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满清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是什么人,那可是一个心机深沉的政客。
他能够在皇台极死后,执掌中枢大权,由睿亲王晋封为摄政王,并且引领顺治帝从容入关,并一举奠定了满清统一。
这份政治手腕,就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寻常之人。
阿济格的意外战死,虽然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但经过一天的沉淀,他早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作为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满清的摄政王。
他绝对不会沉迷与儿女私情之中,他要考虑的大事,永远是国家的未来,朝堂的政局稳定。
都说他为了孝庄太后,放弃了皇位,甘心奶娃,把顺治帝福临扶上了皇位。
如果,他真有资格和绝对的实力坐上那个位置,他又怎么可能会,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让与一个小孩呢?
这一切,不过是政治的妥协罢了。
阿济格是他王兄,他的战死,对于满清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但对于多尔衮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大损失。
一直以来,他们兄弟三人,多尔衮就是那个智囊和主导人。
阿济格和多铎则是左膀右臂,阿济格的死,这就好比斩了他一条臂膀,这如何不让他伤痛万分?
经过一夜的痛定思痛,多尔衮决定启用豪格。
虽然这个大侄子,着实有些难以掌控,但相比起皇位,他都忍下了一口气,为了大清的万年基业。
摒弃前嫌启用大侄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为什么在这个伤心的时候的,多尔衮会想起与自已一直不对付的大侄子豪格呢?
原因是在半个月前,豪格率领的征西大军,不仅攻占了成都,还射杀了叛军主脑,大西政权的皇帝张献忠。
豪格的奏报之中,上报的战果是他亲率大军,攻入敌阵,射杀了张献忠,并取回了对方首级。
这份战报的真实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张献忠肯定不是豪格射杀的。
但这一切并不重要,作为征西大将军,大清肃亲王,豪格是三军统帅,即便不是他射杀的人头。
平定张献忠,占领四川成都府,这份开疆拓土的功劳,那也是豪格的,无人能够抢走。
豪格的请功折子,已经入京半个月。
多尔衮此前一直压着,没有论功封赏,那是他在考虑,要怎么用豪格。
豪格身份地位特殊,继续重用,容易尾大不掉。
这一点,皇太后孝庄与他的想法是一样的。
豪格显然不能继续放在第一线,执掌十几万征西大军,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为此,多尔衮在几天前,通过内三院的内政议会上,通过了任命蔡士英为四川总督。
李翔凤为四川巡抚,祖大寿为四川提督总兵,加满蒙正黄旗副都统图海为定西将军,坐镇成都的部署。
豪格把兵权交给定西将军图海,以及总督蔡士英,率领满洲镶黄旗的人马回京述职。
其帐下大将贝子锡翰,护军统领索尼,护军统领鳌拜,额驸布颜代,都统穆生辉,穆里玛等女真将领,皆接到返京述职的命令。
现在这份命令,应该还没有到成都。
如今湖广局势突变,能够前往湖广主持大局的人,显然只有豪格了。
经过一夜考虑,多尔衮决定启用豪格。
故而,当乾清宫大殿上,文武百官高喊报仇声音落下时,头戴羊绒暖帽,身穿朝服,脖子上挂着明晃晃朝珠的阿济格,轻咳一声。
走到台前,举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
“皇太后,皇上,诸位臣工们,武英郡王的战死,是我大清的损失,也是我大清的国殇与国耻。”
“入关这一年多来,我大清一路凯歌,攻占了前明半个天下。”
“唯独在山东战场,一败再败于前明大将军韩烈之手。”
“如今阿济格也是死在此人之手,这说明韩烈此贼,是个不可小觑的贼子。”
