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解:肢解,古代的一种酷刑。
惩:戒惧。这两句是说,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变,难道我的
心志能因此而恐惧吗?以上是第一部分。这一部分,诗人自述
了其身世、德才及理想。他一心想辅佐楚王革新政治。引导楚国
走上富强之路,但却因群小的进谗和陷害,而楚王也听信谗言
变心,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接着,诗人对黑暗势力进行了揭露
和抨击,并表明坚持理想操守、至死不悔的决心。
“女媭"句;女媭(xū):有数种说法。王逸《章句》:“女
媭,屈原姊也。”《说文》引贾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又有人
认为是屈原之妹。《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曰:“屈原之
妹名女媭。”又以为女巫。周拱辰《离骚拾细》云:“媭乃女巫
之称,与灵氛之詹卜,同一流人。”又以为贱妾。汪瑗《楚辞
集解》:“媭者,贱妾之称,以比党人也。”又以为侍女。陈远
新《屈子说志》:“媭,侍女也。”今人***《屈原赋今译》
注云:“女媭旧以为人名。或说为屈原姊,或说为屈原妹,均
不确。今姑译为女伴。疑是屈原之侍女。”按,女媭的身份
不易确指,当是一位跟诗人关系密切、并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
女性。婵()媛(yuán):喘息,指因说话较愤急而喘息
不止(参见闻一多《古典新义·离骚解诂》、游国恩《离骚篡
义》)。一说为眷恋之意。见朱熹《集注》等。
“申申"句;申申:反复地,一再地。詈(lì):责备。
“日鲧婞直"句;曰:说。以下十句均为女媭的话。鲧
(gǔn):神话中人物,传说是颛顼的后代,尧的臣子,夏禹的
父亲,曾偷天帝的息壤来堙洪水,被天帝杀死在羽山之野(见
《山海经》);一说尧使之治洪水,九年而水不息。被舜杀于羽
山(见《史记·夏本纪》)。婞(xìng):同"悻",狠。”直",
刚直。亡身:《五百家音注韩昌黎集》三祝注引作"忘身"。王
闿运《楚辞释》:“亡身当作忘身,鲧方命圮族,忘身勤
死,当圣世而独夭枉,故当引以自比。”此意为鲧刚直而不顾
自身的安危。
“终然"句;终然:终于。殀(yāo):王逸《章句》:“蚤
(早)死曰殀。”汪瑗《集解》:“不得善终而死曰殀。”闻一多
《古典新义·楚辞校补》:“案鲧非短折,焉得称殀?殀当从一本
作夭。夭之为言夭遏也。……夭遏双声连语,二字同义,此曰
夭乎羽之野,犹《天问》曰永遏在羽山矣。”又引《礼
记·祭义)疏引郑志答赵商曰:“鲧非诛死,鲧放诸东裔,至死
不得反于朝",认为"夭"即"遏止之使不得反于朝也"。乎:
于。羽:羽山,神话中的地名,相传其地在今山东蓬莱市东
南。野:原野,郊野。
“汝何"句;汝:女媭称屈原。博謇:钱澄之《屈诂》:
“謇,难于言而必欲言也。博謇。知无不言。”王夫之《楚辞通
释》:“博,过其幅量之谓,犹言过也。”意思是对什么事
都敢直言。
“纷独"句;纷:同注⑩"纷吾既有此内美"之"纷"。姱
节:美好的节操。
“*资菉葹"句;*资(zī):草多的样子。菉(lù):恶草名,
又叫王刍。葹(shī):亦恶草名,即苍耳。”*资菉葹",意思是菉、葹等俗草、恶草积聚成堆。用以比喻奸佞充满朝廷。盈:
充满。
“判独离"句;判:区别,这里用作副词状语,形容其与
众不同的样子。独离:独自有别。服:佩服。这里说,满屋子
堆积俗草、恶草,你却与众不同。远离它们而不佩用。
“众不可"句;众:众人,一般人。户说:挨家挨户去解
说。
“孰云"句;孰:谁。余:***《屈原赋今译》注云:
“余字在此当解作复数。古人用代名词,单复数之形每无别,
如《诗》言我车既攻,我马既同,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我均是我们。此句余字亦正是我们。前人坐此字不得其解,以
此节为屈原之语,非也。”这是从屈原角度说话的亲切口吻,
犹言"咱们"。意思是,谁会来体谅咱们的本心呢?
