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立德立言立功3(2 / 2)

🎁美女直播

至于接物之道曾国藩以“廉”字为要。其家书中有所谓“不

肯轻受人惠,”即“廉”字之一端。他说:

我自从己亥年在外把戏至今以为恨事。将来万一做外官,

或督抚,或学政,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

耳也。渠若烈任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

不足以满其欲。故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

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将来若作

外官,京城以内,无责报于我者。(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

日家书)

其家书中还曾说;“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

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将赴天津,示二子书)

尤足可见曾国藩的廉洁。

在曾国藩家书中,还反映了他积极的人生观。曾国藩承袭儒

家传统观念,所以家书中充满“救国救民”热忱。曾国藩寄弟区

说: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

后不*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

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

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

夫区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

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

毁誉,君子固不睱忧及此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家

书)

曾国藩的人生观,为奋斗的人生观。致弟曾国荃一函言之深

切,列举生平事实为证,言之尤真挚动人。其言说: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中夫尝谓余怄

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

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

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

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门牙之

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弟此次郭军之败,三县之失,亦

颇有打脱门牙之象。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声口;惟

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同治五年十二月十

八日家书)

曾国藩自谓“打脱门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可见

其坚忍卓绝的意志,强毅不屈的气度。惟其时受挫折,经患难,故

其德业也时有长进。此事曾国藩亦曾说:

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

之时。(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家书)

又说:

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次壬辰年发

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上日讲疏,内

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岳

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乙卯

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来。丙辰被困南昌,官

绅人人目笑存之。吃此西堑,无地自容,故近虽恭窃大名,而

不敢自诩为有本领,不敢自以为是。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

从磨练后得来。(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家书)

受挫受辱能不气馁,不沮丧,只一味忍耐,徐图自强,此种

奋斗精神,诚属难能可贵。但“强”字须从“明”字做出,才不

致发生流弊。此理曾国藩亦曾言及:

“强”字原是美德,……第“强”字须从“明”字做出,

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折之以

至霹,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

谓“瞎闹”者也。(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家书)

又说: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

辨行五者。其

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家书)

所谓“明”者智也,所谓“强”者,勇也。智勇兼备,如不

能衷仁由义,而惟以自雄,则虽具奋斗的精神也不足取。故曾国

藩致弟书说;

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生贤子弟;

……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

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

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

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

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

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

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家书)

既然是家书,当然有相当多治家的内容,而这些治家理论独

树一帜,在中国家教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所以他的教弟

教子的家训也是对广大读者最有吸引力的篇章。

曾国藩在论及家道兴衰时说: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将赴天津示二子书)

凡家道之

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宫爵,而恃长远之家

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同治五年六月初

五日致澄弟书)

又有: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

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

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致澄弟

书)

欲求家事顺遂,当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原则。所以曾国

藩说: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

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者。(用治九年六

月初四日家书)

家中人口,就名分而言,有父子兄弟之别;就性别而言,有

男子妇女之分。旧习惯认为:中国社会,自以男性为中心以后,家

中事务,多由男子担负,妇女往往习于骄奢淫佚。社会上以妇女

无所事事,习于骄奢淫佚,而倾覆其家者,所在多有。所以曾国

藩说:

历观古来世家久长者,男子须讲求耕读二事,妇女须讲

求纺绩酒食二事。(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家书)

又说:

凡世家之不勤不俭者,验之于内眷而毕露。(同治四年闰

五月初九日家书)

居家四败,曰;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

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戊辰四月家书)

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

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家书)

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

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家书)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

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

败者,诸弟诚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成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

言为不谬也。(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家书)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

倦怠,未有不败。(成半六年丙辰九月念九夜书)

曾国藩论及家道兴衰的征象,恒从细微之事着眼。他说:

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养鱼,亦有一

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

枯者否?此四事者,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咸丰八年七月二

十一日家书)

又说:

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

相承以来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

气。(咸丰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家书)

能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即足为勤苦俭约的象征。

曾国藩于家道兴衰的原理及征象,认识甚清,故其治家的方

法,有本有末,面面俱到,曾国藩尝寄其弟澄侯函说: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皇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

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

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

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族邻里,时

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

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

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此言虽涉谐谣,而拟即

写屏上,以祝贤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

知吾兄弟风趣也。(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家书)

于此可见曾国藩治家之法,以远绍祖德,维持家教为主。曾

国藩寄澄侯函,又说:

吾祖星冈公在时,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此

三者弟必能一一记忆。今我辈兄弟,亦宜略法此意,以绍家

风。(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家书)

这就是其所谓家教家风。除“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外,

更有“三不信”。

曾国藩治家,以恪守祖训为要务。曾国藩的先世,原为半耕

半读的家庭,故其遗留的家教有“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等项,曾

国藩为使家人不忘祖训,长留世泽考虑,曾将其祖父曾星冈的遗

训,编成家规。他寄澄弟函说:

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云:“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

祈祷,留客久住,六

者俱恼。”盖星冈公于地命医僧巫五项人,进门便恼;即亲友

远客,久住亦恼。此八好六恼者,我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

子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家书)

曾国藩治家虽以恪遵祖训编纂家规为先务;对于子弟的教训,

更属是不遗余力。他教训弟子之道,大致不外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消极方面,以力戒傲惰为主,如说: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

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同治六年

正月初四日家书)

又说:

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

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

发人复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欲去骄字,

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

(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

则家中子弟日趋于恭谨而不自觉矣。(咸丰十一年辛酉正月初

四日家书)

曾国藩教训子弟,除戒傲戒惰外,尚以奢侈为戒。如寄其子

曾纪泽函说: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

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

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

习于傲矣。书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传称;“骄奢淫佚,

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

弟其戒之!(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家书)

为针砭骄惰计,曾国藩告诫子弟,以谦勤为主。他与其弟澄

侯函说:

吾家子侄辈,总以谦勤二家为主。戒傲戒惰,保家之道

也。(咸丰十年十二月十六日家书)

为免除奢侈起见,曾国藩告诫子弟,以俭约为主。如说:

弟为余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家书)

成功语录: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

而不能实用勘以为善去恶,则谓这自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