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从黑暗走向黎明刘知远 刘承祐 郭威(2 / 2)

🎁美女直播

刘承祐虽然年龄并不算小,但一直没能亲政。权力都在杨邠等人手里,根本不给自己这个皇帝好脸色看,甚至自己选妃也被杨邠横加阻挠,本就一肚子的怨气。和苏逢吉一伙自然一拍即合,年轻人心情盛,准备要干一票大买卖,要玩就玩他个惊心动魄。刘承祐把计划告诉母后,李太后大惊,连忙劝阻。刘承祐气的大骂母亲:“国家大事,老娘们懂个什么?”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乾佑三年(公元 950年)十一月十三日,杨邠、王章、史弘肇跟往常一样,大摇大摆的入朝。可他们刚来到殿中,还没来得及咒骂这冷天气时,就被埋伏的武士给拿下了,二话不说,刀光齐闪,三颗人头落地。

刘承祐下旨,夷杨邠、王章、史弘肇等人三族,无论少长,尽数诛死。而“三逆”党羽如京使甄彦奇、内常侍辛从审、枢密副承旨郭颙、控鹤指挥使高进、三司都勾官柴训等人,一个也没漏网,凡是被公认“杨党”中人的,天堂无路,地狱有门,从此易人为鬼,黄泉路上,阴惨凄厉。

“杨党”三大骨干虽然被杀,可另外一个“危险分子”郭威还在邺都镇守,李业虽然奈何不了郭威,但郭威和死党王峻的家少还在京中。一声令下,郭威和王峻满门抄斩,包括柴荣的三个儿子。一时间,汴梁城中血气冲天、哀声四起,让人惨不忍睹。

随后,枢密承旨聂文进奉皇帝旨意召集群臣,宣布圣喻:“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谋行不轨,乱我祖宗家法,今日朕将这些逆贼明正典刑,天下升平,朕当与众卿同贺!”众人谁敢多放个屁?唯唯是从。刘承祐为了安抚军界,又亲自召集高级将领,好言宽慰:“三逆欺朕年幼,乱我家邦,和你们没有关系,不要害怕,朕为你们做主!”这干军爷也在想:“皇帝收回大权,先低头再看形势吧。”

王夫之对此评价道:“自杨邠等以羽翼刘氏之宿将,威振朝廷,权行疆内,而一旦伏尸阙下,如圈豚之就烹。”杨邠等人的失败,有一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要说才干,他们都有,但为人严刻,不晓人情。他们只是擅专威福,趁着皇帝年轻,想风光几年罢了。三人中杨王二人不通军务,史弘肇倒懂点军事,但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了即使史弘肇真的想反,也不会有多少人跟他,纯粹的武人是不可能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项羽威震百国,还不落得乌江自刎?一句话:他们不会做人。

而郭威之所以能侥幸逃过一劫,也是由于他过人的军事政治才干,才能借外敌入侵时外出,其他三位都不适合带兵坐镇。而此时的郭威正在官署中议事,汴梁方向驰来急足,将杨邠等人和家眷遇害一事告诉郭威。郭威一听,几乎疼死过去,柴荣在一旁也气的直跺脚。刘承祐的诏书也几乎同时到来,要郭威“回京议事”。郭威大骂:“家人都死了个干净,还让我去议什么狗屁!无乎是要我的老命。”

兵房主事魏仁浦在旁边说道:“郭公坐镇邺都,久为京中那帮小人所忌怕。您回京难逃一个死字。要想办法自保,千万不能回去。”郭威又不傻,换了谁敢回去送死?

郭威手下的将军跟他出生入死多年,交情没的说,都劝郭威率军回京找刘承祐“讨个说法”,不然可没人愿意陪郭威去死。郭威狠了狠心,说道:“也罢!事以至此,尚有何说!”

命令养子柴荣留守邺都,保住根本重地,万一起事不成,还可以退保河北。柴荣的能力郭威最清楚,把老本交给柴荣也最放心。然后郭威率大军西进,当郭威大军行进至澶州时,捉到了前来刺探军情的小太监嵒脱。郭威正好利用这个小家伙回去给刘承祐送信,说:“前者陛下密令郭崇威(郭威大将)暗图于臣,崇威等人不肯杀臣,强迫臣到京中请罪。京中事变和陛下没关系,是那帮小人干的。过几天臣就会到京师,到时是非对错,还请陛下主持个公道!”并让嵒脱把信捎给刘承祐。

这哪里是诚惶诚恐的请罪,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姓刘的,冤有头债有主,我郭威到了京中要新帐旧帐一起算!不过这也怨不得郭威,即使杨邠他们再有罪,不过弄权而已,绝不罪至夷族,郭威更是冤枉透顶。为你刘家效命犬马,到头来落得这个下场,谁不寒心?