“世并举"句;世:世俗之人,并举:相互抬举、互相标
榜。好朋:喜欢成群结党。
“夫何"句;茕(qióng)独:无兄弟叫"茕",无子女叫
“独"。此指孤单。不予听:即不听予。不听我的话。
“依前圣"句;依:循。以:一本作"之"。节:节制,节
度。中:中和,中正之道。一说"节中"犹"折中",即取正、
持平之意。另说为节制内心。此句为诗人去向重华陈词之前,
扪心自问,觉得自己一切都合乎前圣的中正之道。
“喟凭心"句;喟(kuì):叹息。凭心:心中充满了愤懑。
“凭",满。历兹:至此。
“济沅湘"句;济:渡。沅湘:沅水、湘水,在今湖南境
内,流入洞庭湖。南征:南行。
“就重华"句;就:趋,投向。重华:即虞舜。王逸《章
句》:“重华,舜名也。《帝系》曰:瞽叟生重华,是为帝舜。
葬于九疑山,在沅、湘之南。”陈词:陈说自己的心里话。蒋
骥《山带阁注楚辞》:“因之言而自疑,故就前圣以正之。又以
鲧为舜所殛,而九疑于楚为近,故正之于舜也。”按,从下面
一句开始。即是诗人向重华所陈之词。
“启九辩"句;启:指夏启,传说是夏禹的儿子,继禹为
君。《九辩》、《九歌》:传说为天帝的音乐,被启偷到人间。洪
兴祖《楚辞补注》:“《山海经》云:夏后上三嫔于天,得《九
辩》与《九歌》以下。注云:皆天帝乐名,启登天而窃以
下,用之。"
“夏康娱"句;夏:这里是指夏启。康娱:耽于安乐、寻
欢作乐。自纵:自我放纵。按,此句王逸《章句》以"夏康"
二字连读,曰:“夏康,启子太康也。娱,乐也。”后世多沿用
之,至明代汪瑗始正其误。但关于"夏"字,却仍存岐解。或
以为指夏朝;或以为指夏启;或以为当释为"下",意思是启
偷天乐以下而作乐于下界;或以为当释为"大"。
“不顾"句;顾:考虑。难(nàn):患难,危难。图后:王
逸注:“不谋后世。”即考虑将来。
“五子"句;五子:人名,指夏启的第五个儿子五观,又
名武观。一说指夏启的五个儿子(即太康等五兄弟),一说为
启的兄弟。用失乎:王引之认为"失"字为衍文(参见王念孙
《读书杂志》),闻一多《楚辞校补》认为当作"用夫"("失"
字乃"夫"字之误),"乎"字衍。”用乎"(或"用夫"),即
“因之"的意思。另外,近人武延绪《楚辞札记》认为"失"
字不是衍文,而是"先"字之误,说:“先乎家哄者,言家先
乱而国随之也。”家巷(hòng):王引之说:“巷,读《孟子》
邹与鲁哄之哄,刘熙曰:哄,构也,构兵以斗也。
五子作乱,故云家哄。”(附见王念孙《读书杂志》)所以,
“家巷"就是内部争斗、内讧。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启
十一年,他的儿子武观被放逐于西河,十五年,武观在西河发
动叛乱。以上四句是说,夏启从天上偷下了天乐,康娱自纵,
不顾及后患,其子五观因之发动了叛乱。
“羿淫游"句;羿(yì):即后羿,相传为夏代部落有穷氏
的首领,善于射箭。在夏启的儿子太康时期,曾趁夏朝之乱起
兵夺取夏之政权。淫:过度。”淫游",即游乐过度。佚(yì):
放纵。畋(tián):打猎。
封狐:大狐狸。一说"狐"当作"猪"(见闻一多《楚辞校
补》)。上两句说,后羿沉湎于游乐和田猎,又喜欢射杀大兽。
“固乱流"句;固:本来。乱流:邪乱之辈。鲜(xián):
少。少有。终:此指善终、好下场。
“浞又贪"句;浞(zhuó):人名,即寒浞,是后羿的国相,
很得后羿的宠信。厥:其,指后羿。家:指后羿的妻室。王逸
《章句》曰:“羿因夏衰乱,代之为政,娱乐畋猎,不恤民事,
信任寒浞,使为国相。浞行媚于内,施赂于外,树之诈慝而专
其权势。羿畋将归,使家臣逢蒙射而杀之,贪取其家,以为己
妻。羿以乱得政,身即灭
亡,故言鲜终。”
“浇身"句;浇(ào):即寒浞杀后羿而取其妻之后,与羿
妻所生的儿子。被服:同"披服",本指穿戴、装饰,引申为
“身上具有"的意思。强圉(yǔ):**有力。汪瑗《集解》:
“被服强圉,谓专尚猛力,如被服之在身而不舍也。”据《左
传》记载,浇勇武有力,曾用兵攻灭了斟灌、斟寻二族,杀死
因失国而逃在斟灌的夏相(太康之侄,仲康之子),后来浇又
被夏相的儿子少康所杀。
不忍:不能自我克制。
自忘:忘掉了自身的危险。
“厥首"句;厥:其,指浇。首:头。用:因之。颠陨
