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 2)

沙海无澜 阿摩司·奥兹 7811 字 2024-02-18

[11] 乌班吉沙立:中非共和国的旧称。

[12] 海法:以色列港口城市。

[13] 约尼:约拿单的昵称。

[14] Mea culpa:拉丁语,意为“是我的过错”。

[15] 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西北部一地区。

[16] 亚力酒:一种用椰子汁、米或枣等酿成的烈酒。

[17] 本·茨维(1884——1963):伊休夫著名的领导人之一,以色列国第二任总统。

[18] 帕尔米拉:叙利亚一古城,现为一村庄。

[19] 大卫王:古以色列国国王(前1000——前962),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

[20] 拔示巴:《圣经》人物,大卫王杀其夫而娶之,生了所罗门。

[21] 泰加群落: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方平原的大面积针叶林。

[22] 女子娴雅学校:西方社会为富家女子进入社交界作准备的一种私立学校,教授音乐、仪态等课程。

[23] 斯威士兰:非洲东南部国家。

[24] 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唯理论的代表之一,提出“自因说”,认为只有凭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等。

[25] Pozhalusta:俄语,意为“请”。

[26] 迈蒙尼德(1135——1204):犹太教法学家、哲学家、科学家。

[27] 以斯拉:公元前5世纪的以色列文士、先知和宗教改革者。

[28] 尼姆佐维奇(1886——1935):拉脱维亚国际象棋大师、国际象棋理论家,多次参赛但均未获世界冠军,却以所著《我的着法》闻名于世。他在1925年所著的《我的着法》中所提出的理论,后人称为超现代派学说,至今仍是权威。

[29] 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城市。

[30] 桑给巴尔:非洲东部一小岛,属坦桑尼亚。

[31] 贝都因人:中东沙漠,特别是阿拉伯、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等地讲阿拉伯语的游牧民族。在中东总人口中只占一小部分,却占有大部分土地。

[32] Yingele:意第绪语,意为“小男孩”。

[33] 纳赛尔(1918——1970):埃及总统(1956——1970),现代最有影响力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

[34]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其作品多为非标题音乐,既继承古曲传统,又有情思蕴藉、富于想象的个人风格,代表作有交响曲四部、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等。

[35] 迦勒底语:古巴比伦王国南部一地区迦勒底人使用的闪语。

[36] 赫梯:公元前17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及叙利亚建立的强大古国,后为亚述人征服。

[37] 斯维德里盖洛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一个灵魂空虚、卑鄙无耻的恶霸地主,是人面兽心的好色之徒,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逼死了用人,糟踏了自己的使女,又进而觊觎女家庭教师。

[38] 伊万·卡拉马佐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老卡拉马佐夫的次子,当老卡拉马佐夫被自己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谋杀后,伊万感到是自己宣扬的那种“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利己主义理论唆使斯梅尔佳科夫走上了弑父的犯罪道路,因而受良心的谴责陷入神经错乱。

[39] 霍拉舞:东南欧地区一种活泼的圆圈形民间舞蹈。

[40] 阿廖欣(1892——1946):1927至1935年、1937至1946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以善攻多变闻名。俄国出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入法国籍。

[41] 卡帕布兰卡(1888——1942):古巴国际象棋大师。着棋平中出奇,从容制胜。1921年胜拉斯克获世界冠军。1916至1924年间保持不败纪录。

[42] 拉斯克(1868——1941):德国国际象棋大师、1894至1920年世界冠军。

[43] 博特温尼克(1911——1995):苏联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

[44] 彼得罗相(1929——1984):苏联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1963年胜博特温尼克获世界冠军,1966年对斯帕斯基卫冕成功。

[45] 羯磨:佛教名词,称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为羯磨,认为羯磨发生后不会消失,将引起今世或来世的善恶报应。

[46] 比亚利克(1873——1934):生于俄国的犹太诗人,用现代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写作,作品表达犹太人的感情和愿望。1924年定居巴勒斯坦。

[47] Gevalt:意第绪语,意为“救命”。

[48] 克拉科夫:波兰南部城市。

[49] 罗兹:波兰中部城市。

[50] 锡安山:《旧约》时代耶路撒冷城内两山中的东山,相传是古大卫王及其子孙的宫殿及神庙的所在地,意指耶路撒冷。

[51] 马龙·白兰度(1924——2004):美国著名戏剧和电影演员。

[52] 扫罗王:《圣经》人物,以色列第一个国王。

[53] Sha:意第绪语,意为“安静”。

[54] Shoyn:意第绪语,意为“够了”、“结束了”。

[55] 该隐:亚当与夏娃之子,杀其弟亚伯。见《旧约·创世记》四章一节至二十四节。

[56] Hada ibnak?阿拉伯语,意为“这是你的儿子?”

