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钗" 点题,有宝玉梦见的" 十二钗" 册子与" 红楼梦" 曲子,于
是" 吴玉峰" 建议用曲名作书名。
楔子里这张书名单上," 红楼梦" 应当排在" 金陵十二钗" 后,
为什么颠倒次序?因为如果排在" 十二钗" 后,那就是最后定名" 红
楼梦" ,而作者当时仍旧主张用" 十二钗" ,因此把" 红楼梦" 安插
在" 风月宝鉴" 前面,表示在改名" 情僧录" 后,有人代题" 红楼梦
" ,又有个道学先生代题" 风月宝鉴"
二详红楼梦(3 )
那么" 凡例" 怎么迳用" 红楼梦" ,违反作者的意旨?假定" 凡
例" 是" 吴玉峰" 写的,脂砚外的另一脂评人化名。他一开始就说明
用" 红楼梦" 的原因:它有概括性,可以包容这几个情调不同的主题,
" 风月宝鉴" 、" 石头记" ──宝玉的故事──十二钗。" 吴玉峰"
为了争论这一点,强调" 风月宝鉴" 的重要性,把它抬出来坐" 红楼
梦" 下第二把交椅,尽管作者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用" 风月宝鉴"俞
平伯说起删天香楼事:" 秦可卿的故事应是旧本' 风月宝鉴' 中的高
峰。这一删却,余外便只剩些零碎,散见于各回。" (注九)
" 吴玉峰" 后来重看第一回,看到作者当年嘲笑棠村道学气太浓
:"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 风月宝鉴'",分明对这书名不满。在删天香
楼后更不切合,只适用于少数配角,因此" 吴玉峰" 觉得需要解释他
为什么不删掉他写的" 凡例" 里面郑重介绍" 风月宝鉴" 那几句:因
为棠村生前替雪芹旧著“风月宝鉴" 写过序,所以保存棠村偏爱的书
名,纪念死者。
" 凡例" 硬把书名改了,作者总是有他的苦衷,不好意思或是不
便反对,只轻描淡写在楔子里添上一句" 至吴玉峰题曰' 红楼梦'",
贬低这题目的地位,这一句当与" 凡例" 同时。"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
再评" 这句,是第一回最后加的一项,因此甲戌本第一回是此回定稿。
如果这句是甲戌年加的,此本第一回就是一七五四本。但是也可能是
甲戌后追记此书恢复原名经过。
庚本白文本" 嬷嬷" 有时候作" 嫫嫫" ,甲戌本第十六回更是"
嬷嬷" 、" 嫫嫫" 、" 妈妈" 相间。──" 嬷嬷" 是老年高等女仆的
职衔," 妈妈" 是小辈主人口头上对他们的尊称。但是甲戌本第十六
回赵嬷嬷有时作" 赵妈妈" ,是漏改的江南话。全抄本偶有吴语,
(注十)作者北方话纯熟后已经改掉了,南京话仍旧有,如" 好(音
耗)意" ,作" 故意" 解。(注十一)──戚本一律作" 嫫嫫"全抄
本统作" 姆姆" ──庚本第三十三回也有个" 老姆姆" (第七六一页),
戚本同,是漏网之鱼──与它通部用" 旷" 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本
底子是个早本,陆续抽换今本,起初今本的成份少,因此遇到" 俇"
字仍旧写作" 旷" ,迁就原有的许多" 旷" 字,免得涂改;为求统一,
后来也一直沿用下去。为了同一原因,无回末套语或诗联诸回,戚本、
全抄本都给添上" 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 二字底下缺诗联的也删了,
不然看上去不完整。
吴世昌与俞平伯同样认为甲戌本是书主或抄手集批充总批,以便
增加书价。(注十二)但是一方面有删批的潮流,而且删节得支离破
碎的楔子也普遍的被接受,显然一般对于书中没有故事性的部份不感
兴趣。多加总批,略厚一点的书不见得能多卖钱。
从戚本、全抄本看来,过录本擅改形式都是为了前后一致化。甲
戌本后两截扩充总批,为什么两次改变总批格式,回目后批改回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