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诗品1(1 / 2)

🎁美女直播

诗品序

【原文】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①。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②。

照烛三才③,火军丽万有④,灵祗待之以致飨⑤,幽微藉之

以昭告⑥。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⑦。

【注释】

①气:气候,节气。节候更替,萌动万物。物之兴衰,人赤感焉。刘

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其义略同。

②摇荡性情两句;摇荡:振动、感动。形:表现。诸:之乎、之于。

《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

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又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此亦本前人之说。

③烛:照耀。作动词用。三才:指天、地、人。《易·说卦》:“是以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

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④火军丽:辉照、辉映。火军,同辉。丽,附丽,万有:万物。

⑤灵衹(qí其):神灵。灵,泛指神灵。衹,地神。飨(xiǎnɡ亨):祭

献。致飨:享用祭献之物。待:等待。

⑥幽微:幽奥深隐之物,亦指鬼神而言,藉:凭、借。昭告:明白地

揭示出来。

⑦动天地三句:语出《毛诗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

于诗。”莫近:莫过。此系古人对诗歌作用夸大之说法。

【译文】

节气使景物发生变化,景物感动人,所以动摇人的性

情,表现在舞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得

光辉艳丽,神灵靠它来接受祭祀,幽冥靠它来祷告;感动天

地鬼神,没有比诗歌更接近了。

【原文】

昔《南风》之词①,《卿云》之颂②,厥义夐矣③。夏

歌曰:"郁陶乎予心"④。楚谣曰:“名余曰正则"⑤。

虽诗体未全⑥,然是五言之滥觞也⑦。

【注释】

①《南风》之词:根据《礼记·乐记》的记载,《南风》为虞舜所

作,其词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

之财兮。”后人疑其伪。

②《卿云》之颂:据伏胜《尚书·大传》记载,舜将禅让于禹,俊杰

百工相和而歌曰:“卿云烂兮,糺系曼兮。日月光华,旦复且兮。”

③厥:其,夐(xiònɡ兄去声):远。

④夏歌句:夏歌指《五子之歌》,原文久已失传。现存伪古文《尚书·

五子之歌》为后人伪作。”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为其中之歌词。郁陶

(yáo摇):忧思积聚的样子。

⑤楚谣句:屈原《离骚》有句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⑥诗体未全:达按:《诗品》论诗,只限五言,寻根溯源至于《南

风》、《夏歌》;然《南风》未必五言,《卿云》只有四字,《夏歌》其

为伪作,《楚谣》原是杂言。其中偶有五言之句,故曰"诗体未全"耳。

⑦五言之滥觞。滥觞(lànshānɡ烂伤):《孔子家语·三恕》云:“江始

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王肃注:“觞可以盛酒,言其微也。”指江河发源

处水极浅,仅能浮起酒杯。后以滥觞喻事物之开端。

【译文】

从前《南风歌》的词,《卿云歌》的歌颂,它的意义是深

远的。夏代的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辞》说"取我的名

叫正则",虽然诗的体裁不全是五言,然而是五言的开头。

【原文】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①。”古诗"眇邈,人

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②。

【注释】

①逮汉李陵两句:逮:及、到。李陵有《与苏武诗三首》,皆五言。苏

东坡疑其伪作。达按:萧统《昭明文选》载李陵诗三首。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云:“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

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可见刘勰当时已疑其伪。钟

嵘《诗品》成书在刘勰《文心雕龙》之后,而谓李陵

"始著五言之目",亦

当时未定之说。目,篇目。

②"古诗"眇邈五句:古诗:东汉末年,出现一批不著作者姓名的五言诗,流传甚广,刘勰、钟嵘,萧统等均名之曰。”古诗"。其中最有名者为

《文选》所选《古诗十九首》。眇邈:(miǎomiǎo秒):久远。人世:指

“古诗"的作者及其年代。难详:难知。推:推论、推断、推测。文体:

指文章风格。固:肯定之词。炎汉。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朝代

的变衍更替,汉为火德,故称炎汉。制:本指写作,这里指作品。衰周:

周将衰亡之时,即周朝末年。倡:通唱,指诗作。

【译文】

到西汉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这一项目了。古诗的时代久远,作者和时代难以详考,推究它的体裁,实是汉代的创作,不是周末的开始。

【原文】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①。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②。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③。东京二百载中,唯有班固《咏

史》,质木无文④。

【注释】

①自王、扬、枚、马之徒三句;王:王褒,扬。扬雄,枚:枚乘,

马:司马相如。四人均为汉代著名辞赋家。据《汉书·艺文志·诗赋略》,

王褒有赋十六篇,扬雄有赋十二篇,枚乘有赋九篇,司马相如有赋二十九

篇。竞爽:争胜。吟咏:指诗歌。古时诗歌皆入乐,故曰吟咏。靡闻:未

之闻也。

②从李都尉四句:李都尉:李陵,汉武帝时拜骑都尉。班婕妤(jiéyú捷

于):班姬,汉成帝时为婕妤。婕妤,女官名。婕妤亦作倢伃。班婕妤有《怨

诗》一首。此四句谓:从李陵到班姬,将近百年,除了一位女诗人,诗人

只有李陵一人。

③诗人之风,顿已缺丧;风:风气。亦可解为讽咏,则指诗作。顿:

