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①,山出润州城②。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③度秋声。
【注释】
①扬子驿:即瓜洲。
②润州:今江苏镇江。
③浙沥:雨声,此句用以比落叶声。
【解说】
丁仙芝,唐代曲阿人,官余杭尉。
“望"字是全篇骨干。在扬子江(长江下游)舟中四
望。总的印象是水天空阔,河岸分明。因此,江山风物历历
可指。扬子驿现于林表,润州城居于山下。海天接处,云水
沉沉;江水寒冷,朔风阵阵。看两岸之红叶,想见其叶落之
情,因而好象听到落叶如下雨的声音。
望而知其明,明而始能极其望:末联从望而生想,而想象
之声实由望而来。虽有循环之小巧,然体物写意都只平平。盖
由诗人并无真的哀乐,只能写平实之景,不能造"平淡"之域。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客思深②。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③。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④。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⑤?
【注释】
①西陆:指秋天。旧说以为太阳绕黄道东行,经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
绕天一周。太阳走到西陆叫秋。(《隋书·天文志》)②这句意谓自
己身陷囹圄而生流落飘零之感。南冠:楚冠,这里指自己囚犯的身
分。《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
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骆宾王是南方人,又是囚
犯,故以"南冠"自称。③这二句做一句读。意谓自己本已痛苦忧
伤,就更忍受不了蝉声的折磨了。玄鬓影:指蝉。《古今注》说:“魏文
帝宫人莫琼树乃制蝉鬓,望之缥缈如蝉",是用蝉形容发饰之美,这里
则用玄鬓影代指蝉,是典故的活用。玄鬓,乌黑的鬓发。白头吟:据
传卓文君年老,闻司马相如欲娶茂陵人女为妾,因作《白头吟》以自
绝。这里借指自己悲苦的命运。这首诗的长序中曾说自己"不哀伤而
自怨,未摇落而先衰"。④二句是说露重则蝉飞感到吃力,风大则蝉
声显得低沉,以比喻自己处境之严峻。⑤这二句表面说蝉的高洁
无人相信,自己的哀蝉之心无人代为表达,实际是说自己的高洁无人
相信,希望自己这种借哀蝉以自哀的意思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同情。
【解说】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官侍御史,因上书陈事,
触怒武后,遭诬系狱。出狱后,贬临海县丞。这诗是狱中所
作。诗前序颇长,从略。这诗首二联写秋日在狱闻蝉,突出
自己的身分处境,说明蝉声之不堪闻;后二联写蝉的不幸遭
遇,说明蝉声所以不堪闻的缘故。诗以蝉声起兴,着重在写
自己听蝉声的感受,但又把蝉的品质、遭遇和自己的处境交
错来写,就有以蝉自喻、借哀蝉以自哀之意,使人感到哀感
沉至,映照生姿。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①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②,竟夕③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④,披衣觉露滋⑤。
不堪盈手赠⑥,还寝梦佳期⑦。
【注释】
①天涯:指彼此天涯海角,相去甚远。②情人:诗人自指。遥夜:
长夜。③竟夕:终夜。④此句出自谢灵运《怨晓月赋》:“灭华烛兮
弄晓月。”怜:爱。⑤滋:浸润。⑥此句化用陆机《拟明月何皎
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意。不盈手:月光清虚,无法把握。
盈:满。⑦梦佳期;做一个佳期相聚的梦。
【解说】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
市)人。唐中宗景龙元年(707)中进士,为张说所赏。后以
“道侔伊吕科"对策高第,迁左拾遗。累官至中书令。被奸
相李林甫排挤,贬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数年后乞归乡,卒。
他是唐代名相之一,有政治才干,直言敢谏。曾指出不可以
李林甫为相,并预言安禄山必反。后来玄宗深悔未听其言。
他的诗文浑厚清雅、平易实在,很少受当时浮艳,雕琢风气
的影响。
有《曲江集》。
这诗题目是"望月怀远",所以首联写月,目的在引出
“望"字。颔联申明"怀远"意,说月明难寐,倍感夜长,故终
夕起而相思。颈联写先在室中灭烛望月,继而又披衣到户
外望月。觉夜露沾衣,见其伫立望月之久。其实望月就是
怀人。尾联写他痴想以月光相赠远人而不得,只好寄希望
于梦中的佳期。诗写得一往情深,自然入妙,望月、怀远的
情和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从而使读者有真切、生动的感
受。全诗委婉清醇,一派神理全从《古诗十九首》来,而以律
体出之,更见精致。
与诸子登岘山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②。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④。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xiàn现)山:一名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县南。②二句化用羊祐
登岘山事。西晋初年,羊祜曾以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与东吴对抗,
仁爱百姓,功绩卓著。他性乐山水,常登岘山。曾对从事中郎邹湛慨
叹:“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
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立碑纪念他,
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其碑为堕泪碑。(《晋书·羊祜传》)末
联中"羊公碑",亦即此"堕泪碑"。③胜迹:有名的古迹,此指岘山
古迹。胜,美。④这二句为互文。天寒时水位降落,鱼梁地势相对
提高,故觉水浅;而梦泽低凹地势毕现,故觉其深。鱼梁:指鱼梁洲,
在襄阳附近汉水中,东汉隐者庞德公所居。梦泽:云梦泽,为楚襄王
尝游的沼泽地。
【解说】
这诗全从凭吊羊公寄慨,而妙在首联即发议论,仅十个
字就把羊公登临的一篇感慨包容在内。而古今人事代谢的
感慨又借颔联"登临"二字绾合起来。既切诗题,又合古今
登临情事。胜迹者,羊公所留;"复登临"者,照应羊公登临
本事,又隐然有以古人自许之意。颈联书所见,是从颔联
“登临"二字来。尾联抒慨,从"胜迹"二字来,怀古伤今,与
首联互相映照,切杜预堕泪碑的典故,表达自己遭际不偶、
湮灭无闻的悲哀。
过故人①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④。
