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2)

🎁美女直播

若是有机会的话,他也不用在执着于致君尧舜上了,这样还能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所帮助。

一定是如此的。

【这一段从自秦入蜀的线索出发,写出了蜀道是如何难于上青天的。】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蚕丛和鱼凫建立蜀国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距今可能过去了几万年,秦蜀被秦岭所阻没怎么来往。“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秦入蜀有太白峰,期间有可供鸟飞行的道路,能横穿峨眉之巅。鸟飞行的道路,虽然应该是夸张之语,但足以说明那道路之逼仄狭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不就是没有路吗?

长城他都能筑,不过是修条路算得了什么?

嬴政已经在心里开始打算了,日后说不定走到这条路上,后世之人都能想起他这个开天劈路之人。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两句是个典故,出自《华阳国志·蜀志》,传说在战国时期,秦惠王想要吞并蜀国,因为蜀王好色,所以秦国便给他送美女,蜀王派壮士去接美女,回到今剑门关的那个地方看到一条大蛇钻入洞穴,五人就一起拽蛇尾巴,结果山崩地裂,几人全被压死。从此山就分为了五岭,入蜀之路也通了。】

简直荒谬。

这如何可能?

嬴政都未听说过还有这事。

吞并蜀国这事情虽已过去百年,但若有这等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嬴稷一怔,自从巨幕出现后,他们暂时没办法攻打他国,只能采取其他策略。

那些人说得冠冕堂皇,等他们强大起来,那秦国还有生存之地吗?反正他是不信的,既然不能强攻,那他们就只好采取策略。

对蜀国的策略正是美人计。

消息还没传回来,也不知此计成了没,希望已经成了吧,不然让蜀王看到这巨幕,就又是白忙一场了。

【这里李白为何要写这个神话呢?有些人说是为了讽刺荒淫好色的唐玄宗。】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好色那是出了名的,可能是他们老李家的传统,当然了这里仅指李唐王朝的李,求生欲拉满。】

【但是这话我也不是胡说的,李世民本来就是个好色的,尤其是到了晚年,而且根据《新唐书》记载,他在玄武门之变后,纳自己的弟媳为妃,这事情是真是假有待考证,但他的儿子李治,纳自己父亲的妃子武则天为妃这可是实打实的,所以大概也是因为有了这些“榜样”,唐玄宗才会把自己的儿媳妇纳入后宫。】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放肆!

这些不孝子!

这事情还怪在他头上来了?

他纳杨氏为妃不过是为了拉拢杨家巩固江山罢了。

而这两人是在做什么?

简直不知廉耻!

李世民怒急攻心,却又没道理大发雷霆。

因为女子有一点说得他无法反驳,他好色。

更重要的是,幕中女子还加了一句尤其是晚年。

色令智昏。

他不能陷入那样的困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面有阻挡着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又迂回曲折的大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黄鹤都没飞不过去,猿猴也难以攀援。】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李白诗句中的气势曹植很是欣赏。

他将神话融入现实生活中,又借用黄鹤与猿猴让人想象那个场景。

看得他都想去那蜀地看看了。

幕中女子说得对,或许就应该多出去看看,才能写出更好的诗文。

虽然他志不在此,但是出去走走,万一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不过父亲给他的任务他还得完成,暂时是没办法出去了。

【而后又从整体的地势讲到细节之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峰路萦回,弯道也特别多,“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走在上面可以抚摸星辰,实在可怕只能捂着胸口惊恐长叹。】

【就像这样。】

“哇,那路好宽大啊!”

所有人都盯着巨幕中高耸入云的山峰。

围绕着山峰是蜿蜒的盘山路,可那盘山路与他们现在见到过的完全不同,不仅十分平摊光滑而且很宽,当能并列通过好几辆马车。

就在众人惊叹之时,那路上突然快速穿过一个奇形怪状的盒子。

那盒子上有几个轮子沿着山路在滚动,速度极快。

“那是何物?”

没有马没有驴,没有任何的动物在前面拉着,可那盒子自己就跑起来了。

是神吧!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朋友,此次西游什么时候回来呢?那危险的栈道真的很难攀登。“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那古木边,悲鸟鸣,雌雄相伴环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晚上听着杜鹃的啼叫,在这夜间显得愈发悲愁。想攀登蜀道真的难于上青天啊!听着都会叫人大惊失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几句主要是烘托那种苍凉悲苦的氛围,凸显出环境的恶劣。】

看到这里许多去过蜀地的人有些不懂了。

为何李白要这样极力地描绘蜀道之艰难呢?

真有那么难吗?

显然是有所夸张的。

或许是比喻走上仕途?而走上仕途真的有那么难吗?

想起那样的难,再一看这蜀道之难,竟一时无法分出个谁更难了。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山峰座座相连几乎要触到天了,枯松到挂在绝壁之上,“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瀑布飞流哗啦啦像是在争吵,水石相击有如雷鸣。“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太危险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什么要到这地方来啊?】

【且不论这首诗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就李白这些出神入化的描写就可以封神了。】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十分赞同幕中女子的话。

目前为止,李白的诗,虽然都很不错,但他最喜欢的就是这首。

方才女子讲了陌生化的语言,他就特意地观察了一下。

他发现李白的诗句中并没有太多陌生化的语言,有也正好在接受范围之内,所以他的句子读起来很美很有气势,却也不让人觉得阅读困难。

而且还很有身临其境之感。

李白确实值得诗仙的称呼。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这个地方地势险峻,只要一个人守在这儿,就算是无数的人攻上来也能守住,好在守卫的是皇家的人,要不然恐怕就直接在此处造反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眉心突了一下。

如今是谁在守着剑门关来着?

他现在听到造反二字就浑身上下不舒服,总觉得有人要害他。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死了他就能安心了吗?恐怕没有那般简单吧?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要躲避那些猛虎长蛇,它们磨牙吮血特别可怕的。”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虽然是个欢乐的地方,但是太危险了不如早点回家,想要攀登蜀道真是比上青天还难啊,只能转身西望,长长叹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读到这里,我终于懂了姚合为什么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了。】

不止女子明白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

但又似乎不完全明白。

因为这时候的李白正处于迷茫之中,他想放弃想回去,所以故意将蜀地说得凶险无比,让自己不要回去,是这样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现在似乎仍旧处在那样的迷茫之中。

他很多时候想回到蜀地去,可是却又舍不得抛下自己的理想。

但是实现理想又太难。

他明明……明明已经很优秀了,那么多人,就后世之人都如此推崇自己,可自己如今却还只能栖身于这破庙之中,这不可笑吗?

李白自诩潇洒,在入仕这事情上却从未真正潇洒过。

【大抵就是李白一直处于想回蜀地不想回蜀地的矛盾之中,但是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有很多说法。我们很难对此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首诗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已经登峰造极,让我们看到了奇丽惊险的难之蜀道,但这首诗绝不仅仅是在写真正的蜀道之难。】

【这个难,难在李白的内心,难在李白的矛盾,而具体是什么时间还需要更多的史料支撑,现在既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那就让我们自己来赋予这首诗以专属于读者的不同的意义吧。】