乾佑三年(公元 950年)十一月中旬,郭威率领的“上访团”来到滑州(今河南滑县),滑州节度使宋延渥代表大汉中央政府以隆重的仪式

欢迎“上访团”进城。郭威知道自己虽然有理在先,但毕竟这次西进绝不只是找刘承祐“讨说法”,至于要干什么,郭威和所有“上访团”成员都清楚,事情到了这种程度,谁还不明白?

郭威为了让跟随他的将士下定“上访”的决心,便让心腹、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传话:“郭令公已经告诉我,等到平定京师后,京里的金银财宝,随便大家拿,不拿白不拿。”三军将士们就等着这句话,无不欢呼雀跃。

这么做很不地道,京中的财富也是有头有主的,抢劫是强盗行径,郭威不会不知道。但自己要想利用这个机会成就大事,就必须有所舍弃,道义固然很重要,但相对于自己的利益来说,依然是可有可无,乱世都是这个样子。

当小太监嵒脱把郭威的信捎给刘承祐时,郭威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封丘(今河南封丘),距离汴梁已经不足五十里,刘承祐吓的面如死灰,不知所措。但刘承祐的“叔父”、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慕容彦超和刘知远同母不同父)大言不惭,说道:“郭威小儿也,不足畏,陛下且看臣生擒老贼于马前。”刘承祐半信半疑,便让慕容彦超出兵前去招呼郭威,随后刘承祐也去前线给慕容彦超助阵。

两军在汴梁北面的刘子坡痛痛快快的厮杀了一场,慕容彦超和郭威方面的郭崇威两马交错,斗在一处。慕容彦超的马有些问题(两个可能:一是饿了,二是想媳妇了),卟通一声栽倒,慕容彦超差点被郭崇威活捉,狼狈的奔回兖州去了。郭军乘势冲杀过来,汉军大败回营。而那些汉军中的头面人物们对刘承祐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嫩鸡斗得倒老鸭子?都跑到郭威帐中卖身去了。不过郭威这时还不想公开自己的政治意图,依然承认刘承祐的地位,便把这些人精都撵回汉营去了。

刘承祐看到郭威这么厉害,越想越害怕,心想斗不过你老郭我可以回京啊,那么高大的城池,守他个三两载不成问题吧。好主意,可当刘承祐带着苏逢吉等人来到汴梁城下时,守城的代理开封府尹刘铢根本不认他老几,大门紧闭。刘承祐大声说道:“快开门,我是当今天子!”话回没完,城上就乱箭齐发,射死许多侍卫。刘铢真够绝的,让我开门,开就是。从城中冲出大批杀手,要取刘承祐的小命。

刘承祐做梦也想不到刘铢会玩这手,吓的朝西北方向狂奔。杀手们紧追不舍,反正已经反了,干脆斩尽杀绝。刘承祐“巡幸”到赵村时,乱军已经杀到了屁股后头,茶酒使郭允明知道活不了,心一横,在刘承祐下马休息的时候,一刀结果了刘承祐。随后郭允明和苏逢吉自杀身亡。

郭威听说刘承祐死了,嚎啕大哭,真是哭的惊天动地,山崩海啸。虽然不排除做秀的成份,郭威对刘承祐的死心情是确实很复杂,如果不是刘承祐听信苏逢吉等人的谗言把杨邠、王章、史弘肇以及自己的家小给砍了,逼的郭威走投无路,郭威也并不希望把事情闹成这样。

不过刘承祐死了,郭威距离金字塔的顶端也就差最后一步了,郭威率军攻城,刘铢抵挡不住,被生擒活拿,郭威对手刃自己家小的这位刘爷恨之入骨,但暂时不及处理此事,先踢进牢里关着。

郭军进城之后,开始大肆抢掠,汴梁城中鸡飞狗跳,一片乌烟瘴气。王殷赶忙来劝郭威:“请主公下令禁止军士抢掠,不然民愤一起,于主公名声不利!”郭威见好就收,反正他已经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现在是到了收回的时候。便下令再有掠民物者斩!郭威言出必行,谁敢不听,城中次序顿时景然。

