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至矣。
【译文】
鲍照的诗的渊源从张协、张华出来。长于制作描写景物
形象的文辞,得到张协的奇谲,含有张华的纤丽。骨力比
谢混强,奔驰比颜延之快。总结四家的优点而专擅他的美
好,跨越宋齐两代而独出。叹他的才华秀出而地位低微,
所以在当代名声沉没。然而他看重巧妙描写景物,不避危
险偏仄,很伤害清新雅正的调子。所以讲危险通俗的,多
来迎合鲍照。
齐吏部谢朓
【原文】
其源出于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①。一章之中,
自有玉石②。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③。足使叔源失步,明
远变色④。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⑤。此意锐而才弱
也⑥。至为后进士子之所嗟慕⑦。脁极与余论诗,感激顿
挫过其文⑧。
【注释】
①其源出于谢混三句:意谓谢朓诗祖源于谢混,然较之谢混,又过为
雕琢对仗,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又不像谢混。微伤:稍累于。细密:言
平仄、对仗、声韵之繁密,不若谢混清浅。不伦:不类,不像。
②一章之中,自有玉石:《书·胤征》:“火炎崑冈,玉石俱焚。”玉石
喻好坏。谓谢朓诗一篇之中,自有佳句,亦有芜累之句也。清何焯《义门
读书记》卷四十六评玄晖《踅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曰:
“玄晖俊句为多,然求其一篇尽善,盖不易得。”又曰:“玄晖一章之中,
自有玉石等语,钟记室抑扬之词,不可据也,其名章如此诗,尚捶掇未
尽耳。”盖一则承认其未能"一篇尽善";一则批评钟嵘求全责备。达按:郭
绍虞《宋诗话辑佚》辑宋范温《潜溪诗眼》第十三条曰:“老杜诗凡一篇皆
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
如李贺之流是也。”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
上曰:“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
而不知拙语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金赵秉文
《滏水集》卷二十《题南麓书后》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夫
如何三字几不成语,然非三字无以成下句有数百里之气象;若上句俱雄
丽,则一李长吉耳。”陆机《文赋》深谙其理。曰:“彼榛楛之勿剪,亦蒙荣于
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
1201页谓:“争妍竞秀,络绎不绝,则目炫神疲,应接不暇。”何焯批评,理
有未当也。
③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谓谢朓诗,时有警策。奇章:亦秀句也。
达按:玄晖诗如:“日出众鸟散,山冥孤猿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
树","大江日夜流,客心悲未央","金波鹊,玉绳低建章","风动万
年技,日华承露掌"。”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
来"等句,均为奇章秀句,千古传颂。警遒:警拔,有力。
④足他权源失步两句:谓谢朓的奇章秀句使谢混、鲍照惊讶不已,自
愧弗如。失步:错乱步态。变色:大惊失色。
⑤善自发诗端两句: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曰:“五言律起句最难,
六朝人称谢朓工于发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雄压千古矣。”
谢朓诗往往起句妙绝,而结句蹇碍,未能始终。踬:窘迫。此处有不流畅
之意。
⑥此意锐而才弱也:诗思敏锐而才力不足。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
八第七条引王元美语曰:“玄晖特不如灵运者,匪直才力小弱。灵运语俳而气
古,玄晖调俳而气今。”
⑦为后进士子之所嗟慕:《诗品序》云:“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
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可见齐、梁之间对鲍、谢诗之推
崇。
⑧脁极与余论诗两句:谢朓屡与钟嵘论及诗歌。钟嵘以为,谢朓论诗激
昂奋淡,抑扬有数,超过他的诗歌创作。即诗论胜于诗作。顿挫:抑扬
也。极:通"亟",屡也。感激、感动、激发。
【译文】
谢朓的诗的渊源从谢混出来。稍微失于细密,极为不
类。一篇里面,自有玉有石。然而奇特的篇章和清秀的句
子,常常是精警挺拔,足以使得谢混搁笔,鲍照吃惊。长于
开端,却在结尾多失,这是精于用思而才力稍弱。至于成
为后辈士人所赞叹仰慕,谢朓极力和我讨论诗作,感慨抑
扬胜过他的诗。
齐光禄江淹
【原文】
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①。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②。初,淹罢宣城郡③,遂宿冶亭④,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⑤。”淹探
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
淹才尽⑥。”
【注释】
①文通诗体总杂两句:萧统《昭明文选》卷三十一,有江淹《杂体诗三
十首》,其《序》云:“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今
作三十首诗,效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源流,庶亦无乖商榷。”陈延杰《诗品
注》卷中曰:“文通杂体三十首,纯以为拟古者,学一人,像一人,信可品
藻源流也。”总杂:错综复杂。
②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谓江淹诗骨力得诸王微,成就近乎谢朓。
钟嵘评王微曰:“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可见筋力亦有限
耳。钟嵘评谢朓曰:“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指其体物之妙也。清何焯《义
门读书记》卷四十六评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亦云:“极体物之
奇。”"成就于谢朓",抑或指此?陈延杰《诗品注》卷中云:“文通诗亦能极
体物之奇,而声调格律,皆逼肖谢朓,故钟氏谓成就于谢朓者,差近之。
筋力:犹言骨力。
③罢宣城郡:被免去宣城太守。罢:免官。
④冶亭:在今南京冶城。
⑤可以见还:可将笔退还。以:将、把。见还:还之被动式,索还。
⑥江淹才尽:亦称江郎才尽。事亦见《南史·江淹传》:“尝宿于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
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
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明胡应麟《诗
薮》外编卷二于此持异义,曰:“人之才固有尽时,精力疲,志意怠,而梦
征焉。其梦,衰也;其衰,非梦也。彦升与沈竞名,亦曰才尽,岂张、郭为
崇耶?”
