫之后,一律不准将亲朋故旧引荐到军队和州县衙
门里,也不许各部队、各衙门接收他们引荐来的人员。
以上三条,巡捕、门印、签押三处各写一份,贴在座
位旁显眼之处。如果有人自己觉得做不到这三条,就请趁
早辞职离开;如果继续在此任职,就要谨慎、认真遵守。
“贼匪”(曾国藩对太平军的蔑称)之所以可恶,就是
因为他们**妇女烧杀抢掠,骚扰残害百姓。官兵之所以
可贵,就在于他们拯救安抚百姓。如果官兵骚扰残害百
姓,那么与贼匪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因此,带兵必须是把
禁止骚扰百姓作为最重要的准则。百姓最害怕的,只有强
拉民夫、强占民房这两件事。强拉民夫使,那么被拉的民
夫在路途倍受辛苦,他的亲人在家中忧愁思念;强占民房
就造成家什器皿被毁坏、居民流离失所的后果,身为营官
的人,首先就必须禁止这两件事。之后再逐次禁止**、
抢掠、压价强买等事,这样下去对人民就算造福无穷了!
戒烟戒赌,惩治怠惰
出征、防守是十分劳累辛苦的事,全靠身体强壮,精
神饱满,才能全力以赴立于不败之地。吸洋烟、赌博这两
种恶习,既耗费金钱,又消耗精力,导致早晨不能起床,
夜里又不能全神贯注地放哨值勤,绝对没有不贻误军机的
道理。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充满活力的朝气,最忌讳的就
是无精打采的暮气,怠惰习气就全是暮气。鸦片烟瘾发作
的人,鼻涕眼泪满脸横流,浑身瘫软无力;夜间赌博耗神
的人,神魂颠倒,一整白天神情恍惚,完全处于暮气沉沉
的精神状态之中。一支军队长久骄傲却没有败亡,这种事
或许还有可能存在;而长久怠惰的军队就立刻要被敌人消
灭。因此,要让军队永存精锐之气,一定要从戒烟戒赌着
手。
勤加训练,防御贼寇
训有两个方面:一是训营规,二是训家规。练,也有
两个方面:一是练技艺,二是练阵法。点名、演操、巡
逻、放哨,这是将领训士兵的营规;禁止*娼赌博、戒除
游逛懒散,使他们出语谨慎、尊敬长辈,这是为父为兄者
教育子女、弟妹的家规。身为营官的人,对待士兵就像对
待自己的孩子、弟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成,出类拔萃,
那么士兵就会对你感激不尽!练习技艺,要做到使用大刀
长矛既要能保护自身,又能消灭敌人;打枪**要既能命
中目标,又要能打得很远。练习阵法,要做到同进同止,
步调一致;登山时不混乱,涉水时不混杂,总而言之,这
一切就是讲究一个“熟”字。技艺练得精熟了,一个人就
可以抵挡几十个人;阵法练得精熟了,千万人的大军就像
一个人似的,号令、行止整齐划一。
崇廉尚俭,取信人心
士兵在思考、观察问题时,凡事都要与金钱联系起
来。如果营官在钱财一事上一丝不苟,那么士兵对他不但
敬畏而且钦服;相反,营官如果贪图钱财、行事不正,那
么士兵心中就会不服、讽刺议论,不光是在克扣军粮冒领
军饷之后议论营官,就是营官喜欢在军中多任用安插亲戚
本家,喜欢应酬上司和朋友,拿营中公款来谋求个人的私
事,这也就是消耗浪费军资军饷,也招引兵士的讥刺议
论。若要使军心畏服,必须首先提倡廉洁正派的风气;若
要形成廉洁正派的风气,首先必须崇尚俭朴。不随随便花
费一文钱,那么就保证了营官本身清廉;不出于私心引用
一个人,就保证全营官军廉洁奉公。这样,不仅士兵们对
之敬畏信服,连鬼神都会深表钦佩!