[57] Hada waladi wa’illi kaman wahad,zeghir.阿拉伯语,意为“这是我的儿子。我还有一个小一点的孩子”。

[58] Allah karim,ya Abu-Yoni.阿拉伯语,意为“上帝保佑你,约尼他爸”。

[59] 逾越节:以色列人的重要节期,纪念神带领他们祖先出埃及的恩惠。参见《旧约·出埃及记》十二章。节期在犹太历正月(亚笔月),即公历4月1日前后,人们吃无酵饼。

[60] 押沙龙:大卫王之宠儿,后因反叛其父被杀。参见《旧约·撒母耳记下》三章三节和十三章二十一节至十八章三十三节。

[61] 宣礼员:伊斯兰教清真寺塔顶上按时呼唤信徒做礼拜的人。

[62] 比斯开湾:在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之间。

[63] 加利利:巴勒斯坦北部一多山地区。

[64] 唐璜:西班牙传奇中的浪荡子,是一个专门勾引女性的贵族。

[65] 厄洛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

[66] 鲁道夫·瓦伦蒂诺(1895——1926):美国电影演员,由其主演过的无声电影《酋长》、《鹰》等均富浪漫色彩,曾引起众多女影迷的狂热崇拜。

[67] 拉翁事件指50年代中期以色列政府内部发生的情报工作失误事件,该事件引起了执政的巴勒斯坦工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平哈斯·拉翁(1904——1976),以色列国务活动家,犹太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曾被指责应对以色列特工人员1954年7月在埃及惨遭失败负责,这件事以后演变成拉翁事件。

[68] A groysser gesheft:意第绪语,意为“一桩了不起的大事”。

[69] 赫梅利尼茨基(?1595——1657):哥萨克人首领(1648——1657)。

[70] 彼特留拉(1879——1926):乌克兰的社会党领导人。

[71] 贝文(1881——1951):英国工联主义者、政治家。

[72] 语出《旧约·何西阿书》八章七节。

[73] 基甸:以色列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见《旧约·士师记》六章十一节至八章二十七节。

[74] 宁录:《圣经》人物,以英勇的猎手而闻名,见《旧约·创世记》十章八节至十节。

[75] 拉比:希伯来语中为“老师”的意思,指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员或犹太教会众领袖。

[76] 梅纽因(1916——1999):美国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

[77] 海费兹(1901——1987):俄裔美籍小提琴家。

[78] 包罗霍夫(1881——1917):犹太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社会主义犹太复国主义最著名的思想家和领袖之一。

[79] 约押:《圣经》中大卫王军队的元帅。见《旧约·撒母耳记下》二、三、十一、十四、十八、二十章的有关内容。

[80] 押尼珥:《圣经》人物,古以色列第一代国王扫罗之堂兄弟,军队指挥官。见《旧约·撒母耳记下》二章八节至三章三十节。

[81] 以笏:古以色列的民族英雄。见《圣经·士师记》三章十二节至三十节。

[82] 拿八:古希伯来一富户,为人刚愎凶恶。见《圣经·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的有关内容。

[83] Geendikt:意第绪语,意为“完了”、“结束了”。

[84] jongleur:法语,意为“行吟诗人”。

[85] feinshmecher:意第绪语,意为“敏感的人”。

[86] 埃及法老阻止摩西率为奴的以色列人出境,上帝便帮以色列人对埃及行了十次灾难,第九次是使埃及全境黑暗。见《旧约·出埃及记》七章至十一章。

[87] 扎罗:阿扎赖亚的昵称。

[88] 康塔塔:乐曲名,原指声乐曲,现泛指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乐曲,取宗教或一般性内容,仅唱而不表演。巴赫以创作此种乐曲见长。

[89] 阿尔比诺尼(1671——1750):意大利作曲家,其歌剧和器乐作品以文雅和富有魅力著称。

[90] 维瓦尔迪(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品有歌剧、宗教音乐、协奏曲等,以四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最受欢迎。

[91] 阿姆哈拉语: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通行于该国中部及南部高地。

[92] 马丁·布贝尔(1878——1965):生于奥地利的德国犹太宗教哲学家、《圣经》翻译家,1938年被迫离开德国,曾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哲学教授,其哲学思想接近哈西德主义和存在主义,认为生存就是神与人、人和世界之间的对话。

[93] 巴加门游戏:一种双方各有十五枚棋子、掷骰子决定行棋格数的游戏。

[94] 埃兰德(1901——1985):瑞典首相和社会民主党主席(1946——1969),扩大社会福利范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扩大高等教育,冷战期间坚持瑞典中立。

[95] 哈伽拿卫军:1928年至1948年间活跃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地下军事组织,后成为以色列军队的核心。

[96] 宾尼:本耶明的昵称。

[97] 本雅:本耶明的昵称。

[98] 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奠基人。

[99] 金牛犊:见《旧约·出埃及记》三十二章。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背叛引导他们脱离奴役苦难的耶和华,另选金牛犊作为崇拜物。

[100] 光明节在每年12月左右,为期八天,纪念公元前165年犹太人战胜叙利亚人后在耶路撒冷的大庙重新奉献。

[101] 赫茨尔(1860——1904):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始人,生于匈牙利,著有《犹太人国家》,在巴塞尔主持召开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代表大会(1897),宣告在以色列为犹太人建立家园。

[102] 细拉:希伯来诗歌中出现的一种音乐术语。由于“细拉”相当于乐谱中的休止符,歌唱者应稍作停息,默念片刻后再继续歌唱。

[103] 沙乌尔·阿维古尔(1899——1978):哈伽拿卫军的组织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104] 摩西·达扬(1915——1981):以色列军人、政治家,曾组织哈伽拿卫军。

[105] 佩特拉:约旦的一座古城,以岩石的色彩闻名于世。这里的岩石呈褐色、红色、淡蓝、橘红、黄色、紫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