【译文】
江淹诗的体裁,总汇各体而杂,善于模仿前人的诗,从
王微诗中得到筋力,从谢朓诗中得到成就。开始时,江淹
从宣城郡罢官,便住宿在冶亭。梦中见一美男子,自称叫
郭璞,对江淹说:“我有笔在您那里多年,可以相还。”江淹
从怀中得到五色笔,还给他。此后作诗,不再成句,所以世
上传说江淹文才没有了。
梁卫将军范云梁中书郎丘迟
【原文】
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①。丘诗点缀映媚,似落
花依草②。故当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③。
【注释】
①范诗清便宛转两句;清便:清新、便捷。宛转:曲折多致。流风回
雪:一似雪花之随风流转,轻逸飞舞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评其《赠张徐州謖》云:“疑是徐方牧八句,流风回雪。记室固最得其如此。”
见附录。
②点缀:妆点、衬托。映媚:相映为媚。落花依草:花瓣落地,依附于草
间,亦点缀为美之意。陈延杰《诗品注》卷中云,"丘诗模山范水,辞采丽
逸,恰似落花依草也。”
③浅于江淹,而秀于任昉:《南史·丘迟传》云:“时有钟嵘著《诗评》
云:范云婉转清便,如流风回雪,迟点缀映媚,如落花依草。虽取贱文通,
而秀于敬子。其见称如此。”达按:敬子为任昉谥号。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
家集题辞·丘中郎集》曰:“钟仲伟《诗评》云:希范取贱文通,秀于敬子。
余未唯唯。或其时尚循沈诗任笔之称,遂轻高下耳。”张溥以为丘迟诗未必
胜于任昉。
【译文】
范云诗清新便捷,用意宛转,像流动的风在旋舞雪花。
丘迟诗像落花依附在青草上,起到点缀照映献媚的作用。
所以应当比江淹诗浅,比任昉诗秀丽。
梁太常任昉
【原文】
彦升少年为诗不工。故世称沈诗任笔①,昉深恨
之。晚节爱好既笃,文亦道遒②。善铨事理③,拓体渊
雅④,得国士之风⑤。故擢居中品⑥。但昉既博物,动辄
用事,所以诗不得奇。少年士子,效其如此,弊矣⑦!
