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西南叛军剿抚并用(2 / 2)

🎁美女直播

“来了,骑白马,身穿银甲者乃大将军也。”

张同蔽更是扬声喊了起来。

随着韩烈策马来到跟前时,堵胤锡、张同蔽等人已经躬身作揖参拜了起来。

“卑职等拜见大将军。”

而队伍之中,一些中下级官吏,更是直接跪倒在地上,叩头拜道。

“拜见大将军!”

城门上下的城墙之上,值守的一众将士,也纷纷手捧武器,扬声喊道。

“拜见大将军!”

马背上的韩烈,看着眼前的一幕,连忙翻身下马,拱手作揖回拜道。

“诸位大人,将军们,快快免礼。”

在韩烈走近之时,堵胤锡率先再次自报家门道。

“下官湖南巡抚堵胤锡,参见国公爷。”

虽然大家习惯性称呼韩烈为大将军,韩烈也喜欢这个称呼。

但是陌生场合之中的官吏,为表尊重,都会称呼韩烈为国公。

“堵抚台的大名,我可是闻名久矣,今日一见,甚是荣幸。”

韩烈面露微笑,温和的上前拉着对方的手,亲切的与之寒暄了几句。

“国公的大名,下官才是如雷贯耳,今日能够一睹真颜,下官之幸也。”

与韩烈面对面而站,堵胤锡这才深刻的感受到了,陈子龙口中的韩烈,一点都不为过。

身形挺拔的韩烈,身高一米八出头,身形魁梧健壮,剑眉星目,目光深邃明亮,可不是目光如炬嘛。

这样的姿容,如果都不算俊美,那就真没有人敢称俊美了。

“国公,这位是左布政使张同敞……”

在堵胤锡的介绍时,韩烈却主动打断了对方的话头。

一般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当韩烈开口之时,却没有任何人,会认为韩烈的行为不礼貌。

“堵抚台,别山兄之名,吾也是闻名久矣。”

“先帝在位之时,就下旨册封别山兄为中书舍人,以表其功绩。”

“文忠公,张太岳更是我朝第一名臣,其一生功绩,可堪完人。”

“我想文忠公泉下有知,得知子孙后代之中,出了别山兄这样的人杰,想来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韩烈拉着张同敞的手,亲切的称呼其名字,还加了一个兄字,足见重视之情。

尤其是对其曾祖张居正的评价,更是让张同敞,激动的潸然泪下。

其曾祖张居正,去世之后,追谥为文忠,号太岳,因为生于江陵。

故而后世之人,都会尊称他为文忠公,亦或者张太岳,张江陵。

虽然如今张居正早已经平反,而张同敞也在崇祯十三年,获得门荫以中书舍人出仕。

但这对于张家子孙来说,时间已经过了五十年啊。

张家从张居正算起,四代人受尽屈辱和毁谤。

家族数十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为代价。

直至今日,哪怕已经平反,世人提起张居正的功绩,依旧小心翼翼。

要知道在古代重臣平反,不代表皇帝错了,也不代表身为臣子的你就是对的。

朝廷平反,表现的是对过去臣子的宽容,并不是纠错。

今天韩烈当众喊出,张居正是大明第一名臣,以文忠公表达自已的言论观点。

这对张家子孙来说,显然是与有荣焉的事情,也是对张居正一生功绩的肯定。

虽然韩烈现在不是皇帝,但他现在是当朝重臣,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下官代先祖谢过国公,请国公受下官一拜。”

多少年了,压抑在张同敞心中的大石,这一刻终于松了。

跪倒在地的张同敞,热泪盈眶。

这一刻的他,为有张居正这样的先祖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别山兄快快请起。”韩烈连忙搀扶起张同敞,拉着对方的手,真诚的说道。

“文忠公的功绩,必然会万古流芳,名传千古。”

“我希望你能够继承先祖未尽的事业,在湖南建立属于自已的丰功伟业。”

如今的张同敞才四十岁出头,正值壮年,能文能武的他,身上具备了张居正的才干作风。

这点韩烈还是十分期待的。

“请国公放心,下官誓死报效朝廷,报答国公的知遇之恩。”

话说到这份上,意思不言而喻。

接下来的会面,则要轻松的多。

在堵胤锡的介绍下,韩烈与前来迎候的文武官吏,都进行了一番亲切的寒暄。

“马总兵,你是都司营的总兵,如今衡州,辰州乱军四起,你的担子可不轻。”