形势虽有好转,但人心不稳,郭威也知道这时候时机不到,稳定局势是最重要的。郭威率百官去朝见李太后,哭了一通鼻子,李太后也伤感万份,当初刘承祐要听她的话,也不至于弄到这个地步。李太后对郭威说:“皇帝已经崩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再在宗室里头择一位贤王嗣立,奉承大汉基业。开封尹刘承勋和武宁节度刘赟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你们在里头选一个吧。”

刘赟是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但已经入继刘知远为子,郭威等人本想立刘承勋,但刘承勋是个病秧子,生活都很难自理。李太后看出了郭威的小算盘,想拿刘承勋当个傀儡,李太后便把刘承勋请出来,果然是个病号。郭威只好做罢,和众人议定推戴刘赟为皇帝。派老太师冯道出马,去徐州请刘赟过来。

冯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早就得道成仙了,一眼看出郭威的心思。走之前故意问郭威:“郭大人,你真心拥戴武宁?”郭威怕被这个老家伙当众给他揭了老底,急了,当即指天划地:“天皇皇、地皇皇、我郭威要说半句假话,来世变做黄鼠狼!”冯道眯眯眼,笑呵呵的去了。等冯道走后,郭威叹了一口气:“我这辈子还没说过假话,今天被老家伙逼的做了回伪君子。”

这时镇、定诸州快马告急:辽世宗耶律阮派大军南侵汉境,契丹军在河北腹地横冲直撞,连下安平(今河北安平)、束鹿(今河北束鹿)。镇、定诸州守将急向汴梁告急。

汉朝诸路势力中实力最强大的除了郭威就是河东节度使刘崇。刘崇得知刘承祐在赵村被杀,郭威已经入汴的消息,大怒,准备尽起河东精锐南下和郭威决战,刘家的天下岂能落到这个郭雀儿手里。不过刘崇又听说刘赟要当皇帝,大喜: “我儿子做大汉天子,我就是皇上他爹,这回放心了。”

郭威为了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时间,有意麻痹刘崇,给刘崇写了封信: “武定军聪明英武,真为社稷主,所以朝议拥立。至于我么,我脸上刺着一只鸟,象我这样的丑人哪能做什么皇帝?大哥一定要相信我。”郭威这番鬼话刘崇居然也信,太原少尹李骧看出郭威意图,劝刘崇:“郭威这人大大的狡猾,主公不可轻信,应该出兵太行,给郭威制造军事压力,等到武宁军即位后收兵不迟。”

其实李骧比较稳妥的策略还是有些保守,郭威能间接干掉刘承祐,就不能再玩掉刘赟?对刘崇来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南下汴梁,控制朝政,号令天下。那时刘崇自立为帝可矣,立刘赟而自为太上亦可矣,可惜刘崇是个大笨蛋,居然把李骧给杀了。

李太后不懂军务,听说契丹南犯,现在唯一可以调动的也就是郭威了,刘崇还在太原城中准备做“太上皇”呢。只好再让郭威辛苦一趟,去会会契丹人。郭威当然愿意,带着大军朝北行进。可当郭威来到澶州时,手下军兵突然发生哗变,军中有会看天相的对众人大呼:“快看,太阳旁边升有紫气直夺郭公马前,此大祥兆也,当主郭公为天子!”众人大哗,拥住郭威大喊道:“我们已经和刘氏结下死仇,刘赟来了不会放过我们,请侍中自为天子,我们才能活命!”郭威 “吓”的花枝乱颤,连连摆手。

当兵的不管不顾,撕下一面黄旗上前就裹在了郭威的身上,众人伏地山呼万岁,场面壮观。郭威表面上却痛不欲生,昏倒了好几次,闭眼的时候郭威差点笑出来。众人当下就拥着“预备皇帝”郭威南行还京,这一天是汉乾佑三年(公元 950年)十二月二十日。

在“胁迫”郭威做皇帝的诸将中,有一位将军,对这震憾性的场面刻骨铭心。整整十年后,他导演了同样的剧情,从过程到结果,丝毫不差。后人多以为这位导演很有想象力,其实不过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炒冷饭而已。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但我们更应该知道,在陈桥兵变前十年,还有一起澶州兵变。

