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如何通过刷题快速提分(1 / 2)

🎁美女直播

高三阶段如何通过刷题快速提分?

高中数学提分手册:明晰高考套路,学习事半功倍

很多同学进入高三之后,都希望能够通过两轮复习将自己的成绩稳定在120-130这个区间,甚至突破130分。

但是,在高考中数学突破130分,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地毯式重复训练可以帮助你考到120,但想要突破130分的天花板,就必须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很多同学都说「补课」,但其实查漏补缺这四个字最关键在「查」——尤其是对于希望突破130的同学而言:查不出病因,就治不好病根。

一、想补缺,先查漏

其实无论做任何事儿,都应该在这个任务开始之初先讲清楚目的,接下来的规划朝着这个最终目的一步一步推进——所谓「有的放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即将进入复习阶段的同学来说,要紧的事情有两件:

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

其次是整合与提升。

尤其是很多同学,感觉自己上课时学的东西断断续续,那么在准备着手总复习之前,你必须首先明白:自己哪里有什么不会的东西。

查漏补缺这四个字,「补」固然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这个「查」字。

我们在医院看病时都会有这种体会:通常来说、前期的检查费用会占到整个治疗费用的一半以上。

比如我前年胃病频繁发作,在校医院治病、医生仅仅给我开一些常规的胃药,反复小半年的时间也没有解决问题,后来转诊去了比较正规的医院,医生建议我先做胃镜检查——这次检查的费用可能比我这半年吃过的所有药还贵,但却发现了我这是浅表性胃炎。

所以医生据此调整了我的处方单,两周后胃痛就完全消失了。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让你知道:我们总强调治病的这个「治」字,可如果你的病因找不对,后期再多的治疗很可能都效果不好。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想谈一谈「如何迅速的定位自己的知识漏洞」。

先分级,才能针对性优化

其实,「查找知识漏洞」这件事情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要对自己的不同类型知识漏洞进行区别对待。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只会笼统地说「这个知识点我不会」——也许他有一百个不会的知识点,但你如果再问他感觉哪些知识点问题最严重,他就说不上来了。

换句话说:这一百个不会的知识点在他眼里是同样的严重程度,那学习时他自然也就倾向在每个知识点上投入相同的时间进行补救。

实际上这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方法。

而那些成绩提升很快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对自己的知识点漏洞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换句话说,这些学生对待学习,就像外科医生对待不同程度的烧伤病人一样,三级烧伤和五级烧伤是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的。

那些你不会的知识点,有些属于严重的漏洞,你需要下大功夫去弥补;

有些则属于比较浅层次的疏忽,把这个小疏忽堵住就可以了。

我们之前讲过一个高考数学的四级能力金字塔:

核心是教你「迅速评估自己知识漏洞的严重程度」,我将其称之为高中数学的能力评级原则。

它的基础落脚点是《高考大纲》的数学部分对学生划定的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了解、理解、掌握。

理解≠会用

讲这四个层次之前,我想先谈两个关键的概念:「理解」和「会用」(也就是考纲中所说的「掌握」)——这是两个有本质差异的词汇。

如果你给一个学生点出某个知识后,他能「完整」而且「准确」地叙述这个知识点所包含的所有细节,那么我们就称之为他理解了这个知识点;但是理解不等于会用。

想要达到「会用」这个层次,还需要他读到一道题目之后能够自主联想到: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进而应用这个知识完成题目解答,这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

也就是说:理解谈的是知识点本身;而「会用」谈的是知识点的应用方法。

曾经有同学问我说「老师讲的东西我都懂,但是题做不出来、考试成绩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我们常常把自己刚刚「理解」的东西误以为已经熟练「掌握」。

四项能力指标

区分完「理解」和「会用」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指标、将高中全部的知识归入四个能力层级:

第一类的知识叫做「理解且会用」,就是你看到一道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就能知道它考的是什么东西、并且可以迅速完成解答;

第二个层级是「理解但是不会用」,这个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了,就是老师讲的知识你都会、记得也很清,可是具体做题时,自己读完题却想不到要用这个知识点;

当然比这更差一点的第三层级叫做「有印象但不理解」,说的是看到一些题目,你大概知道这道题它可能是考某个知识,但这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你已经忘了、或者最开始就没有学好——这类知识点你就谈不上「理解」了,因为理解的知识点时很难忘到一干二净的;

当然最差的一种情况是连印象也没了,这类问题相关的题目,你读完之后根本就不知道在说什么,甚至是答案给你、你都看不懂。

这四项能力评级的原则,实际上是为大家的学习划定的一个「优先级」:

以后你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知识点,问的就不是「会」与「不会」,而是要问「这个知识点对我而言属于什么层级」——对于不同类别的知识点,我们就应该给予不同的关注程度,花费不同的功夫。

我们接下来就说说如何「迅速地将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进行分级归类」。

迅速分类的具体方法

你一定能意识到:想要对高中全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检测,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

一般的学生会想到把高中的全部课本都找出来,或者买一本综合性比较强的资料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的方法需要至少耗费2到3周的时间。

对于一个高三的学生来说,如果你每门课都以这样的方式检测,查完漏洞,两个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所以,这不是一个实用的方法。

实际上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是:找两张高考真题试卷(建议是最近三年的任意两张),总共需要10到12个小时,就可以大致清楚你的「漏洞」在哪。

有2个大的步骤,4个小的步骤:

第一步是分别把这两张卷子做了,但做的时候要注意:

1。1首先拿第一张试卷,对它尝试独立自主解决。

你可以不限时,但是不许看书,能做多少是多少,想不出来就算了。

做完这张试卷的目的,不在于找出你有多少不会的内容,而是要看看你有多少「理解且会用」的内容——这一部分知识你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所以,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你可以在这上面少花一些少量的精力,巩固和复习就可以了。

1。2接下来做第二张试卷,这次你还可以不限时地做它,但第二张卷子做的时候我允许你去翻书,甚至是教辅资料——但是不能直接看答案。

一道题目你自己暂时想不出来不要紧,只要你能看出来这道题是在考什么,并且能找到这个知识点在什么地方,我允许你去把这个内容弄清楚,然后回过头能把题做了——那么这样的,题目我就算是你「有印象,但是之前不太理解」;

你可能还会问,那还有「理解但不会用」和「完全没有印象」这两类题目,应该如何细分呢?

这就要你执行的第二个步骤:「读答案」:

2。1你翻开两套卷子的答案,你会发现、有一些题目尽管自己没能够做出来,但是你一看到答案提示说「本题考查了XXX部分的知识点」,甚至答案里给出了一些关键步骤的处理方法——你读完答案之后、心里还能理解中这些关键步骤的意义所在,合上答案之后可以独立把这道题目给做出来,这就属于「理解但不会用」的知识点;

2。2当然还有一类知识点,就是我们之前说的连答案都看不懂的——这就属于「完全没有印象」了。

两点重要提醒

我曾给很多学生实测过上面的这套方法,效果反馈很不错。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其实你任选三套高考真题,它们就能覆盖80%以上的知识点,如果身边有一个不错的老师的话,根据两套卷子,老师就大致能够看出你整个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的基本状况了。

可是我还要提醒两点:

第一点是: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想要自己独立完成检测的话,我的建议是1。1和1。2中所要求的各1张卷子你最好做3张,也就是说你要把两张试卷变成六张试卷,学习时间和检测时间相应也要增加一些,你对自己的了解才能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