(yǔn):坠落。此句言浇被少康杀头而掉脑袋的事。
常违:即违常,违背常规。一说经常违背天道。
“乃遂焉"句;乃:于是。遂:终究,终于。焉:语助词。
逢殃:遭受祸殃。据《史记·夏本纪》,夏桀被商汤放逐于南巢
(今安徽巢县附近)。
“后辛"句;后辛:即商纣王,商朝最末的一个暴君。菹
(zū)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碎做成肉酱。据
《史记·殷本纪》,纣王残暴,杀比干,醢梅伯。《礼记》、《淮南
子》等古籍也有一些关于纣王杀人为肉酱或肉脯的记载。
“殷宗"句;宗:宗祀。”殷宗",殷代的宗祀。即殷王朝
的天下。用而:因而。以上十六句,所举启、羿、浇、桀、
纣,皆贪婪残暴的之君,其所作所为,或导致危身,或导致亡
国,是反面的形象。
“汤禹"句;汤:商汤。禹:夏禹。俨(yán):王逸《章
句》注:“俨,畏也。”即有所戒惧而严肃、庄重的意思。祗
(zhī):敬。
“周论道"句;周:此指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周朝开
国的圣王贤相。论道:讲论治国之道。”道",或以为作"道
德"、"道理"解。莫差:没有任何差错。
“举贤"句;举贤:举用贤人。授能:授官职予有才能的
人。
“循绳墨"句;循:遵循。颇:偏差。朱
熹《集注》:“举贤才,遵法度,而无偏颇。”以上四句列举夏、
商、周三代圣君贤臣之事,以证明下文"夫惟圣哲以茂行兮,
苟得用此下土"的道理。
私阿;私:偏爱。阿(ē):偏袒,庇护。
“览民德"句;民德:民之有德者。即有大德之人。钱澄
之《屈诂》曰:“此是泛论有德者能有天下。民德是民之有德,
足以利赖万民者。虽帝王,自天视之,亦民而已。”一说,"民
德"是指人民所德戴者。焉:于是。错:通"措",措置,安
排。辅:辅佐,帮助。这里是说,皇天是没有偏私的。看谁有
德就辅助谁。
“夫维"句;圣哲:圣明的人。茂行:美盛的德行。
“苟得"句;苟得:乃能,才能够。用:享有。下土:天
下(相对"皇天"而言)。以上两句说,只有德行美盛的圣明
之人,才能享有天下。
“瞻前"句;瞻:看。”瞻前",回顾前代。”顾后"。展望未
来。即历览古今之意。
“相观"句;相(xiàng):也就是"观"的意思。”相观",
即观察。民:人们,人民。计:计虑。极:终极。”计极",即
最根本的打算。
“夫孰"句;意思是:哪有不义的事而可做?
服:行。此二句互文,谓不义、不善之事不可行。
“阽余身"句;阽(diàn):临近危险。”阽余身"即"余身
阽",自身临近危险。危死:几乎死去。
“览余初"句;初:当初的心志。犹:仍然。
“不量"句;量:度量。凿:木工在器物上凿的孔眼,用
来安插榫头。正:削正。用作动词。枘(ruì):榫头。这句
说,不考虑凿孔的大小、形状来削正榫头,言下之意,即不苟
合取容,不迎合时势。
前修:前代的贤人。这里是说,不迎合时势,这正是前代
贤人被剁成肉酱的原因。
“曾歔欷"句;曾:屡次。一说通"增"。愈加。歔(xū)
欷(xī):抽泣声。郁邑:烦闷忧伤。
“哀朕时"句;时:时世。当:遇。”朕时
不当",即"我生
不逢时"。
茹蕙:柔软的蕙草。”茹",柔软,柔弱。一说,"茹"也是
一种香草。
浪浪:形容泪流不止的样子。
“跪敷衽"句;敷:铺开。衽(rèn):衣服的前襟。陈辞:
即"陈词",陈说。这里是说,铺开衣服的前襟向舜陈词。
“耿吾"句;耿:光明,此指清楚明白。中正:中正之道,
即上面向舜陈述的那些道理。汪瑗《集解》:“中者无过不及之
谓,正者不偏不倚之谓,指己所陈之词得圣人中正之道也。”
“驷玉虬"句;驷(sì):古代本指驾一辆车所用的四匹马,
此处用作动词,即驾车。虬(qiú):无角的龙,一说为龙子有
角者。”玉虬"。色白如玉的龙;一说是有玉饰的龙。鹥(yī):
凤凰一类的神鸟。王逸《章句》:“鹥,凤凰别名也。”乘鹥,
驾乘着鹥鸟。
“溘埃风"句;溘(kè):朱熹《集注》:“奄忽也。”迅速的
样子。埃风:裹挟着尘埃的大风。意思是,迅速地乘着卷起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