“希望你勇于担当重任,协助配合神武军,平定叛乱,护境安民,不负朝廷信任。”

在与马士秀交谈之时,韩烈握着他的手,郑重的对他嘱托了一番。

张名振现在已经被韩烈任命为湖广提督,兼任神武军主将,率领大军正在开往长沙府。

估计就这几天,就会抵达。

到时候马士秀率领的都司营,也将协助平叛事宜。

这也是韩烈来长沙府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衡州府、辰州府叛军四起,若不能尽快扑灭,荆南地区就会一片糜烂,还会影响两广的安定。

马士秀如今是湖南都司营总兵,手握一万五千人马,虽然他归属堵胤锡辖制。

但这个人现在的位置很关键。

除非韩烈把他拿下,换个来当都司营总兵。

虽然韩烈帐下现在不缺大将,但马士秀在湖广多年,熟悉地理环境,领兵能力也算得上上佳。

这样的将领,是值得重用。

马士秀前文说过,他是绥德人,与李自成算是老乡,早年就跟随李自成反叛朝廷,后来战败归降左良玉。

成为左良玉帐下总兵,并且屡立战功,做到了总兵官。

之后又跟随左梦庚投降满清,直到去年年底再监利战败,才再次归顺朝廷。

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三姓家奴。

但这样的现象,在南明历史上,武将反复之事屡见不鲜。

归根结底还是朝廷实力不及,威望不够,这才导致这些将领,常常为了生存而做出叛变举动。

此刻,面对韩烈的殷勤叮嘱,马士秀还是十分激动的。

作为降将,如今他的待遇不低,若不能做出功绩,他这个三姓家奴的名声,必然是背负一身。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必当誓死相报。”

马士秀时年也就四十五六岁的年纪,身形魁梧,满脸胡须的他,一脸正色的拜道。

“马总兵有这份决心,吾心甚慰。”

韩烈颔首点头,对他的态度总体是满意的。

“大家都散了吧,公务要紧,改日我设宴招待诸公,再做详谈。”与迎接的官吏会面结束,韩烈下令大家散去各司其职。

独留下堵胤锡、张同敞、周二南,李藻四人作陪。

回到巡抚衙门,韩烈喝了口热茶,突然开口道。

“堵抚台,我已经向朝廷推荐你挂兵部侍郎衔,继续兼任湖南巡抚一职。”

“衡州和辰州的叛乱,你要积极参与,协助张名振,督促马士秀配合,尽快平定。”

“别山兄,你也加个担子,兼任都司佥事,负责监军事宜,军队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已手中。”

“周藩台,李臬台,你们要紧密团结在堵抚台帐下,早日让荆南的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韩烈看着堵胤锡、张同敞,周二南,李藻四人,表情严肃,眼神之中,寄托希望之光。

“请国公放心,下官等必当忠于职守,不负所托。”

堵胤锡几人对视一眼,躬身应道。

“我这次是从石柱而来,如今云贵川的局势很微妙。”

“何腾蛟、王应熊辜负先帝所托,拥立桂王僭越称帝,又与原叛军孙可望、李定国各部苟合,这是与虎谋皮之道。”

“但是这些人的危害,短时间肯定不小,眼下朝廷急需休养生息。”

“湖广战役结束后,山东战事并没有结束,朝廷军费巨大,钱粮缺口很大。”

“现在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北伐,收复北方失地。”

“西南的叛乱,当以剿抚并用,等朝廷缓过手来,再收拾他们。”

韩烈这番话,也算是肺腑之言。

现在他在湖广的兵马,虽然有能力进军西南,但一旦把精力用在围剿贵州的叛军身上,那么就无力进行北伐。

而在韩烈看来,北方的满清势力,显然危害更大。

西南的地区的叛乱,虽然也不可忽视。

但从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看,坐困西南地区的朱由榔、孙可望这些人,终究掀不起多大风浪。

“国公深谋远虑,下官等受教了。”

对于韩烈提出的剿抚并用政策,堵胤锡和张同敞也深表认同。

毕竟他们都是具有战略目光之人。

相比起西南的叛军,北方的满清鞑虏,确实对大明的危害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