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2 / 2)

🎁美女直播

“这种做法微臣不敢苟同,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前明亡国的原因,不是苛捐杂税的繁重。”

“也不是贪官污吏的横行,而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打个比方,一家五口,二十亩土地可以勉强生存下去,那么他们就会是朝廷的顺民。”

“反之,一家五口,一亩地没有,他们需要耕种地主一百亩土地,一年累死累活,却依旧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累死累活,却吃不饱,穿不暖,他们还会效忠朝廷吗?”

冯铨说的道理很浅显,多尔衮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冯大人你说的很对。”多尔衮动容道:“本王会立即下令禁止圈地,土地收归国有,统一奖赏有功将士。”

“多余的土地分发给百姓,让耕者有其田。”

“摄政王英明。”多尔衮表态,让冯铨,党崇雅,李建泰三人纷纷起身,由衷的表示敬服。

“诸位大人都是朝廷的重臣,本王不会亏待你们,也希望你们用心办事,多多举荐有利于国家的贤能。”

多尔衮起身扶起三人,好言一番抚慰。

别看多尔衮长相有些凶悍,但他对待汉臣的态度,与他的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却是截然不同。

这也是明末清初更迭时,朝堂之中,像李建泰,冯铨这样在明朝昏庸狡诈的奸臣,到了清朝却成为了干臣的原因。

而历史上这样的大臣,几乎是层出不穷。

前朝的奸臣,在新朝成为名臣能臣的实际,历朝历代都有。

不是一个人变好了,而是环境的变化,让他们改变了初衷和做法。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寒窗苦读十年的书生,如果一辈子只考了个秀才。

那可能是个书呆子。

但要是再三十岁前后,能够考中进士的人,那绝对是万中无一的人才。

一个进士,绝对不会是一个书呆子,哪怕某些方面有短板,但某些方面,必然有过人之处。

入关之后,满清朝廷占领了北直隶,也就是河北,包括山西,河南,陕西,以及甘肃和宁夏大部分区域。

如今还控制了四川以及湖广的湖北,无论是地盘和人口,都扩大了十倍不止。

多尔衮身为摄政王,如果没有过人的手段,以及容人的雅量,他绝对不可能掌控朝局。

而历史上的多尔衮,可以说是奠定了满清一统天下的基础。

顺治皇帝福临登基才几岁,一直到多尔衮死后,天下基本实现统一。

这一切多尔衮的功绩,占了一大半,这份手腕和能力,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

历史上的权臣多了去,最著名的曹操,花费了一生精力,也仅仅统一了北方。

多尔衮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奠定满清一统天下的基础。

这点就胜过历史上绝大数权臣。

这一次,面对湖广发生的巨变,他能够抛弃成见,启用肃亲王豪格,就足以说明他心胸的开阔和明智的选择。

成都府,天府之国,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首府之地。

豪格接到朝廷六百里加急,送到的诏书时,时间已经来到十一月的十三日。

而这个时候,距离他拿下成都府,击杀张献忠,覆灭大西政权过了一个半月。

这份诏书,是朝廷二等侍卫,兵部参政,满洲正白旗甲喇章京,觉尔察星讷亲自带人送达的。

觉尔察星讷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正白旗人,属于多尔衮的家奴。

他前来宣召诏书,有两个含义,一是代表多尔衮监军,二是代表朝廷的意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肃亲王豪格,平定四川有功,赐予良马百匹,金银各千两……”

“改封平南大将军,率领军中八旗将士,即刻奔赴武昌坐镇,节制湖广各部人马,为我朝平定江南,再立新功。”