“不杀此贼,天下难平,我大清阵亡的十万将士,也绝不会答应。”
韩烈之名,其实在满清朝堂之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早在几年前,饶余贝勒入侵山东之时,结果就是在此人手中,损兵折将,身败名裂,惨死沙场。
去年大清的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贝子尚善,贝子屯齐皆死在了山东战场。
事后证明都是出自韩烈之手,才让他们平定山东,攻占江淮战略部署彻底失败。
“摄政王说的对,臣等坚决拥护。”国史院大学士宁完我,弘文院大学士希福等人,纷纷出列声援。
一场大朝会,开的向多尔衮的个人秀场。
满朝文武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把韩烈喷死。
“本王提议,加授肃亲王为平南大将军,率领满蒙汉两黄旗的人马,即刻转道武昌主持湖广战事。”
“坚决消灭抵抗的前明的军队,消灭韩烈这个贼子,为死难得大清勇士报仇雪恨。”
多尔衮的提议,立即得到一众大臣的支持。
郑亲王齐尔哈朗,礼亲王代善,国史院大学士刚林,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也都表态支持。
朝会的议事,更多是走个形式。
实际整个时候,真正大权,还是掌握三王手中。
也就是摄政王多尔衮,郑亲王齐尔哈朗,礼亲王代善三人。
当然,皇太后孝庄,手中之中的蒙古八旗,也是满清朝堂上一股强大的势力。
朝会结束之后,多尔衮刚返回摄政王王府。
他手下的几个汉臣汉奸,便赶到了他府邸。
这几分分别弘文院大学士冯铨,李建泰,党崇雅。
三人都是崇祯一朝的朝臣,满清入关之后,他们积极投降了满清,加上名气大,得到多尔衮的拉拢。
冯铨早在天启年间,因为谄媚魏忠贤,得以以礼部侍郎,拜东阁大学士。
并且还是周延儒的亲家,但因为被打入阉党一派,在崇祯继位后,他被罢官免职,一直未能入朝任官。
李建泰则是崇祯时期的大学士,明亡之际,他曾督师保定,但因为畏惧李自成,先后投降李自成和满清。
党崇雅的节操,与上两位差不多,崇祯朝曾担任户部侍郎。
燕京陷落后,他先是投降李自成,李自成败亡后,他立马改换门庭,投降了满清。
虽然这三人毫无节操,整个有奶便是娘的汉奸。
但多尔衮入京之后,为了拉拢和收买人心,却是大量启用重用了汉人。
事实上满清入关前,内政人才是相对匮乏的。
范文程宁完我两个汉奸,已经是其中翘楚。
但这两个人却是皇太极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故而二人现在属于太后和顺治的支持者。
多尔衮不可能重用他们。
满人之中的内政人才,希望,刚林,祁充格三人,虽然很有能力,但在入关前,管理辽东蒙古能力显然是够用。
但入关之后,满清地盘扩大了十倍,不用汉人和汉人的制度,显然是不行的。
这也是满清入关之后,汉臣迅速得到重用的原因。
“诸位大人,现在我朝两线战事打响,财政压力巨大,民生问题不能不顾,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面对多尔衮的询问,三人没有藏拙,纷纷开口陈述了一番建言。
“摄政王,北方战乱多年,民生凋敝,休养生息,是最好的办法。”
“而让老百姓安定的最好办法就是分田。”
冯铨虽然是个奸臣,但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二十出头就高中进士的他,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在崇祯一朝,他都生活在最底层,所谓的最底层不是说他生活困苦。
而是他一直在基层和朝堂游走,十分了解民间疾苦和百姓的困顿。
“此话怎么讲?”阿济格顿时来了兴趣,虚心的请教道。
“回禀王爷,不知道您知不知道,我大清贵族子弟,入关后在京城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吗?”
冯铨的一句反问,让多尔衮有些茫然。
“是圈地,而且是跑马圈地。”冯铨没有等多尔衮回答,便直言道。
“顺天府周边各县,原来京城的前明勋贵,文武百官,占地七成,而顺天府百万人口,仅有三成土地。”
“前明亡了,这些土地就成了无主之地。”
“我大清贵族入京后,骑着战马跑一圈,那些土地就成了自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