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官场得志2(1 / 2)

🎁美女直播

三、做人之道,自谦自抑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说的是凡事有

一点含混,不必塞事计较,事事认真。人生在世,要学会自谦自抑。

对别人宽容,对自己却严以自律。这是胸襟宽广之人的

共有品性。曾国藩的作息时间表几十年如一日,可见他自律

的功夫。

而对于生活中有些小事,琐事,平常事,但曾国藩看得很大。

很重,他就是这么一个把小事上升到一种高度的人。正因为

他看得大,看得重,才格外引人深思,这就是所谓从大处着

眼,从小事着手。其实人一辈子不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

的吗?世上又有几人有机会或能力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

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来看,小事比大事更难做,因为它容易被

人忽略,所以也更能考验人、磨砺人。

①对于家庭

曾国藩十分注重“孝悌”二个字。曾国藩写信给他弟弟

说:“现在的人把‘学’字看错了。如果仔细读‘贤贤易色’

那一章,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在

‘孝悌’上做到一分便学到一分,做到十分便学到十分。现

在人读书,都为了考取功名,对于孝悌伦理纲纪这样的大

事,反而好像和读书的关系不大。其实他们不知道书上的记

载,写书那个时代圣贤所说的,无非就是要人明白孝悌这个

道理。如果事事都能做得到,而笔下写不出那又有什么关系

呢?如果事事做不到,并且在伦常纲纪上又有重大缺陷,即

使文章中说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个名教中的罪人。贤弟你性

情真挚而不善于写诗文,为何不多在‘孝悌’两个字上多用

些功。《曲礼内则》所说的,句句都照着它做,做到让祖父

母、叔父母没有一时一刻不快乐,没有一时一刻不顺心适

情,下面的兄弟、妻子、儿女,都和蔼而有理想,都懂规

矩,这才是真的大学问。如果诗文不好,这是小事,不值得

计较。即使诗写的极好,也不值一文钱。”

他在《家书》中说:“我生活在伦理纲常之中,只有对

于兄弟这一伦,所抱着愧疚之心比较深,主要是父亲把他知

道的全都教给我,我却不能把我所知道的都教给我的兄弟,

这是最大的不孝。”又说:“我曾经对岱云说:‘我想尽孝道,

没有别的办法。我能教导我的兄弟让他德业有一分长进,我

就尽了一分孝道,能使他德业有十分长进,我就尽了十分孝

道,如果不能教导我的兄弟成就功名,那我就是大不孝

了。’”

曾国藩对待兄弟,倾力爱护,但不姑息,他说:“至于

我的兄弟,我只以德爱他们,不用姑息爱他们。教导他们节

俭,规劝他们辛勤劳动、保持节俭,这是用德来爱兄弟。而

给他们丰衣美食,让他们随心所欲,这是对兄弟姑息的爱。

姑息的爱,使兄弟肢体懒惰,增长骄气,将来丧失品德,做

错事情,那是我领兄弟们行不孝啊,我可不敢那么做。”

②对于族人亲戚

曾国藩对待族人亲戚,却主张敬爱。如果把孝敬父母的

那份爱用到兄弟身上,那就是友爱。而把孝敬父母的情意用

到亲戚身上,对他们就不会不敬不爱。曾国藩从四川办完差

事后,曾经请亲戚们吃饭并赠礼。至于对待亲戚的道理,

《家书》中说:“对于家族亲戚,无论他和我家有没有过节,

我们都应该一律对他们尊敬、爱护。孔子说:‘对别人有广

泛的爱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孟子说:‘爱护别人不论他是不

是亲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仁爱。礼遇别人而不要求别人

报答,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在没有管理家事的时候,

就常生嫌弃埋怨之情,将来当家立业后,那别人岂不是个个

都成了仇人?从古以来没有和宗族乡邻结仇的圣贤,兄弟你

们千万不要凡事只是

责备别人!”

③对于师友

对待师友的态度,曾国藩认为应该经常怀着敬畏的心,

而不能以怠慢亵读。比如他在写给他弟弟信中说:“丁秩臣、

王衡臣两人,我都没见过,可是他们差不多算是你的老师。

把他们当作老师,或当作朋友,这由兄弟你自己决定。如果

他们两个人风度可以学习,淳朴踏实又学识渊博,那么把他

们当作老师

是可以的。如果他们仅仅是博学善文,那么把他

们当作朋友对待就可以了。不管把他们当作老师还是当作朋

友,都应保持敬畏之心,不可以把他们和自己平等相看。如

果渐渐对他们怠慢轻亵,那就没法向他们学到有益的东西

了。”

敬畏老师,向朋友学习,对于我们一生的事业,有很大

的关系。曾国藩说:“每个人都有老师,如果没有老师,就

不会有严惮之心。……此外选择朋友,应该慎重而再慎重。

韩愈曾说:‘善行的人即使不和我结交,我也要努力向他学

习,不善的人我即使不讨厌他,也要努力不沾染他的习气。’

一生的成败,都和朋友贤良与否有很大关系,不可以不慎

重!”

他又说:“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都要好师、好友、

好榜样”。

④对于仆从

对待仆从的态度,曾国藩主张等级界限虽然要严明,然

而情义上还要做到。比如在寄给他弟弟的信中写到:“我们

家看门的陈叔,因为一言不合而离去。现在换了一名周叔

作门人。我十分喜欢读《易经》,《旅卦》中说:‘丧其童

仆’。《象》说:‘以旅下者,其义丧也’。解释这句话的人

说:‘以旅下者,意思是说把童仆当作过路人看待,刻薄而

少恩义,漠然而无情,那么童仆也同样会把主人看作过路人

一样!我对待下人虽然不刻薄,但也很有把他们看作过路人

的意思,所以才招至他们对我不尽忠。以后应当对待下人和

亲人手足一样,等级虽然严明,而情义却做到。贤弟你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