郭威率军回到汴梁,而城中的文武百官已经得到兵变消息,这时谁还对刘家的表忠心?他们能卖掉石重贵,自然也能卖掉刘赟,没人在乎名节,名节只是给别人看的,即使别人高声喝彩,自己又能捞到什么?争先恐后的跑出城去拜迎郭威。李太后也知道形势到了这一步,说什么也没用了,只好下令让郭威监国,以求自保。而这时名义已经是皇帝的武宁节度刘赟来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被郭威的心腹郭崇威给关了禁闭,听候处理。

刚过完新年,汉乾佑四年(公元 951年)正月初五日,李太后下诏将汉朝天下传给郭威。郭威意气风发的御临崇元殿,昭告中外,自称周朝后人(和则天皇帝还是“亲戚”,哈~),改国号为大周,将汉乾佑四年改为周广顺元年。随后郭威就下诏为杨邠、王章、史弘肇平冤昭雪,因李业已经逃出汴梁,便将杀害自己家眷的首恶刘铢斩首。郭威没有以怨报怨,族诛刘铢家小,足见郭威心胸何等宽广。

也许郭威没有想到,整整十年后,他非常器重的大将赵匡胤原封不动的照抄他的文章,从头到尾一样不落,易周为宋(赵同学太没创造力了)。赵匡胤“逆取顺守”,很少有人责备他,毕竟赵匡胤顺应了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郭威也是如此,虽然最后完成统一的是赵匡胤,但如果没有郭威和柴荣打下的基础,赵匡胤也不会如此顺手。

郭威虽然也有点虚伪(政治就是一门虚伪的哲学),但毕竟郭威不残不凶不暴,为人尚算正直,能力在五代中非常突出,名声也是比较好的,和李嗣源有的一比。

虽然取代了后汉,郭威对刘承祐的母亲李太后还是毕恭毕敬,尊为昭圣皇太后。但却没有放过刘赟,派人到宋州做了刘赟。刘赟真够倒霉的,汴梁城的龙椅一天也没坐过,就被郭威当成前朝废帝给送终了。

太原城中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悔不听李骧良言,在冰天雪地中痛哭流涕,南向大骂郭威,从此和后周互为死敌。正月十六日,刘崇在晋阳殿中称帝,国号仍称大汉,就是十国之一的北汉。十国除了这个北汉,其他的都建立在南方,这和五胡十六国时正好相反,十六国除了成汉建立在西南,其他的都建立在北方。

郭威的儿子都在乾佑三年汴梁事变中死光了,身边只有一个养子柴荣。不过能让郭威聊慰老怀的是,柴荣不仅对自己视若生父,而且柴荣文武全才,跟随郭威多年,能力得到了郭威和大家的公认。所以虽然郭威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柴荣是日后继承帝位的不二人选。不知道柴荣是否暗中感谢过刘铢,如果不是他砍了郭威的两个儿子,也许郭威不会如此培养自己。当年的李嗣源如果没有亲生儿子,估计也会把李从珂直接定为皇位继承人,也许吧。

太原的刘崇虽然也称帝,但地盘太小,只有区区十二州,难以和强大的周朝相抗衡,便学起前辈石敬瑭来。当然做的没那么出格,只是称契丹皇帝耶律述律(后改名耶律璟)为叔父,希望借契丹叔父的力量能“灭周兴汉”。耶律述律巴不得有这样的老侄子,自然欢喜异常,学起老爹耶律德光那样,认下了刘崇。

刘崇来找他自然要让他帮忙的,耶律述律也想到中原趟趟,便于广顺元年(公元 951年)十月,出兵五万,会合刘崇亲自率领的两万军队来攻周朝的晋州(今山西临汾)。晋州巡检使王万敢一面指挥周军固守,一面飞使急奏京师。郭威刚刚登基,人情未必尽服,自然不能让天下人小瞧,骂道:“刘崇老儿想学石敬瑭,也不打听老子是怎么混出来的,还怕你个肺!”