待到重阳⑤日,还来就⑥菊花。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②鸡黍(shǔ属):泛指农村比较丰盛的饭菜。《论
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黍:黄米。③斜:在
这里音"狭(xiá)"。④此句化用陶渊明《归田园居》:“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句。⑤重阳:旧历九月初九。⑥就:凑近。
【解说】
这诗写应邀到朋友田庄上小饮遣兴。先说朋友稍事准
备,前来相邀。次写田庄环境,绿树环抱、青山斜欹。颈联
写面对场圃饮酒,谈桑麻之事,都是农家风味。尾联说重阳
时自己要前来饮酒赏菊,更见出友情深厚、毫无拘束。诗清
疏简淡,纯是自然的本色,而农村朴素生活情趣和作者恬淡
闲适心境都爽然在目。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①。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②。
【注释】
①二句谓从竹喧知浣女归,见莲动知渔舟下。这里变换句式避免了
与上二句句式重复。②二句意谓任凭众芳凋歇,山中秋景之美仍
然是足以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
久留。”这里反用其意。随意,任意。春芳:春花。歇:花期停止。王
孙;本指王公贵族的后代,这里借指自己。
【解说】
这诗意在刻画初秋傍晚雨后山居景色之美。首联用
“空山"、"晚来秋"点题。次联写松壑清幽的景色,"明月"句
承"晚来秋","清泉"句承"新雨后"。三联写浣女、渔舟于雨
后趁月还家,一切都笼罩在悠闲静谧的气氛里,而且以动态
反衬静态。末联是从上述静美的图画里得出的结论:自管
安心隐居,其他都任其自然。表现恬适的心境。”明月"二
句是写景名句,后人曾据此作画题识。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④,波澜
动远空⑤。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⑥。
【注释】
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泛指楚国的边界。三湘:湘水与漓水合,
称漓湘;与蒸水合,称蒸湘;与潇水合,称潇湘,故称"三湘"。这里泛指
今湖南省。③荆门:荆门山,在楚、蜀交界处。《通典》:“荆门山……
在今峡州(今属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五十里。”《水经注·江水》:“江水
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
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
塞也。”九派:指浔阳(今江西九江)。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日;"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也。”说长江流到浔
阳后,分为九条支流。所以也可用"九派"指长江。④此句渭襄阳
郡县象在水边上浮动。浦:水边。⑤此句写水光接天,波光水影摇
撼着远天。⑥二句意渭襄阳风光如同天赐,自己愿留下来与山翁
共醉。山翁:指晋朝山简(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曾以征南将
军镇守襄阳,常在习家池(即高阳池)游赏宴饮,每饮必醉。(见《晋
书·山简传》)按,这诗或是诗人与襄阳州郡长官临流泛舟时作,则
“山翁"或即借指其人。
【解说】
这是流连襄阳风光的诗,写襄阳附近汉江临流泛舟时
所见的壮阔景象。首联从大处落笔,总括这一带汉江的自
然形势:它沟通楚塞、三湘,连接荆门、浔阳。中间两联的写
景最具特色。”江流"句说水势浩瀚,如流出天地之外;"山
色"句说远望荆门山迷濛一片,轮廓不甚分明。不但写得雄
浑壮阔,而且语言精警,耐人玩味。通常律体,五、六句要乘
势转出他意。而这一首却再加"郡邑"两句对"江流"做具体
描绘,不但无复衍堆砌之感,反觉用笔矫健有力,境界更加
开拓。尾联结出流连风光之意,又切襄阳故实,自然得体。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①,属国过居延②。
征蓬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④,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⑤,都护在燕然⑥。
【注释】
①单车:谓单人独乘,轻车简从。问边:慰问边地。②此句渭奉使到
居延去。属国:汉代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属国(不改其本国之俗而接受
汉朝管辖的少数民族部落)的官员,这里代指使臣。居延:汉末设县,
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③征蓬:被风吹起到处飘泊的蓬草。
④孤烟直:《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
斜。”⑤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jì季);司侦
察的骑兵。⑥此句意谓都护正在边塞前线。都护:边疆重镇的军
事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
***境内的杭爱山。东汉车骑将军窦宪战胜匈奴,登燕然山刻石
记功。这里是借喻当时边塞上的胜利。
【解说】
这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其时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使宣慰将士,并兼河西节度判
官。诗写得意气飞扬,而且给人边塞风光的实感。首联点
题,说奉使单身赴边地慰问将士,并指出目的地——居延。
颔联用"归雁"一句点明时令,因为春天北方渐暖,大雁北
归,所以这样说。以"征蓬"自比,形象生动,且与"归雁"巧
对。颈联写塞外荒漠浑雄景象,逼真传神,字字精当,不可
移易,是千古名句。尾联用极平淡的细节,交代自己才出萧
关,还须继续赶路,与首联照应。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①外,来从楚国②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③流。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①荆门:参看王维《汉江临泛》注。②楚国:战国时的楚国地域相
当广,这里主要指今湖北、湖南一带。荆门可说是到楚国的第一站。
③大荒:无边的旷野。④天镜:《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
上天,"是廋辞隐语。这里只取它的词藻。⑤海楼:海市蜃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