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立德立言立功2(2 / 2)

🎁美女直播

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

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树立端正的品行,就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真正能

够做到时刻拷问自己的灵魂,并且使之能够净化,更好地去鞭策自己,使自己前进,

最终去赢得自己精神上的胜利。曾国藩在这方面做得又是无懈可击,着实让人叹服。

成功语录:戒言、戒怒、戒“技”、戒“求”。

三、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人生在世,不要吾从哪里来,更不要寻吾到那里去,一切都会随时间消逝在历史的足迹下,成于此

,败亦于此。

湘军成立之初,原系保卫地方性质,并无出境作战计划。后

以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被太平军击溃,清廷不得已,乃命曾

国藩率军援鄂,可是曾国藩以准备未妥,迟迟不出兵,清廷多少

有一点不满之意,及湘军克复武汉,便有人向咸丰进言,去了一

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因此清廷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时,

曾国藩照例的辞呈尚未寄出,而清廷便已收回成命,另易他人。这

不但使曾国藩面子难堪,且使湘军将领,无不愤慨,湘军造反的

原因,实基于此。

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原来咸丰帝临死的遗言,

克复金陵者王,可是事实上,仅仅给以一个一等侯。曾国藩幼女

曾纪芬曾言,家乡一闻此讯,多说侯爵太细。太细即太小之意,不

满之辞,已露言表。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过云历代战争

结束后的必有现象。太平军完了,便有许多御用官吏,便乘机制

造罪状,打击湘军,而且想将湘军将领,一网打尽,这样毒辣阴

谋,编修蔡祺奏劾曾国藩、曾国荃破坏纪纲;监察御史朱镇,奏

劾湘军纪律废弛,并列举湘军将领罪状。其他如胜保、穆缉阿之

流,更是散布谣言,无的放矢。清廷乃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

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这便是湘军造反运动的近因。

打了十多年烂仗,花了许多老百姓的钱,却要办理军费报销,

这不是十二道金牌是什么?这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

宗棠、鲍超等四人,便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

当曾国藩在南京城破,太平天国覆亡,进入残破不堪的石头

城后,全城余烬未息,颓垣败瓦,满目凄怆,不忍卒睹。有一晚

上,大约十一点钟,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进入卧室小休,湘军

的高级将领约有三十余人忽然来集大厅,请见大帅,中军向曾国

藩报告,曾国藩即问:九帅有没有来?(九帅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

荃)中军复以未见九帅,曾国藩即传令召曾国荃。曾国荃是攻破

南京的主将,这天刚好生病,可是主帅召唤,也只好抱病来见。曾

国藩听见曾国荃已到,才整装步入大厅,众将肃立,曾国藩态度

很严肃,令大家就坐,也不问众将来意。众将见主帅表情如此,也

不敢出声。如此相对片刻,曾国藩乃命巡弁取纸笔,巡弁进以簿

书纸,曾国藩命换大红硾笺,就案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掷笔起,

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莫之所措,屏息良久,曾国荃乃

趋至书案前,见曾国藩写了十四个大字,分为两行上下联,联说: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

山心自知!

曾国荃读联语时,起初好像很激动,接着有点凛然,最后则

是皇然。众将围在曾国荃之后,观读联语,有点头的、有摇头的、

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各式各样表情不一。曾国荃于是用黯

然的声调对大家宣布说:“大家不要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千万

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

这一段笔记显示南京城破后的湘军确曾有过拥立曾国藩做皇

帝的一幕,可是在专制王朝,这种非常之举是成则为王,败则诛

九族的,所以在笔记上看不见“拥立”字样,而将领们也不敢说

出口。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破,只用十四字联语作答,

相对之间,都不点破。

曾国荃和湘军攻灭太平天国,再造清朝,立下了盖世大功,以

当时湘军士气之盛,战功之伟,如果拥立曾国藩,是用不着费气

力的;而曾国藩以十四字联语,把他们的打算消弭于无形。

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

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如王闿运、郭松焘、李次

清皆是。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曾国藩不许,只

准各贺一联,李次清第一个撰成,有“王侯无种,帝王有真”句,

曾国藩见到立即撕毁,并斥责了李次清。曾国藩死后,李曾哭以

诗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

李联被斥,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符曾意,其后张裕钊来

安庆,以一联呈曾,联说:

