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千家诗23(2 / 2)

🎁美女直播

送郑侍御谪闽中①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②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③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④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⑤

【注释】

①侍御:官名,专司纠察非法,经常出使州郡执行

指定任务的官。郑侍

御,作者的朋友。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

职,流放到边远地区,叫贬谪。②恨:憾。过:读阴平。这

两句说,你这次被谪不应有什么想不开,闽中这地方以前我也去住

过。③大都:大概。秋雁少:古时认为"秋雁不过岭"。岭,

指五岭,福建在五岭的东面,所以说:“大都秋雁少。”这两句说,

秋天的时候,飞来的鸿雁非常少;到了夜里,猿猴的啼叫却经常听闻。

④南天:指南边,即广东、广西一带。瘴疠:即瘴气,热带或

亚热带山林中的疫气。这两句说,东部的山岭,云雾缭绕,南边一带

有一种令人致病的瘴疠。⑤雨露:指皇帝的恩泽。矣:语气

助词,等于现在的"了""吧"。这两句说,现在,你不过是暂时受到

贬谪,不久就会得到皇上开恩,召你回来复职;走吧,望你路上小心

谨慎,一路平安。

【解说】

本诗作者的朋友郑侍御被贬谪闽中,诗人便写

了这首诗来安慰和劝勉他。首联,作者说自己也曾在那里住

过。没有什么了不起,借以减少老朋友的恐惧和不安;颔

联、颈联是把闽中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让老朋友对那里有

个粗略的了解;末联是为了慰藉而发。诗中反映了诗人和郑

侍御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过香积寺①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②曲,安禅制**③。

【注释】

①解题:寺在长安子午谷中。

②空潭:明净清彻的水池。

③**:佛书故事。某寺潭中有**伤人,一高僧安禅

于潭上持咒咒之,龙浮出悔过。诗中用以比喻诸欲之害,制

诸欲才能入禅境,具禅心。

【解说】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注此诗云:“泉声二句,深

山恒境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

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或谓上一句喻

心境之空灵动宕,下一句喻心境之恬淡清凉,则未免求深反

谬耳。”注中所谓诗眼,亦即《玉屑》所谓五言第三字欲

响。不过下响字不限于第三字。

从全诗来看,诗人主要写香积寺意外的幽静深僻,这幽

静深僻的环境正是习静安禅的好地方。赵氏对此联的注解,

当令人首肯。但这一联中"咽"、"冷"二字的下字方法,

又是写诗与欣赏诗歌的手段和着眼点之一。周振甫《诗词例

话》中概括为"化实为虚",其依据是范唏文《对床夜语》

(卷二)。范文《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

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这是说的方法与作

用。接着他又举例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

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

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这是

说化实为虚要善于选择运用谓语。此种化实为虚的方法即古

文家说的"虚实",语法家说的"使动式"和"意动式"。

并不神秘。日色不一定"冷",在此典型环境中青松使日

色冷;泉声不皆"咽",危石使泉声咽。此为使动用法。前

面岑参《登总持阁》"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诗人在

特定环境中认为秦岭低,渭川小,是意动用法,都能使情与

景融,自然生动。但下响字不止此一法,亦不限于第三字。

诗的结构:前六句围绕"不知"二字写景物的幽深,亦

是香积寺独有的景色。末二句赞

景物的好处,可以习静安禅。

是诗人对此独有景色的独特感情。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①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②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③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④

【注释】

①这两句说,空山里的禹庙,在秋风萧瑟,落日西斜

中分外荒凉。②垂橘柚:浦起龙《读杜心解》说,"孙莘老云;苞

橘柚,驱龙蛇皆禹事。"按:苞橘柚,据《

书·禹贡》:“厥苞橘柚。”

这是指把橘柚包裹好进贡。画龙蛇,出自《孟子·滕文公》:“禹

驱龙蛇而放之菹(泽中有水处)。”这两句用的是典故,是古书里

记载大禹的事。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写眼前景物,它是说,荒芜的庭院

里,结满果实的桔柚低垂着,古老的庙殿,壁上有龙蛇的画图。③

这两句说,古庙空荡荡的四周,好象有云气缭绕;大禹所疏通的河

流,江水卷着沙石奔流。④四载:四种交通工具。大禹治水时,

水乘舟,陆乘车,泥乘(春,古代用于泥路上的交通工

具)。山乘樏(léi雷,古代登山工具)。三巴:东汉末年,益州

牧刘彰置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今属四川省。这两句

说,现在能保住三巴,是大禹早就认识到长江难治,地处荒险,所以

乘四载治水,开凿疏通河流,历尽艰辛才得来的。

【解说】

这诗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秋,诗人在忠州游

禹庙时所作。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特点。如首联既写

禹庙地点又写庙外的景象:荒凉的空山,萧瑟的秋风,苍

茫的落日。还未入庙观看,这三种景象就给人带来了一种萧

条、肃杀、庄严的感觉。诗人开头用这样的手法烘托庙的荒

凉是成功的。但是作者并不就此满足,所以在颔联中又变换

了另一种方法,即既写庙内景物,进一步渲染了前联所描写

的气氛,又写了事迹,如"荒庭""古屋""橘柚""龙

蛇",它是庙内真实景物,又是夏禹"苞橘柚""驱龙蛇"