骤然。缺丧:断缺,丧失。

④东京三句:东京:指东汉。东汉都洛阳,西汉都长安。史称长安为

西京,洛阳为东京。东汉自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汉献帝延

康元年(公元220年),共一百九十五年,故曰东京二百载,取其约数。班

固《咏史》:班固有《咏史》一首,见《文选》卷三十六《策秀才文》注。

质木无文:质朴、木讷而无文采。

【译文】

从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作者,辞赋争胜,诗歌创作没有听说。从陵到班婕妤,约一百年中,有位女作家,只有一人罢了。诗人的作风,即时丧失。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质朴没有文采。

【原文】

降及建安①,曹公父子,笃好斯文②;平原兄弟,郁

为文栋③,刘桢、王粲,为其羽翼④。次有攀龙托凤,自

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⑤。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⑥。

【注释】

①建安:汉献帝年号,公元196-219年。

②曹公父子,笃好斯文;曹公父子,有二说,一谓指曹操、曹丕、曹

植:一谓指曹操、曹丕。当以后说为妥。操,丕即魏武、魏文,以至尊之

位而笃好斯文,宜其相提并论也。曹植自在下文"平原兄弟"中矣。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论及三曹,层次极为分明,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

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笃。

甚。斯文:《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文,本指礼乐制度。后世以斯文泛指文学或文人儒者。此处指文学。

③平原兄弟,郁为文栋:《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载,

建安十

六年,曹植封为平原侯。兄弟。指曹植及其弟白马王曹彪。按:曹彪诗入

下品,自:不能与曹植并提为"文栋",但钟嵘以骈体行文,父子对兄弟,故

及之也。郁:茂盛。文栋:文章之栋梁也。

④刘桢、王粲,为其羽翼:刘、王,建安著名诗人,均为"建安七子"

中人物。其:代词,指曹公父子、平原兄弟。羽翼:辅佐人物,为曹公父

子、平原兄弟之辅佐者。

⑤次有攀龙托风三句;次:其次。龙、凤:古代帝王之象征。攀、托:有依附、跟随之意。属车:副车,侍从之车。盖:大概。百计:数以百计。

⑥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文质相宜,恰到好处。大备不时:大备于当

时。

【译文】

下到建安年代,曹操、曹丕父子,非常爱好这些文辞;

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来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

们的翅膀。其次有攀附权势,自己到达做部属的,大概将

要到百计。文质兼备的兴盛,在当时非常完备了。

【原文】

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①。太康中②,三张、二

陆、两潘、一左③,勃尔复兴④,踵武前王⑤,风流未

沫⑥,亦文章之中兴也⑦。

【注释】

①尔后:以后。陵迟:渐渐。迄(qì气):到。

②太康:晋武帝年号(公元280-2**年)。

⑤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一说张载、张协、张华。二陆:陆机、

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④勃尔:犹言勃然,突然兴起之意。复兴:再次兴起。

⑤踵武前王:自建安末至太康初,凡六十年,其间五言诗"陵迟衰微",

待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出,才"踵武前王",继轨建安。踵武:继迹,

踏着前人足迹。前王:指建安时代曹公父子诸人,均为帝王。

⑥风流未沫;风流:文章之美妙超群者。未沫(mò末):屈原《离

骚》:“芬至今犹未沫。”王逸注:“沫,已也。”未沫,未已。文章:指诗歌。

后来逐渐倒退衰落,直到晋代。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三

张,有陆机、陆云二陆,有潘岳、潘尼二潘,左思一左,突然

都兴起,继承前代的王者,风流未尽,也是诗文的中兴。

【译文】

后来逐渐倒退衰落,直到晋代。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三张,有陆机、陆云二陆,有潘岳、潘尼二潘,左思一左,突然都兴起,继承前代的王者,风流未尽,也是诗文的中心。

【原文】

永嘉时①,贵黄、老②,稍尚虚谈③,于时篇什,理

过其辞,淡乎寡味④。爰及江表⑤,微波尚传。孙绰、许

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⑥,建安风力尽

矣⑦。

【注释】

①永嘉:晋怀帝年号,公元307-313年。

②贵黄、老;贵:推重、重视。黄老:指黄帝和老子。相传黄老为道

家之祖,后亦以黄老称道家。

③稍尚虚谈;稍:渐渐、渐入。尚:崇尚。虚谈:清淡,谈理说玄。

④于时篇什三句;于时:当时也。篇什:诗篇。理过其辞:清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云:“理语不必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以诗说理,最为

诗家大忌,而永嘉后之玄言诗,专以诗说理,所谓理过其辞是也。淡乎寡

味:平淡而毫无诗味。

⑤爰及江表;爰:(yuán园)于是。江表:长江之外,即江南。东晋

建都建康(今南京),故史家以江表指代东晋。微波:余波.指虚谈余波及

理过其辞之诗风。孙绰、许询;东晋玄育诗人。桓、庾:一说指桓温、庾

亮;一说指桓伟、庾友和庾蕴。

⑥平典。板滞无华。《道德论》。三国时何曼作,阐发道家哲理的论著,

今已亡佚。

⑦建安风力。亦称建安风骨。指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情调和与现实内

容相统一的时代风格。

【译文】

永嘉时,看重黄帝、老子的学说,稍稍崇尚清谈,这时期的创

作,玄言超过它的文辞,平淡少滋味。到了东晋,清谈的影

响像微波还传下去。孙绰、许询、桓温、庾亮诸位的诗,都

平淡朴实像《道德论》,建安文学的风骨完了。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