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愚,立即给江西巡抚衙门,布政司衙门,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等有司衙门下公文。”
“让各司主官前来议事,另外让他们推荐府衙官吏。”
“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南昌,五天之内,让他们必须赶来。”
韩烈紧接着又对刘楗吩咐了一声。
“是。”刘楗答应之下。
顾不得歇息的韩烈,随后亲自来到安置百姓的营棚,看望了收拢的百姓,并亲切的与他们进行了交谈。
在了解到百姓诉求之后,韩烈当众表示:“是朝廷没有保护好你们的家园,这是我等的失职。”
“九江城即将在原址重建,你们失去的房子,官府会给你们建好,土地也会重新分发给你们。”
“接下来城池重建,你们可以出工,每日不但有工钱,一日三餐保证吃饱肚子。”
“将军,您说的话算数不?”面对韩烈画下的大饼,围观的百姓将信将疑,有胆大之人,在人群之中小心翼翼的问了句。
“请乡亲们放心,也请大家认清楚我这张脸,我叫韩烈,当朝大将军,辅政大臣,陛下钦封的梁国公。”
“如果我今日的承诺每年三月份没有兑现,你们可以上京城向皇帝告我,草菅人命,祸害百姓。”
韩烈没有没有退缩,勇敢的站到台前的他,扬声发出了自已的承诺。
“大将军的承诺,我等草民不敢不信,老朽代乡亲们谢过大将军了。”
人群之中有乡老,士绅秀才听到韩烈是当朝大将军,连忙向韩烈叩拜感谢。
百姓见状纷纷叩拜喊道:“谢大将军为我等草民做主。”
时任江西巡抚的钱肃乐,巡按御史揭重熙,布政使万元吉,按察使郭维经,都司总兵郑鸿逵在接到韩烈军令时。
众人没敢怠慢,在郑鸿逵率领的一营兵马护卫下,日夜兼程赶到了九江城下。
不过相比起这些人,在安庆督师的孙传庭,却先一步不请而至。
“伯雅先生,安庆攻守之战,打的不错,尤其是最后反击一战,打的更是漂亮啊。”
见到孙传庭到来,韩烈甚是高兴,在迎接他进入大帐时,韩烈由衷的赞扬了他安庆守卫战的功绩。
“大将军谬赞了,下官身为安池太徽宁督师,却导致各府沦陷,差点让建奴兵临京师城下,这是下官之大罪啊。”
孙传庭今日前来,其实就是来请罪的。
“伯雅先生不必自责,若说有罪,那也罪在于我,与先生何干?”
韩烈却从来没有怪罪过孙传庭,要知道整场战役的策略制订,那都是他的一手定下的。
而且他也已经给朝廷上了请罪折子,一人担下了这个责任。
虽然朝廷目前没有处置方案下达,但韩烈基本可以确定。
如今他重新收复失地,还歼灭了阿济格,并收复了江西布政司全境。
朝廷断然不敢处罚他,顶多是功过相抵,甚至还会嘉奖一番。
所以他也就没有必要把孙传庭再牵扯进来了。
在韩烈的再说劝说下,孙传庭只得作罢。
“大将军,九江战略位置重要,下官认为应为加强管理。”
“我有个建议,如今九江残破,民生凋敝,不如撤销南康府,合并到九江府。”
“这样也可以快速恢复九江府的繁荣经济,把南康府消减为康州,直属九江府管辖。”
“而且据下官所知,经历这次建奴之祸,江西的南昌府,瑞州府,抚州府,建昌府,袁州府都受到不小的战火波及。”
“至少有上百万百姓,在战火之中流离失所,数十万百姓死于战火。”
“江西自宋代以来,号称江南圣地,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是冠绝南国。”
“全行省十三府,官员机构繁冗,这对于朝廷和百姓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正好趁机撤销瑞州,南康,建昌三府。”
“那南康各县并入九江,把瑞州各县,并入南昌。”
“把建昌府各县,并入抚州府。如此即可减少官府官员开支,也可以快速恢复战后损失。”
孙传庭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作为安庆督师,兵部尚书,眼界早已经不局限一城一地。
韩烈原本还在考虑,如何重建九江的问题。
听完孙传庭的建议,他不由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伯雅先生不愧为智者也,你的提议很好,我喜欢一份章程,劳烦你写出来。”
“这两天江西巡抚各司官吏,就会赶来九江,我们到时候再商议一下。”