事迹的运用,这一联真可说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颈联从

表面看好象是写庙外的远景,其实也是通过写远景来追怀夏

禹开山凿河的事迹。结联由禹庙而追忆到他治水的功劳。全

诗笔触有力,感情强烈,意境沉雄。

秦州杂诗①

杜甫

凤林②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③云峰峻,悬军④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⑤,何时议筑坛⑥。

【注释】

①题解: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杂诗指题材不一。

②凤林、鱼海:秦州的小地名。

③候火:即烽火。古代于边境地区筑台积柴禾,发现

有敌人犯境就举火报警。

④悬军:远征的部队。

⑤飞将:汉李广勇敢善战,匈奴人惊呼说,"飞将军

从天而降。”

⑥筑坛:古代任命大将为主帅,要筑坛举行仪式以示

慎重威严。筑坛指代拜将出师。

【解说】

诗人在秦州避难,眼见四海汹汹,民生多艰难痛苦,思

得良将攘敌安边,使人民免受痛苦。首联写战乱,干戈扰

攘,道途阻梗。第二联写"大旱":大军驻处,井水枯竭,

而候火山头,只见火云奇峰,毫无雨象。第三联写苦寒:这

联是诗人写此诗的时间。第二联是因写本联风寒月冷而回想

夏天的大旱。秋天本是收获季节,却只有吹动西极的烈风和

冷浸浸的明月。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一派荒年景象。因此

思猛将以安边。此"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与"但使龙城飞

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皆讽刺边境主将的无能,故思

能制边之猛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于此可见。诗用

分写总结法:战乱、大早、苦寒、以思良将作结束。忧国

忧民之心,讽刺之情俱得以突出。本地风光与历史典故结

合,自然平实,脉络分明。

同王征君洞庭有怀①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②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③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④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⑤

【注释】

①征君:凡古时被帝王征聘为官而不肯受职的隐

士,诗词中多称为"征君"或"征士"。王:是姓。②潇湘

:指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水。二水皆向北流入洞庭湖。这两句说,八

月的洞庭湖,呈现出一片深秋的景色;潇湘两水静静地向北流去。

③万里:这里形容路途遥远。这两句说,离家万里,只好空做回乡

的好梦;五更醒来,想起作客他乡,愁绪难消。④帙(zhì至):

包书的套子,用布帛制成,故一

套书称为一帙。偏:偏偏。偏宜,正好的意思。这两句说,因为心绪烦恼无心开卷诵读,不如上酒楼饮酒以消愁驱闷。⑤故人:老朋友。京:指长安。洛:指洛阳,作者因思念故乡而念及京洛的老朋友。这两句说,长安洛阳虽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但是何日能够回去,再次同他们在一起游玩呀?

【解说】

张谓,生卒年不详,唐代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天宝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后出为潭州刺史。

这诗是作者和他的朋友,泛舟游洞庭湖,触景

生情而作。诗人从看到潇湘水北流而产生思乡北返写起,以

下各句都围绕题旨着笔,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仕途生活的淡薄

之情。

望秦州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解说】

李颀,东川人,唐代开元年间进士,新乡尉。商璠云:

“颀诗发调既清,修词亦丽。……玄理最长。故其论道家,

往往高于众作。”

自函谷关西至甘肃都叫秦川,诗人罢官东归,心绪凄

其,秋晨过秦川,写此以见意。诗用对比手法,以"望"字为

脉络。首联以迥字作望字的谓语,为颔联伏笔。第二句为全诗

环境,正旭日初吐,富有朝气;征途四望则八百里秦川山河

明净,散在各地的城郭都扼要据险,当咽喉要冲,这一派形

胜反映盛唐的现实。第三联起,情绪顿异,一落千丈。第三

联由听觉引起,远眺山川固然可悦,但近听秋声则使人悲,

点出秋声之后即转入视觉,万家修竹,都做秋声,不禁使人

回首京华,则见五陵寒烟缕缕,随秋气而萧瑟,暗示李唐王

朝已伏隐忧。中间两联一正一反,表面上山河明净,还是太

平样子,日出正峰,但城乡秋声已现萧条景象。末联再突出

这一对比。孔子在陈国受到冷遇,说:“归欤!归欤!吾党

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诗人以孔子自

比,谓道之不行,天下将乱,执政的人又缺乏正确有效的施政

方针。因此象自己这样的人反受排挤。我凄凉的心情,虽处

在初秋旭日的晨光里,情绪却象处在寒风凛冽的早晨一样。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①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②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③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④

【注释】

①这两句说,北地的凉风,吹送来夜雨,使树林里发

出一片萧瑟的声音。②高堂:高大的厅堂。迟暮心:指暮年

之感。迟暮,比喻衰老,晚年。这两句说,在华丽的厅堂上与众将士

开怀畅饮,叫我能忘掉晚年之感。③笳:古代军中乐器。这两句

说,一边饮酒,一边舞剑助乐、吹笳助兴,这都是我们过军伍生活的

人最感兴趣的事呀。④恩遇:皇帝的恩惠。这两句说,如果不做

边城的将士,就不能参加今天晚上的夜饮,又哪能体会到天子恩惠的

深厚呢!

【解说】

这诗是作者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今属河北

省)都督时所作。诗中描写作者于深秋的风雨萧瑟之夜,会

集将士饮酒的情景。作者说,由于做了边城将,不但能在高

堂上同诸将士会饮,而且常以舞剑为欢,全军上下如此快乐

忘怀,这正是皇上赐予的恩惠呀。末联扣紧诗题作结,紧凑

有力,所以一向为人们赞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