以“上书房大臣”,他的一拜大哥王峻为“征北大元帅”,去教训契丹人和刘崇。哪知王峻是个大水货,害怕契丹铁骑,行到陕州便赖着不走了。把郭威气的,心想你个草包不行,只有朕亲自出马。没想到王峻还有点战略头脑,立刻上奏道:“陛下千万不能离开京师,否则兖州的慕容彦超就可能乘虚而入,京师一失,陛下大事去矣。”郭威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慕容彦超虽然对自己称臣,但他是刘氏的亲党,怎么会肯向自己低头。只好留在汴梁,命王峻不能再泡在陕州,快点去晋州干正事吧。

王峻知道赖下去了,只好硬着头皮去晋州。没想到王峻的运气不错,正赶上北军缺粮,天降大雪,老百姓都跑没了,一时抢不到粮食,干脆撤回去了。王峻犹豫了半天,才派马军都指挥使仇弘超等人去追杀刘崇,一直追到霍邑(今山西霍县)才赶上,连砍带劈,北军大败,刘崇抱头鼠窜。吃了一个大败仗,刘崇才真正领教过郭威的厉害,老实在太原城中呆着吧。

正如王峻所言,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果然心怀不轨,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同母胞弟,和郭威根本就是两路人。后汉一亡,慕容彦超的特殊地位自然也就没了,慕容彦超越想越气,想来想去,跟郭威打马虎眼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干脆大旗一扯,反了他娘的!

广顺二年(公元 952年)正月,慕容彦超公然造反,得到军报,郭威冷笑一声:“狗奴才!知道你有这一天!”诏令昭武军节度使曹英去讨慕容彦超。曹英虽然打退了慕容彦超的几次挑战,但就是无法攻克兖州,慕容彦超在城墙上得意的笑:“姓曹的,有本事你上来啊!”曹英气的叫着慕容彦超的小名骂道:“阎昆仑,你丫别得意,别看你今天闹的欢,早晚让你拉清丹。”

一直耗到了四月份,曹英还没破城,郭威有些不耐烦了,留下三司使李穀守汴梁,亲率官军来和慕容彦超算账。郭威先礼后兵,在城下劝慕容彦超投降,还能免去死罪。慕容彦超连嘲带骂,把郭威的祖宗十八代都没放过。郭威不再多说废话,下令攻城。

有皇帝在后边督阵,谁也不敢退后,战死能当个“烈士”,家眷都有优厚抚恤,退后就要以军法问斩,什么都捞不到。周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慕容彦超顶不住了,周军破城而入。慕容彦超平时好造假钱诈取军人钱财,当慕容彦超大呼手下说:“快给我顶住,我把我所有的银子都给你们!快顶住!”当兵的都呸道:“去死吧你,你的银子都是假的,不玩了!”一哄而散。慕容彦超被周军围在府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投井自尽。郭威入城,对慕容家族毫不客气,

下令夷族。

封建社会讲究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一人有罪、诛灭九族”,成者入天、败者下地。只要是犯事了,无论家眷年幼长大,即使刚出娘胎的婴儿,照杀不误,这叫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究其原因,还是私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权力的排他性,权力场就是赌场,大家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注,赌赢了一本万利,赌输了人头落地。史书中简单的一个字“族(动词)!”不知饱含了多少无辜者的血泪。历史是用血来写就的,除了血,还有无尽的千古浩叹。

郭威留下自称是“兖国公”颜回后人的端明殿学士颜衎做“兖州市代理市长”,处理一些遗留问题。郭威离开兖州回京,路过曲阜时,郭威去拜奠了孔圣人。手下人劝:“陛下位尊九五,不宜去给臣子下拜。”郭威却说:“孔子是百世帝王师,我们做学生的哪敢对老师不敬?”

孔老夫子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享尽“荣华富贵”,自汉武尊儒后,历代帝王莫不对孔子趋之若鹜,膜拜有加。甚至孔子的后人都跟着沾光,嫡系子孙世袭“衍圣公”,到了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十一年(公元 1307年),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实际上与皇帝同一级别。在封建时代,孔子是万万骂不得的,因为他是“圣人”。当然到了近代,孔子被请下了神坛,砸倒了孔家店,孔子也成了“臭名昭著”的“孔老二”。

为了给自己装点门面,郭威又从民间找到了孔圣人第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和颜回的后人颜涉(颜衎会不会吃醋?),授孔仁玉曲阜令,颜陟为主簿。在曲阜玩了一圈后,郭威启驾还京。