在与敌作战方面,则鼓励兵勇勇敢作战,多多杀敌,
除了平时训教外,更辅以物质赏罚。曾国藩在《晓谕新募
乡勇》中规定:
临阵有能杀贼者:功赏银十两,并赏八品军功。
杀贼二名者:功赏银二十两,并赏六品军功。
杀贼三名以上者:除功赏银三十两外,随即奏请发
营,以千把总补用。
拿获长发贼:每名赏银二十两;短发贼:每名赏银十
五两。
拿获贼马一匹:即以其马充赏;如不愿要马,将马缴
呈,赏银十两。
枪获火药:每桶赏银五两。
抢获铅子:每桶赏银三两。
抢获火炮一尊:赏银十两;小炮一尊:五两。
抢获鸟铳一杆:赏银三两。
抢获刀、矛、旗帜:每件赏银二两。
打仗奋勇当先,虽未得功,亦随时酌给赏号;落后者
不赏。如以己物诈功冒赏者,查出捆责四十棍,革除;临
阵退缩者,斩杀;假冒功者,枭首示众。
打仗阵亡者,照营制赐恤银五十两,烧理银十两。
伤分三等:头等赏银三十两,二等赏银二十两,三等
赏银十两。
临阵回身,伤在背后,不赏。
诈伤冒功者,查出捆责四十棍,革除。
“破心中之贼”难,所以对于训教就必须下苦功夫。
如何训教,曾国藩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官兵与兵民。官
兵方面强调以义理来带兵,他指出:“带勇之法,用恩莫
如用仁,用威莫如有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
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
人知恩也。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
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礼,伊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
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
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此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
勇之不可治哉!”在湘军中,倡导将领以父兄般对待教导
士兵,士兵也就视将领为父兄,加之湘军中客观存在的亲
党邻里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每每在训教后,均收到勇丁感
动得五体投地的效果。
所谓“兵民”,就是士兵与百姓的关系。曾国藩苦口
婆心劝诫士兵严守军纪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爱民
歌》上,从而力争以湘军的新形象,改过去百姓心目中
“兵不如匪”的看法。
曾国藩说:“恐民心一去,不可挽回,誓欲练成一旅,
秋毫无犯,以挽民心而塞民口,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
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自四月以
后,间令塔将传唤营官,一同操演,亦不过令弁委前来,
听我教语。每决与诸弁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虽不敢云
说法点顽石之头,亦诚欲以苦口滴杜鹃之血……国藩之为
此,盖欲感动,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
而稍变武弁漫天纪律之态”。
曾国藩正是由于采取“禁止扰民,厚饷练兵”的治军方法,打造了一支
有别于“绿营”军的新式军队,为以后扑灭太平天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功语录: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则人知恩也。
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娇也。
六、欲平乱世,须用重典
韩非子“寓言”中有“伏虎于匣”一节,说老虎在深山,在野兽中称为称霸,一入牢笼就会摇尾巴乞求同情,不论“虎性”是否改变,都不能不屈服于现实。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的时候,是道光三十年
(1850年)十二月十日。这年虽在年号上仍称为道光年,但事实
上道光皇帝,早已在这年正月中旬因病去世,而由他年甫二十岁
的儿子奕詝继位,是为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就起事了,这位年轻的皇
帝当时对于政务尚未谙熟,而国家一切军事、政治的重要政策,都
要由他来决定,所以初期朝中颇有点慌乱之象。可是咸丰皇帝虽
然年轻,却很沉着,最后他听从户部尚书入值军机处大臣文庆的
建议,采用“以汉人制汉人”的政策,起用汉人,平定了这场大
乱。
最先他起用前云南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率领前云南提督
张必禄等驰往平乱,可是林则徐年岁太大,不堪长途跋涉,还没
有走到广西,就在中途病死。那张必禄虽然走到浔州,但也步上
林则徐的后尘。
接着,咸丰皇帝又派两江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漕督周天
爵为广西巡抚,加总督衔,同时调整了湘、鄂、桂等省的一批官
员,动员了两广、云贵等省兵力,对太平军加以限制围剿。可是
李、周这两位大臣,为了权利之争,却大起龃龉,使得太平军攻
城略地,得心应手。咸丰皇帝见事情不妙,又改派蒙古籍的军机
大臣赛尚阿为钦差大臣。
赛尚阿到了广西,以向荣为北略,会同南路的乌兰泰部作钳
形攻势,向太平军进击。结果却又因向、乌二人的战略见解不同,
打了一场败仗。咸丰皇帝大怒,将赛尚阿降了四级处分,向、乌
二人则革职留任。
向荣不失为一战将,当太平军冲进湖南以后,他竟一直跟在
太平军后面尾追,再从湖北追到南京,在孝陵卫扎下了“江南大
营”。这时咸丰帝正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代替赛尚阿的人,觉得向
荣这人也还不错,又升向荣做了钦差大臣。
稍后,咸丰帝在向荣之外,又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在扬州
郊外宝塔山、司徒庙一带,扎下了一座江北大营。这江南、江北
两座大营,虽监视了太平军好几年,打了无数次的仗,结果都被
太平军所歼灭。
自此以后,清廷对付太平天国的责任,都落在曾国藩、及其
一手所训练的湘勇身上了。
曾国藩于咸丰二年夏天,本已外放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忽
遭母丧,乃照例弃官回家奔丧(这叫做“丁忧”)。这时正逢太平
军攻掠湖南,曾国藩绕道才回到湘乡原籍。
是年十一月,清廷见事态严重,忙委派办理团练大臣数十人
在各地兴办团练维持地方治安,命曾国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襄
办团练,协助地方官筹办“防剿”。曾国藩原想上疏恳辞,但这忽
然接到警报,武汉失守,湖南告急。巡抚张亮基专差请曾国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