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

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

即命传示诸将佐。有人认为

“麟”字对“蔡”字为不工整,曾国藩勃然曰;“你们只知拉我上

草窠树,(是句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窠树)以取功名,图

富贵,而不读书求实干。麟对蔡,以灵对灵,还要如何工整?”盖

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

至于王闿运的劝进更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有载于《投笔漫

谈》。据说王谒曾,说个不停,其意也是“彼可取而代之”的意思;

曾国藩正襟危坐,以食指蘸杯中茶汁,在几上有所点画,不多时,

曾起立更衣,王闿运站起来窃视几上曾写的什么,只见依稀尽是

一个“妄”字。

后来王不得意于曾幕,有“我惭携短剑,只为看山来”句。王

在衡阳及成都讲学时,则对学生大骂:“曾大(指曾国藩)不受抬

举。”王晚年撰自挽联有:“纵横计不受,空留高咏满江山”句,不

无耿耿。

还有传说,曾国藩寿诞,胡林翼曾送曾国藩一联,联说: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胡亲送此联给曾,曾对胡联大为赞赏,胡告别后遗一小条在

几上,赫然有:“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国藩见到这

一字条,惶恐无言,悄悄的撕成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左宗棠写好这一联稿专差送给胡林翼,请转曾国藩,胡林翼

读到“似可问焉”四个字,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易,加封转曾。曾

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成气候硃笔改为“未”字,原封送还胡。胡见

到曾的修改,、乃在笺末大批八个字曰:“一似一未,我何词费!”

曾国藩改了左宗棠的下联一个字,其含意就完全变了,因为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宜其胡林翼有“我何词费”的叹气。一

问一答,一取一拒。

曾国藩门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抚的时候力克安庆,遣

人往迎曾国藩东下。曾国藩所乘的坐船犹未登岸,船上众人眼见

彭玉麟的一名心腹差弁,送一封封口严密的信上船来,曾国藩把

信拿到后舱去看。但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

的十二个字,文说:

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这时候后舱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内巡抚官倪人垲,他也看到

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又亲眼目睹曾国藩面色立变,他

急得不遑择言的说;

“不成语,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

可恶!”

接着,曾国藩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肚里。

曾国藩劝石达开降清,石达开便点醒他说他是举足轻重的韩

信,何不率众独立?由此可见,曾

国藩的心目之中,决无“华夏之防”的种族观念,他所有的只是

“地维所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的“君,天也”偏狭国家思想,

他一味“效劳朝廷,忠君报清”,不过是为了争取异族皇帝赐给他

高官厚爵,地位和利益而已。

曾国藩以中国道统为任,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礼义之中,

他自练团勇起,到平定太平天国为止,前后十余年,虽然打过不

少败仗,遇到不少拂逆,可是他从没有杀过一员将领,最重的处

罚不过是劾免。当他在世时,湘军的纪律和统帅的尊严都能维持。

在湘军和太平**战期间,曾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有时十决十

荡,有时旅进旅退,有时被攻而溃,有时被围而破,可是他的大

将没有一员投降于对方。以一支地方团勇起家,军储又半由自给,

能树立这种风气,使将帅士卒视曾国藩为慈母、为严父,真是难

能而可贵。

不过,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曾国藩“自立为帝”就真的能入主北京,一统中

华吗?这很难说,最起码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曾国藩何等人物,他怎么会冒诛九族之险而舍

弃己到手的功业呢?所以我们要说曾国藩就是曾国藩,他绝对成不了宋太祖,也不敢搞“陈桥兵变”。

成功语录: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