慕容彦超是后周境内的最大的一颗定时炸弹,拔了这根刺,郭威感觉浑身轻松。人也是如此,心中有事,面露愁容,一旦事情完善解决,自然就心情畅快。

郭威回到京师不久,就下令修改盐法,后汉对贩私盐的行为打击极为严酷,私贩盐曲一斤以上者就要砍头,而郭威为了缓解民间的情绪,多给老百姓一条活路,便改为“盐曲犯五斤以上处死”。古代的盐事关国计民生,政府垄断经营,民间贩私盐多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著名的程咬金(程知节)和王仙芝黄巢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到了广顺二年(公元 952)的九月,契丹人又来找事了,抄掠镇州一带。郭威知道契丹人还在做着石敬瑭时代的黄梁美梦,想让刘崇这个沙陀翁坐在自己现在的这个位子上,然后继续做中原的干爹。郭威冷笑:“刘崇老儿是石敬瑭,可朕不是李从珂!”召成德节度使何福应战。何福派龙捷都指挥使刘诲等人出兵告诉耶律述律,现在的中原皇帝不是李从珂,请回吧。

契丹军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和周军试探性的打了几仗,双方其实都不想玩命,契丹军来内地是来“采购年货”的,周军中多是些人精子,哪个肯送死?何况皇帝又不在身边,乐得偷奸耍滑。契丹军捞够了就回去,但回军途中又手痒难耐,将当地的成年男子砍杀无数,然后大摇大摆而去(真是野蛮!)。刘诲等人也不想多事,契丹人走了更好,谁想去提着脑袋捞一个“烈士”的美名?坐视老百姓被杀,然后回去交差。

在阶级社会中,底层的老百姓的生命根本不值几个钱,杀了也就杀了,死后连个名也留下不来,最多就是“张三、李四”之类的。古代统治者所谓“爱民如子”之类的美丽承诺,虽然张三比李四做的可能会好一些,但归根到底都是没把老百姓当回事的。天下百姓千千万,死了三五十万,处在金字塔顶层的统治者根本感觉不到。怪不得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相对来说,在五代时期,郭威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他和之前的刘知远、石敬瑭等人不同,这老几位是纯粹的乱世军阀,因势取事。郭威取得成功的道路虽然和他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郭威心胸宽大,对老百姓的疾苦比较同情,不似前几位,拿老百姓当他们家的取款机。

郭威即位后,就将刘承祐搜刮进宫的稀世珍宝取出来,命人全都砸烂,晓喻群臣:“真正为君者,是不需要这些亡国之物的。真正的宝是人心(当然不一定是民心)。朕出身低贱,吃尽千辛万苦,遇上这个乱世,才侥幸成为皇帝,我怎么敢残剥百姓来图个人享受。”郭威随后下诏,命令地方有司不准搜刮民间财物奉贡内庭,够吃够喝就行了,要这些东西没什么用处。

到了广顺二年(公元 952年)的十一月,郭威下诏对做为战争资源的牛皮征收制度进行改革。牛皮是冷兵器时代非常重要的战争用具,可以制作甲具和盾。当然现在的“牛皮”也非常重要,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都是“牛皮”惹的祸,当官的一张嘴,大把大把的“官方统计数字”就跳了出来,上头有面子,下头有实惠,皆大欢喜。后汉时官府严禁民间私自买卖牛皮,并把民间所有备用的牛皮都征入官,然后付给百姓比较低的价格,老百姓有苦说不出。这还算好的,唐明宗李嗣源时期,甚至用盐哄弄老百姓,打发了事。石敬瑭更绝,连盐都不给,强行“收购”牛皮。

郭威知道其中的利弊,规定以后民间以十顷(古代五十亩为一顷)地交给官府一张牛皮,其他的除了不允许卖给周边敌国,任凭百姓自己交易。同时,郭威还废除了牛租,当年朱温攻打淮南,抢来几十万头耕牛,朱温把这些牛分给老百姓,每年交给官府租子。但这些牛死了,牛租却没有废除,甚至到了后汉时,这些牛的牛子牛孙都衍生多少代了,牛租还年年照收。老百姓这个气啊,真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都说朱梁是伪朝,可唐晋汉三朝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一点也不比朱梁这个“伪朝”轻。郭威免改革了牛皮征收制度和牛租,民间欢腾不已,都奔走相告:老天有眼,出了个好皇帝。

五代朱梁以后,均把梁朝看成伪朝,后唐就不用多说了。之后的晋汉周其实都是出身河东军政系统,他们一代代往上顺关系,也只能顺到后唐这,然后由后唐直接上承唐哀帝,郭威也不例外。后来的赵匡胤之所以承认梁朝,主要原因还在于赵匡胤不是河东派出身,没有那么多的派系纠葛。而且李存勖称帝时正好是梁朝最后一年,这样就容易上承正统,在技术处理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郭威的革除弊政,薛居正给予了高度评价:“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郭威也当得起这个评价,有人建议郭威把一些肥田卖给富户,可以得到大笔的银子充实国库。郭威不同意,说了一句足以感动古今的一句话:“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老百姓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老百姓富了,国家自然也就富裕。虽然这最终还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但郭威能如此顺应时代发展,实在是应该大大夸赞的。现在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如郭威这个封建统治者,跟绿头苍蝇似的盯着老百姓的那点血汗钱,与民争利,相较之下,何其愧也。