【注释】
①彦升少年为诗不工两句:谓任昉少年时不善诗,独善文,故世有"沈
诗任笔"之称。《南史·任昉传》曰:“昉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才思无穷。”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任彦升集》云:“《昭明文选》载彦升令、
表、序、状、弹文,生平笔长,可悉推见。”达按:《文选》所载任昉策问
一,表五,书三,弹事二,二,序一,墓志一,行状一。沈约善诗,见
《诗品》卷中沈休文评语,谓"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故时有"沈诗任笔"
之说。又,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
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②文亦遒变:文,当指诗。遒变:变得遒劲有力。
③善铨事理:意谓在诗中善于铨衡人情物理,即渐诸诗歌写作之特点。
④拓体渊雅;拓体:将诗体开拓、发展。渊雅:已见嵇康注。
⑤得国士之风:有国士无双之风度。国士:国中才能出众之人。
⑥故擢(zhuó酌)居中品;故:承上文之词。意谓若非晚节爱好,拓体
渊雅,则不能列中品。擢选拔。居:位列。
⑦昉既博物六句,谓任昉作诗,勤于用事,故未能称善。然当时新进
子弟,辄效其用事,有走火入魔之弊矣。《南史·任昉传》曰:“昉以文才
见知,时人云任笔沈诗,昉闻,甚以为病。晚节转好著诗,欲以倾沈。用
事过多,属词不得流便,自尔都下士子慕之者,转为穿凿,于是有才尽
之谈矣。”又,钟嵘《诗品序》曰:“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竟须
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可互相参证。
【译文】
任昉少年时作诗不工,所以世人称沈约诗、任昉文,昉
极恨它。晚年爱好诗既真诚,也挺劲变化,长于评论事理,
开拓体裁,深刻雅正,得到国士的风度。所以升入中品。
但任昉既然博学,动笔往往用事,所以诗不能奇。少年士
人仿效他这样做,有毛病了。
梁左光禄沈约
【原文】
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①。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
知宪章鲍明远也②。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③。永
明相王爱文④。王元长等,皆宗附之⑤。约于时谢朓未
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⑥。虽文不至
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⑦。见重闾里,诵咏成音⑧。嵘谓
约所著既多,今剪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
矣⑨。故当词密于范,意浅于江矣⑩。
【注释】
①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众制:指其众多之作品。达按:休文诗有
四言、五言、杂言诸体。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评沈约诗云:“清
便婉转,自成永明以后风气。”
②详其文体三句:钟嵘谓沈约诗宪章鲍照,盖指其声病而言之也。钟
嵘评鲍照诗,谓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沈约虽撰《四
声谱》,倡言"四声八病"之说,而其诗亦蹈声病。明谢榛《四溟诗话》
巷一曰:“沈隐侯《白马篇》云:停镳过上兰。轻举出楼兰。《缓
声歌》云:瑶信陵空。羽辔已腾空。此二篇亦两用兰字、
空字为韵。夫隐侯始定声韵,为诗家楷式,何乃自重其韵,使人借为
口实?所谓萧何造律,而自犯之也。”言其自拘声病也。详其文体:详
观其诗歌体裁。察其馀论:指察其诗歌声律之论。
③所以不闲于经纶两句:谓沈约无碍于博学多识,作诗以清怨见长。
此正与颜延之相反。颜延之"虽乖秀逸,是经纶文雅才。”闲:作阻碍解。
汉扬雄《太玄经》二《亲》:“亲非其肤……中心闲也。”宋司马光《注》:
“闲者,隔碍不通之谓。”清怨:清幽、怨悱。
④永明相王:即竟陵王萧子良。
⑤王元长等,皆宗附之:《南史·陆厥传》云。”时盛为文章,吴兴沈
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
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
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王元长:王融字。宗附:宗奉依附。
⑥约于时四句:谢朓未遒:钟嵘评谢脁谓:“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未
遒,犹言谢朓尚未以诗成名。江淹才尽:犹言沈约步入诗坛时,江淹已老
矣。范云名级故微:范云诗名本微。故约称独步:所以沈约处诗坛领衔地
位。此四语隐含贬意,非休文之能也,是时之有利也。名级故微:名级,
名声之次第也。故微,本来就微弱。
⑦文不至其工丽两句:诗未达到完善华丽之程度,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选:选手、代表。这里选是名词,非动词。
⑧见重闾里,诵咏成音:谓沈约声律之说为乡里所欢迎,传诵而为诗。
此即《诗品序》所云:“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
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
多拘忌,伤其真美。……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
具。”
⑨嵘谓四句:《南史·钟嵘传》云:“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
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云。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明胡应麟《诗
薮》外编卷二云:“世以钟氏私憾,抑之中品,非也。”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卷七亦云:“《南史》喜杂采小说家言,恐不足据以疑二贤也。”
⑩词密于范;意浅子江:诗句用词比范云繁密,文意比江淹浅显。
【译文】
观沈约的众多制作,以五言诗为最好。详考他的诗
体,考察他的理论,确实知道他效法鲍照,所以不熟悉组织
朝廷宗庙的作品,却长于表达清新幽怨。竟陵王刘子良爱
好文学,王元长等都推尊归附他。沈约在这时期,谢朓诗
没有挺拔,江淹已经才尽,范云的声名本来低微,所以沈约
当时称为独一无二。虽然他的诗不够好,但他的诗的工巧
华丽,也是一时的首选,被民间看重,念他的诗成为音调。
嵘说沈约创作既多,现在删去**夹杂的,收取他的精华
重要
的,确实可为中品的等级了。所以应当是文辞比范云
严密,意义比江淹浅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