……

一封诏书,洋洋洒洒上千文字,大肆褒扬了豪格在四川一战中的功绩。

“臣领旨谢恩!”豪格接到的这封诏书,算得上是满清入关以来,第一封承袭明朝格式的诏书。

虽说是满汉两种文字,但却说明了满清迈出了汉化的第一步。

“奴才参见肃亲王殿下。”星讷是二等侍卫,这次留下之后,将会以兵部参赞,内大臣的身份,留在豪格身边监军。

故而在宣读完圣旨后,他立马便向豪格行大礼参拜了起来。

豪格时年三十出头的年纪,长得十分健壮,脸色黝黑的他,浓眉豹眼,大蒜鼻头,一张厚实的大嘴唇,特别的显眼。

虽说相貌算不上俊朗,但身为满清亲王,加上长年累月的军旅生涯,让他身上有股强大的气场,十分的有压迫感。

“说吧,摄政王这又玩的什么把戏?”豪格为人狂傲,对于多尔衮怨念至深,已经到了毫不顾忌礼仪的地步。

也不怪豪格对多尔衮如此愤恨,豪格作为皇台极的庶长子,一度还是嫡长子。

从皇台极继承后金汗位之初,就跟随左右,立下赫赫战功。

皇台极死后,无论是法理和情理,他都是最有资格继承大清皇位的皇长子。

然而,就因为多尔衮三兄弟的从中作梗,导致他与皇位失之交臂。

这还不算,失去了皇位的豪格,原本执掌的两黄旗兵权,还交了出去。

一度他就是一个空头亲王,处处遭到多尔衮兄弟的打压。

好不容易在支持他们的满洲贵族支持下,他才得以执掌兵权,回到了军中。

可是多尔衮并没有放过他,只给了他六万人马,就让他出征四川。

而且还是在夏秋交集酷热的时期,让他从关中出征。

世人都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张献忠占据四川各处关隘要塞,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已经有几年时间。

手中兵马多达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大军。

多尔衮就交给了他六万人马,还不是最精锐的八旗精兵。

再看看多尔衮对待自家兄弟的待遇。

多铎率领三十万大军,负责征南之战,也就是山东,江淮这样的江南战区。

阿济格进攻湖广,江西,统率二十万大军。

二人不但手握大军,而且还占据地利优势,并且配备了最强的兵马以及豪华战将。

像孔有德,耿仲明,吴三桂,尚可喜这样汉将就不说了。

满清名将叶臣,谭泰,宗室博洛,尼堪,那个不是名将。

反观他豪格,手下除了支持他的鳌拜和索尼外,就是宗室贝子锡翰,额驸布颜代这些地位不高,不受重视的将领。

事实上也是如此。

这个时候的鳌拜索尼,都还只是中层将领,出征之前一个是护军参领,一个启心郎。

护军参领相当于名将三品参将,属于豪格的亲卫保镖头子。

启心郎只是一个文职,类似于翻译人员。

因为满清入关后,需要与治理汉人,启心郎就是负责与汉人交接工作的文官。

可就是凭借着这么一支拼凑的队伍,豪格历时三个月,从关中一路打到了成都,还把张献忠的小命给结束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也足以说明豪格的勇猛。

然而,历史上的豪格在平定张献忠之后,因为阿济格和多铎两路大军,横推了南明弘光,隆武政权,占领了江南地区。

豪格被再次剥夺兵权,四川的军权被吴三桂夺走。

他被调入朝廷继续坐冷板凳,最终在三年后,也就是顺治五年,遭到幽禁而死于狱中。

可以说豪格身为皇子,一代亲王,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一个悲情的皇子。

这跟他莽撞,暴躁的性格,也有巨大的关系。

在他跟随皇台极征战天下之时,作为一个军功赫赫的皇长子,他没有留下仁善之名,从而得罪了满朝文武百官。

最终在立储的关键时刻,遭到所有人的抛弃,这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就像此刻,明知道星讷是多尔衮的人,他没有示好拉拢也就罢了,人家向他行礼,他不让人家起身也就罢了。

当众就讥讽多尔衮封赏他,是在玩阴谋诡计。

哪怕这是真的,你好歹也该装个样子,假装不知,事后再清算也不迟啊。

“啥?阿济格那个狼崽子死了?”

当跪在地上的星讷,汇报了湖广局势,得知阿济格死了,豪格不惊反喜的大笑道。

“死得好,死得好,这个狼崽子,就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