郭威在位时已经是五代后期,和前期有所不同的,后周之前的几个朝代内部的军事斗争非常激烈,大镇叛乱已经是家常便饭。不高兴了就造反,高兴了也造反,反正都是想混水摸鱼的。而后周存在的十年中,除了郭威刚即位时发生的兖州慕容彦超叛乱之外,基本就没在发生过重大叛乱事件。

前面几个朝代的统治者对老百姓视若牛马,对老百姓的疾苦不管不问,这就给了心怀二心的地方军阀以可乘之机。老百姓对统治者也非常的失望,这也是地方军阀造反的社会基础。郭威一反前几任的横征暴敛,接连对社会民生进行改革,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存条件。郭威做为明君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认可,地方实力派师出无名,即使不顾民间意愿造反,结果也只能玩火自焚。

如同毛泽东主席所讲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郭威这点做的比较好,自己不可能事事过问,只能通过地方官来实施统治,所以用人是和正确的政治路线有同等重要的意思。

当然,郭威用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前庆州(今甘肃庆阳)刺史郭彦钦。这小子是个贪婪鬼,自当庆州的父母官后,对治下各族人民群众抢掠搜刮,贪墨了不少财物。由于庆州地处民族混居地区,民族关系复杂,所以在民族地区做官,稳定和发展都应该并重。可这位郭爷倒好,管你稳定还是发展,先抢过来再说,弄的当地汉人和少数民族都怨声载道。当地的党项部野鸡族也被郭彦钦弄的鸡飞狗跳,干脆造起反来。

郭威知道后,先臭骂郭彦钦,派出邠州(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折从阮(大名鼎鼎的杨六郎之母佘太君的爷爷,折姓在演义中多做"佘"),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张建武率领官军去找野鸡族问问情况。

郭彦钦不是东西,张建武也不是好鸟。他将野鸡族杀败后,和野鸡族有仇的折思族和杀牛族都派人带着酒肉犒赏官军。不知道军爷是不是三月不识肉滋味了,不仅抢下这些酒肉,吃饱喝足后一鼓作气去抢掠折思、杀牛等族。杀牛族一看官军怎么都这德性?一气之下,几个部族联合起来进行反攻倒算,官军惨败,折从阮等人急向郭威求救。

郭威气的在殿中直转圈,下旨罢免这些蠢货的职务,选派其他人去庆州安抚这些少数民族,这场闹剧才收场。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应该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就对他们有歧视。诚然,有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凶残暴虐,但有些汉族皇帝的残暴并不逊色于这些人。各人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如何就动辄说这个民族如何如何,这是不客观的。

处理完了边疆事务,郭威可以腾出手来整治内部了,对某些不象话的人士进行整顿。头一个开刀的就是大周开国重臣、郭威的异姓大哥王峻。王峻地位显要,位居中枢,本应是郭威的左右手。可王峻却居功自傲,越来越不拿郭威当回事了。甚至连皇子柴荣入见郭威,都被王峻在中现代史绊子,不让见。

有一次强行要求郭威罢免宰相范质和李穀,改任端明殿学士颜衎和枢密直学士陈观。人事决定权是皇帝的私物,岂能容他人染指?郭威碍于大哥的面子: “事关重大,让朕考虑一下吧。”可王峻不依不饶,口出不逊,骂了郭威几句。甚至郭威准备吃午饭,王峻还在一边叽叽歪歪,郭威饿的不行了,才勉强答应了,王峻这才回去。

王峻明显要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党羽,任用王峻的私党,这些人当上宰相,是听郭威的还是听他王峻的?郭威有可能被王峻架空,当上“精神领袖”,傻子也不会答应。郭威忍无可忍,广顺三年(公元 953年)二月间,郭威将王峻软禁起来,召集重臣,郭威老泪纵横:“王峻眼中无朕,屡次弄权,彼若成事,朕将何往?而且朕子嗣皆死在前朝,现在只有一个养子郭荣,也因王峻阴加阻挠而不能尽人伦孝道,人乎?兽乎?你们说,王峻该怎么处理?”

