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④。世人
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⑤?众人皆醉,何不饣甫其糟而
歠其醨⑥?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⑦?”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⑧。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宁赴湘流,葬于江
鱼之腹中⑩。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
复与言。
【注释】
①江潭:《史记》作"江滨";江,指沅江;潭,深水。蒋骥《山带阁注
楚辞》说:“今常德府沅水旁有九潭"。行吟:边
走边吟。泽畔:指泽边荒野的草地。
②三闾大夫:官名,屈原曾任此职,掌管楚国屈、景、昭三姓王族谱
牒等人事工作。何故至于斯:《史记》作"何故而至此";斯,此,指江滨
荒凉的地方;屈原以王族来此荒凉之地,故渔父方发出惊讶的疑问。
③浊、清;醉、醒:两相对比,形象地表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浊、
醉,指谗谄小人的贪鄙和昏愦;清、醒,指诗人的高洁志行和清醒认识。
见放:被放逐。
④圣人:泛指聪明贤哲的人。不凝滞于物:对事物的看法不是
固定不变的;凝滞,拘泥固执。与世推移:随俗从流,即圆通地随着世
俗风气
转移。
⑤淈(gǔ古)泥扬波:意为同流合污;掘泥,把泥水搅浑浊;扬波:推
波助澜。
⑥饣甫(bǔ捕)糟歠(chuò辍)醨:意为与世人同醉饣甫,吃;糟,酒糟;
歠,饮。醨,薄酒。
⑦深思:指忧国忧民,即指前句的"独醒"。高举:指高洁的志
行,即指前句的"独清"。自令放为:使自己遭受放逐?自令,犹言"自
找""自讨";为,用于句末的疑问语气词。
⑧沐:洗头发。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振衣:抖掉衣服上
的尘土。
⑨安能:怎能。身之察察:以清洁的身体比喻高尚的人格,承上
句"新沐""新浴"而言;察察,洁白的样子。物之汶(mén门)汶:指外物
的污垢,以喻人格受玷辱,承上句"弹冠""振衣"而言;汶汶,昏暗的
样子。
⑩这句表明屈原坚定不移,宁以身殉的态度。
皓皓之白:即前句"身之察察"之意,皓皓是洁白光彩的样子,以
喻品德的高洁。蒙:受到。
莞(wǎn皖)尔:微笑的样子。鼓枻(yè曳):击桨;鼓,拍打;
枻,短桨。
沧浪:水名;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武陵龙阳,有沧山、浪山
及沧浪之水。又有沧港市、沧浪乡、三闾港、屈原巷,参而核之,最为有
据"。水清、水浊:初夏江水上涨则浊,秋末江水降落则清。濯缨、
濯足:水清则濯缨,水浊则濯足,比喻因时而变,随遇而安;即第二段中
“与世推移"之意。缨,系帽子的绳带。
九辩
①
《九辩》原是远古乐调名。这篇《九辩》是宋玉借古乐调为
题以抒写自己的感慨和愁思,风格与屈原的《离骚》相近似,也
是自叙性的长篇抒情诗。
这篇长诗,朱熹《楚辞集注》把它分为九章。据马茂元《楚
辞选》,这九章的内容,概括起来是:一、因秋兴感;二、叙述自
己的遭遇;三、承第一章,申言悲秋;四、承第二章,申言事君不
合;五、结合自己遭遇,慨叹贤才遇合之难;六、有感于楚国国
运的阽危,自己处境的穷困;七、叹时光之流驶,悲事业之无
成;八、痛斥谗人蔽君,败坏**;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
对现实的态度,总结全篇。
悲哉秋之为气也②!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僚慄兮若在远行③;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④。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⑤;寂山廖兮收潦而水清⑥;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⑦。
怆怳忄广悢兮去故而就新⑧;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
不平⑨。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⑩;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雍雍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车令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繁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前木萧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马非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羊。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
以异于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马局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钅且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凰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忘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阅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愿皓日之显行兮,云濛濛而蔽之。
窃不自料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忄仑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
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愿沈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纷忳忳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障之。
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朱
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