“若是可行的话,立即上报朝廷,就此把江西十三府,消减为十府府衙。”
韩烈欣然点头,说起来南康府,本就是九江辖地。
同样瑞州府也是南昌辖地,而建昌和抚州二府,虽然建昌历史更胜抚州,但从地理上看,处于盱江下游的抚州,更适合作为府治所在。
抚州地势开阔,抚河环绕,土地肥沃,又比邻南昌,无论是交通,还是人口和经济,都比建昌府更有优势。
反观建昌府地处山区,所辖的南城,南丰,广昌,新城各县,都是山区小县,原本就人口凋敝,土地贫瘠。
经历了这次建奴入侵,人口更是锐减。
在建昌府驻藩数百年的益王家族,也在战火之中焚毁,最后一代益王朱慈炲,也在金声桓年初带兵占领建昌府时,死在了战火之中。
可以说这个时候,裁撤益王藩邸,合并建昌为抚州府,也是大势所趋。
除了江西发展建议,孙传庭紧接着向韩烈继续说了第二个观点。
“大将军,历史上的三国时代,魏蜀二国有句谚语,叫做得陇望蜀,亦或叫得蜀望陇。”
“同样,在历朝历代的争霸之中,守长江就没有不守襄阳的道理。”
“如今我军虽然占领了九江这座军事要地。”
“但是,武昌必须拿下,襄阳必须收回。”
“下官建议,趁清军新败,军心动荡,湖北民众反抗不断地情况下,至少要收复武昌,把清军赶回到襄阳,汉水以北才行。”
关于孙传庭这个提议,韩烈不是没有考虑。
只是最新的情况却是,清军征南大将军,豫亲王多铎,招抚大学士,兵部尚书,洪承畴二人统率的北方三十万大军。
已经对河南归德府,也就是睢阳发起了冬季攻势。
“伯雅先生,据我所知,武昌至少还有十五清军,而且武昌易守难攻,我军想要拿下武昌,至少需要抽调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对阵十五万,如果是正面交战,胜算肯定是有的。”
“但武昌三镇,都是坚城,一旦我主力陷入其中,必然会是一场空日持久之战。”
“若是这个时候,北方清军南下,睢阳守卫战一旦失败,江淮将难以挡住清军铁骑,后果不堪设想啊。”
韩烈说出了自已的顾虑同时,接着又说道。
“目前我军在山东,睢阳,江淮有十几万大军,九江这边又有二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巨大。”
“两线长时间作战的话,我们的后勤保障,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如果这个时间,再晚上一年,拖到明年的冬季,来年春夏,我们可以稳定两广,湖南,江西的钱粮收入。”
“那么局面就会好很多。”
“几十万大军作战,不单单需要数以万计的钱粮,还需要百万人力来运输钱粮,这些我们都必须考虑啊。”
韩烈何尝不想,率领百万大军,大举北伐,横扫建奴,来个犁庭扫穴,把建奴鞑子尽数消灭,恢复大明初年努尔干都司雄图伟业。
可现实却是,如今的他养活三十万军队,已经捉襟见肘,要是再维持长时间两线作战。
不但军队无法保证钱粮供应,百姓们也只能吃糠咽菜,甚至直接饿肚子。
说到现实问题,孙传庭也深刻的体会到了韩烈的难处。
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之贵。
“大将军,您说的问题,下官也明白。”
“但要是再等一年,武昌三镇,湖北想要收复,势必要付出数倍的精力。”
“如果您担心江淮的战事,下官不才,愿意前往徐州坐镇,主持北方战事。”
“三个月,在来年开春前,下官拼了老命,也要保住徐州,凤阳,济南,兖州四地不失。”
“以确保大将军您,安心收复武昌三镇。”
孙传庭咬了咬牙,却还是力主韩烈率军收复武昌。
他的理由有三点,第一清军新败,军心士气不稳,正是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
第二,不趁此机会收复武昌三镇,那么一旦清军在武昌站稳脚跟,想要再收复失地,那必然会困难重重。
第三,湖北江汉平原,是著名的粮仓,足以养活十万大军,加上武昌和襄阳地形险要。
不掌握武昌和襄阳,不单单九江,安庆,包括长江水路,以及湖南的岳州,还有巴蜀都会面临清军进攻。
如果说九江是江西的门户咽喉,那武昌就是荆楚大地,南方各省的心脏,不拿下武昌,就好比把自已的心脏,暴露在敌人的尖刀之下。
“伯雅先生,你的决心,让我动容啊。”韩烈看着面色坚定,目光炯炯的孙传庭,如此坚决的态度,也不由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