冯道的哲学就是谁占上风谁就是正确的,当然支持郭威,众人也劝郭威杀掉王峻,绝除后患。不过郭威没忍心下重手,只把王峻贬为商州(今天陕西商县)司马。王峻到了商州,越想越后悔,气病交加,不久死去。

王峻的出身比较“下贱”,他曾经做过梁朝大奸臣赵岩的“娈童”,后来梁朝灭亡,王峻流落江湖,最后跟了刘知远。和郭威的交情极好,汴梁事变时王峻三族也被诛灭,刻骨铭心的仇恨让王峻死心塌地的为郭威谋智,史称王峻“绸缪帷幄,赞成大事,峻居首功。”郭威是个重感情的人,虽然王峻对他不敬,但郭威也只是将他贬居,如果王峻能向郭威认错,郭威还是可能重新起用的。郭威在乎的是皇权,只要不威胁皇权,万事好商量。权力这东西,是最不近人情的,父子兄弟都可以为了权力喋血萧墙,郭威能对王峻手下留情,已经很给面子了。

郭威知道自己身边无子嗣,万一有事,柴荣继位会出现麻烦,便在广顺三年(公元 953年)三月,调柴荣入京任开封尹,封晋王,算是正式确定了柴荣皇太子的身份。

不过郭威的麻烦还没有完,刚整倒一个王峻,又跳来一个王殷来和郭威捣乱。王殷也是开国重臣,级别和王峻不相上下,以宰相身份坐镇邺都,是名副其实的“河北王”。王峻虽然对郭威不服,但也只是弄权而已,王殷在河北经常打着各种旗号捞钱,这郭威都能容忍。王殷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想要对郭威下手,每次朝见郭威的时候,都带着几百个侍卫,郭威经常担惊受怕,万一王殷在朝上翻脸,自己可能就要玩完。

郭威这时身体不太好,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为了给继承人柴荣留下一个好局面。一狠心,趁王殷再次上朝的时候,伏兵殿中,一举将王殷拿下,流放登州(今山东蓬莱)。但王殷刚出汴梁城,就被郭威派人在城外找个好地方给砍了。

三番两次的折腾,郭威病倒了,不过柴荣在身边,大事一体兹问柴荣,郭威倒可以安心养病。柴荣明白这是父亲给自己压担子,历练自己,在府中认真办事,汴梁城中四民安然。柴荣熬到这一步太不容易,养父对他恩重如山,岂敢懈怠误事?但柴荣原先在邺都的部下曹翰却私下跑到汴梁来见柴荣,柴荣大惊: “你怎么跑来了?”曹翰是柴荣的心腹,请屏去闲人,对柴荣说:“殿下镇京,是为百姓之福,但现在还不是殿下施展大志的时候。百善孝为先,圣主有恙,大王做为皇嗣,为什么不入大内侍奉圣主,以慰天下人心?”柴荣悟起:“非汝言,吾几大误!”急入宫亲自伺候养父,郭威看到养子来为他调药,泣不成声。

到了显德元年(公元 954年)正月,郭威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在拜祭太庙时,都要别人扶着,最后只得让皇子晋王柴荣代替自己行礼。

郭威死前把柴荣叫到榻前,嘱咐了最后一件事,就是等他用死后“衣纸衣、敛瓦棺,不要金银玉器附葬。”,并对柴荣说:“当年我西征李守贞时,看到唐朝皇帝诸陵因为内藏宝物,而遭盗窃,我用不着那些东西。我死后也不要用刻什么石羊石虎之类的,只在我陵前刻上一块碑,上写"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就行了”。郭威重咳了几声,又说道:“你必须按我说的去做,如果你不听,我在地下也不会保佑你!”

周显德元年(公元 954年)正月十五日夜,郭威病死于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晋王柴荣在大行皇帝灵前继位,史称周世宗皇帝,柴荣尊郭威为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五代到了后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统一的苗头,虽然在郭威时期并不明显,但郭威的改革却对柴荣、赵匡胤的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郭威和柴荣一样,扎在五代里头实在有些委屈他们,五代十国的历史环境非常恶劣,郭威能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启动”统一进程,能力不用再多说什么,薛居正对郭威的评价相当精彩“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

五代史话第六章《从黑暗走向黎明》到此结束五代史话第七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代圣主柴荣准备热身,即将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